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才女”李清照:婉约起来有多么婉约,豪放起来就有多么豪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23:00: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一才女”李清照:婉约起来有多么婉约,豪放起来就有多么豪放!                                                                                 2024-06-27 14:00                                        发布于:天津市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退守垓下,突围乌江失败后毅然自刎。一千三百多年后,李清照用一首《夏日绝句》针砭时弊,暗讽丈夫赵明诚贪生怕死,痛斥赵宋王朝昏庸无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这首诗手起笔落,直抒胸臆,不仅是文字的精妙组合,而且还是精神的凝练,也是气魄的承载。那种浩然正气,那种惊世骇俗,充斥在天地之间,直令所有的鬼神都徒然变色。
本着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讲述历史,讲述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诗词清新脱俗,感情真挚,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她的为人志存高远,境界宏大,将“豪气冲天不自抑,醍醐灌顶血脉张”的豪放风格也发挥到了极致。
个人认为,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也属于豪放派女人。简言之,她是“婉约”和“豪放”的结合体,婉约起来可以很婉约,可豪放起来也可以很豪放。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人,两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和爱国者。她的诗词和散文都很有成就,还在金石、字画和古玩等方面颇有建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文人,不接受质疑,不接受之一。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齐州济南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当朝的进士,也是宰相韩琦和文豪苏轼的得意弟子,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同样出生名门,是宰相王珪的嫡女,也是状元王拱辰的嫡孙女。

自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开创两宋王朝以来,社会文化和经济生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此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获得提升,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尤其是那些出生于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据美籍作家伊沛霞在《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中记载:
宋代理想的上层阶级妻子不仅是简单地献身于家庭,而且还要有管理方面的能力及文学天才和人际关系中高超的技巧,使她可以保持家庭的繁荣昌盛。
李清照的幼年并不算特别幸福,因为母亲王氏和外公在她很小的时候便相继去世了,多亏伯母的哺育和抚养才渐渐长大。由于常年居住在伯父家,她从小就和几个堂兄弟们一起学习和玩耍,逐渐养成了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性格。

八岁以后,李清照开始接受系统的封建教育,而且本人的天资还特别聪慧。可以说,她具备了方方面面的优势,自己想不成才都难。
李清照的年少时光是无忧无虑的,基本属于《小小少年》中唱得那样“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关于这点,她在早期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豆蔻年华时即兴创作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春日的清晨,绿杨掩映着秋千架,年轻的女子刚刚荡完秋千,两只手正有气无力地垂下来。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互映衬,显得特别和谐!突然间,她听闻进来一位客人,慌忙就抽身离开,就连金钗滑落下来都浑然不知。至于说客人是谁?词中却没有正面描写,但必定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俊美男子。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只能借着嗅青梅来缓解尴尬气氛。
这首词虽然略显青涩,但通过寥寥41个字就完美诠释出了少女的内心悸动,令人啧啧称奇。很快,整个汴京的文人墨客们都对此女啧啧称赞,其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迅速传播开来,丝毫不逊于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红们。
到了十六岁时,李清照再接再厉,创作了一首奠定自己诗词地位的“封神之作”。通过回忆自己少时游玩的情形,她的思绪变化万千,虽然只有短短数语,但内心的意境却是喷薄而出。接下来,我们一起鉴赏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由于性格使然,由于生长环境,李清照在青年时期就非常“豪横”,既喜欢饮酒,又喜欢赌博,而且还经常抛头露面。据说,她每每喝到尽兴之后,就会换上男装出去游玩,回家后开始创作诗词。
让人感慨的是,除了伯母的溺爱和纵容,就连继母也接纳了她的离经叛道之举。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在奔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大有一去不回头之势。于是,她在青年时期创作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表达出自己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在此,我们引用其中的一句: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由于两宋的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的流通速度很快,已经渗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庙会”开始繁荣起来,还结合了法事、斋会、祭祀等宗教活动与文化娱乐。

在元宵节期间,汴京自然而然出现了许多的庙会。于是,喜欢凑热闹的李清照自然不能缺席,在家人的陪同下女扮男装外出游玩赏灯,机缘巧合下与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邂逅了。
当时,赵明诚并没有认出李清照,双方只是觉得投缘而已。当他得知对方就是传说中的“女网红”后,立即央求父亲前往李家去提亲,而且还发誓非她不娶。
赵家和李家都是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可谓是门当户对,可谓是互相倚重。于是,经过了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20岁的赵明诚和17岁的李清照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在崇宁元年完成了大婚。

新婚期间,赵明诚和李清照可谓是相互般配,常在一起吟诗作对和赏鉴金石,称得上是琴瑟和谐的伉俪夫妻。据说,她在写好《醉花阴》后交给丈夫进行品评,他却接连创作了五十多首都无法与之匹敌,从此心悦诚服和甘拜下风。
赵明诚虽然在诗词方面不及自己的妻子,但对于金石方面的研究却非常精深,立志要编撰一部《金石录》。不过,他的记忆力似乎也不如妻子,总是忘记一些金石的确切时间和出处,只得请李清照一同参加编撰。
在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共同努力下,《金石录》终于创作完成了,立即就成为当时最权威的金石类书籍。不过,由于赵家和李家都是为官清廉的士大夫阶层,所以他们的生活并不算富裕,甚至还过得有些紧巴。

宋徽宗赵佶登基以后,开始重用蔡京为相,很快就掀起了新一轮的党争,搞得整个朝廷上下都是乌烟瘴气。受此影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为与苏轼的关系而被定为元祐党人,遭到了对方无情的打压。
得知父亲的仕途凶险,李清照希望自己的公爹可以提供帮助,最起码进行一些斡旋,于是让丈夫赵明诚去出面相求。可是,她竟然发现自己的丈夫百无一用,竟然眼睁睁看着岳父李格非落难。
情急之下,李清照只得自己出面,可赵挺之与苏轼积怨已久,而且也深知党争的利害和凶险,因而只是表面答应而已。果然,李家很快就败落了,李格非被罢官后只得携眷返归明水原籍。
李家败落后不久,赵挺之也在激烈的党争中落败了,被罢相后改任佑神观使,甚至还为此积劳成疾并且亡故。此后,败落的赵家已经无法继续立足于汴京城,只得搬回到青州老家居住。一连串的事件下来,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夫妻关系也出现了一些裂痕。
不管是在汴京时期,还是在青州时期,李清照始终都未能怀孕生子,这成为压垮她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由于感情受挫,她不得不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加大了诗词的创作力度。
蔡京倒台后,赵明诚终于获得了重新出仕的机会,回到汴京后继续为官。不过,李清照却依然受到父亲李格非的牵连,作为奸党的子女而不准返京。自此开始,夫妻二人开始长期两地分居,感情变得更加微妙,也更加脆弱。
面对生活的无奈,面对婚姻的危机,李清照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欢声笑语,诗词变得有些忧郁和敏感。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例:
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到了1127年,赵明诚通过重金打通关系,被朝廷任命为江宁知府。接到丈夫前往南方任职的消息后,李清照在青州家中整理出了许多的文物和金石,准备一起南下汇合。
不过,就在李清照即将动身南下之际,“靖康之变”却发生了。随着金人的举兵南下,长年懈战的北宋不堪一击,不仅国都汴京被攻破了,就连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和后宫妃嫔都被一起掳走了,北宋至此灭亡。

面对国破山河碎,李清照作为一介女流无法携带所有的珍藏南下,只能从中挑选一些精华部分。跟随着南下的难民们,她历经千难万险才和赵明诚团聚了,也算是乱世之中实现了小家的团圆吧。
赵明诚出生于士族家庭,理论素养可以,实践能力几乎为零,才做了一年的知府就已经险象环生。除了政务的混乱外,他居然还没有任何的担当,在遭遇王亦造反时竟然没羞没臊地独自弃城而逃了。
李清照虽然外表纤弱,但内心却异常坚定,尤其是面对丈夫的不堪表现,她彻底无语了,也泪奔了。赵明诚在国难之际丢城失地,自然要被朝廷问罪,要不是四处打点的话还要接受牢狱之灾。
靖康之耻后,金兵继续南下,甚至渡过了长江天堑。不过,由于战线过长,由于粮草不济,金国并没有大举南下的能力和准备。尤其是,随着完颜宗望、完颜斡鲁和完颜阇母的相继病逝,南宋赢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面对金兵的入侵,软弱无能的赵明诚一再主张继续南逃,但作为女儿身的李清照却坚决主张抵抗,甚至还提出了收复失地的口号。行至乌江边时,她对他已经失望至极,自然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项羽在此自刎,死得何其悲壮!于是,悲愤地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夏日绝句》,间接进行了“训夫”。
或许是被妻子骂疼了,或许是奔波逃命太累了,赵明诚在渡过乌江后就病倒在床。几个月后,他的病情非但没有任何好转,反而一命呜呼了。

在赵明诚过世后,李清照终于明白自己始终都深爱着丈夫,只是“怒其不争”而已。为了悼念亡夫,她将他安葬于建康城外后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祭赵湖州文》,表达了自己的哀伤之情。非常遗憾,这首悼诗的全文已经无从寻找,只有一副残联: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国破家亡之下,李清照开始四处辗转和居无定所,诗词的创作量自然是越来越少。在48岁时,她终于到了临安落脚,时任杭州奉承右郎的张汝舟出现了,成为了这位命运多舛女词人的命中一难。
张汝舟属于典型的渣男,伪装成了一个痴情多才之人。他竭尽所能去骗取李清照信任,终于抱得美人归,哄骗对方稀里糊涂嫁给了自己。
再婚以后,李清照逐渐发现了张汝舟的本来面目,原来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和浑蛋。他追求她的动机本就不纯,除了贪图和索取对方的财物外,甚至还动手家暴妻子。
内心无比豪横的李清照,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家暴的受害者,自然无法忍受这种屈辱。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结束这段婚姻,这段错误的婚姻,遂向官府提出了和离。
所谓“和离”,也就是现如今的协议离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在唐朝时期被写入律法并且被后世所承袭,在“程朱理学”真正形成前屡有发生。

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支,推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这种背景下,李清照顶着“第一才女”的光环不仅再婚,而且还要离婚,这简直就是与社会进行对抗。
由于“和离”的阻力太大,李清照只得采取了迂回的方式。经过整理和收集材料,她向官府实名举报丈夫张汝舟曾在科考中参与舞弊,而且就连官位都是依靠行贿才得来的。
通过查实后,张汝舟被朝廷罢官免职,而且还要流放到柳州。不过,根据《宋律》“妻告夫不论结果都要入监”的规定,李清照也被关入了大狱服刑。
由于同情李清照的不幸遭遇,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人积极展开营救,终于将她救出了大牢。恢复单身后,她不再对感情和婚姻抱有任何的希望,安心从事自己的诗词创作和金石研究,还完成了《金石录后序》。
经历太多故事后,李清照一改自己的婉约词风,开始以强烈的责任感去关注国家。由此开始,她终于实现了自我的升华,也成为了两宋时期诗词的集大成者,一首《武陵春·春晚》就是那个阶段的诗作: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经常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长期的压抑使得她酒瘾更加严重,只有通过借酒消愁才能换取片刻的安慰。人生多少得失悲喜,谁人能说得清?一路颠沛流离后,她喝再多的酒也不能带来一丝的快乐。
1155年5月12日,也就是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无儿无女也无人问津的李清照悄然病逝于租住的房子里。可以说,正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彻底忽略了和葬送了这位不可多得的才女和奇女,实在可悲!

仔细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前半生无疑是五彩缤纷的,甚至是光芒万丈的。只不过,她的幸福生活在中年以后戛然而止,晚年更是饱尝了人世间的心酸和孤独,是非曲直只能留待后人去评说了。#李清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5:14 , Processed in 0.0078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