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书大师单田芳:为报恩娶大8岁乡下女人,妻子去世后他独身26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4 08:31: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评书大师单田芳:为报恩娶大8岁乡下女人,妻子去世后他独身26年                                                           2024-10-01 14:15                                        

发布于:天津市
   
      对于婚姻与爱情,人们最大的愿望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影视剧中的神仙眷侣受到人们的追捧,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甜蜜情侣也使人艳羡。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拥有一段理想的婚姻,虽不及文字屏幕里的轰轰烈烈,但也足够让人幸福一生。
但世事并非都如此顺利,许多人漂泊半生,最终只是找到一个与自己并不完全相投的伴侣结婚。
要问为什么当事人选择将就自己的一生大事,只能感叹背后有太多牵扯与妥协,人生并不一帆风顺,靠妥协变得安稳算得上一种权宜之计。

单田芳
单田芳是众人眼中的“评书一哥”,他的一生与评书结缘,并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追捧,他的评书曾有多达6亿的听众,许多人至今都把他的评书当成生活必需品。
2018年,这位大师因心脏衰竭去世,回望他的一生,人们惊讶地发现单田芳一生充满坎坷,他的婚姻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原来,单田芳娶了一个大他8岁的乡下女人,这个女人叫王全桂,她没有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与单田芳格格不入。
谈及此事时,单田芳则坦言道:他之所以娶大他8岁的女人,只是为了报恩。
两人婚后并没有因悬殊的身份与观念产生不和,夫妻婚姻反而十分和睦,王全桂去世后,单田芳为她守身如玉,面对娱乐圈的诱惑不为所动,从此没有再续娶。

究竟是什么促使两人的夫妻生活如此和谐的呢?单田芳所说的“报恩”,是在报谁的恩情呢?
单田芳是地道的东北人,他却在1934年出生于天津,母亲生产他时还差点发生意外。
单田芳的父母都是戏曲表演者,他的母亲王香桂,自少年时期就因高昂的嗓音闻名于东北,并以唱西河大鼓书见长,长大后便在北京、天津等戏曲风靡的地方表演。
在这期间,王香桂与单田芳的父亲单永奎相识相爱,两人同样是戏曲从业者,单永奎则做着为说书人拉弦乐的工作,这与相声中的捧哏十分相似,也是一段完整的表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单田芳出生的这一天,单永奎夫妇正在天津的一个舞台上表演。
此时的王香桂年仅18岁,正当她在台上表演时,她突然感到腹部剧烈作痛,头上冒着不属于表演的大汗。
疼痛使她的声音变得扭曲起来,但王香桂知道自己的失误可能会就此葬送自己的前程,因此她忍着痛,仍在努力地将自己的嗓音拉回正轨。
一旁正在拉弹乐器的丈夫见到这样的情形后顿感不妙,他明白妻子已经身怀六甲,随时都有可能羊水破裂。单永奎边拉着琴,边在心里祈祷妻子不要在表演时出事。

当最后一句唱完后,舞台的幕布随着观众的掌声慢慢合住。此时观众席因落幕产生些许嘈杂,没有人注意到幕布合上的一瞬间,舞台上传来一声巨响,这是王香桂因身体不支而倒下发出的声音。
单永奎见状立即找来一张木板将妻子放在上面,随即将她抬到附近的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分娩后,一声婴儿的啼哭响彻病房,这是属于单田芳的声音。
单田芳差点在舞台上出生,于是后来的人们都觉得他天生与说书结缘,有说唱的造化。
出生于戏曲之家的单田芳从小跟随父母辗转于各个戏场,他经常在后台看父母在舞台上表演。

但他十分不喜欢表演后,父母为生计向台下观众求赏钱,他认为即使是靠自己的努力挣钱,但这样的钱赚得太卑微。
父母也不希望孩子走上卖艺的道路,艺人在当时属于社会低下的职业,加之全国局势不稳、战争频繁,卖艺并不赚钱,于是父母便让单田芳读书学字,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功与社会地位。
单田芳六岁时就进入私塾学习,他学习速度很快,并且由于幼时听惯母亲所唱的历史片段,单田芳两年后就可以通读一些经典书籍。
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单田芳需要跟随父母辗转多地生活,他也因此不断转学,但单田芳每次都能获得名列前茅的成绩。

单田芳在传统国学的造诣很深,但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或工程师,他也为此翻阅了许多在当时还很缺乏的相关书籍。
但民族灾难的灰尘落在个人头上是一座山,单田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948年的某一天,单田芳一家迎来了不速之客。
这位客人身穿与当时形势并不相符的华丽衣服,单永奎觉得自己好像遇到过这位朋友,却没有多问,摆了一桌宴席招待他。

没想到这个场景被邻居发现,他不怀好意地向当地政府检举了这件事,单永奎也因此被判了六年刑。
父亲是一家人的顶梁柱,此次父亲的锒铛入狱对单田芳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此时的社会形势仍十分严峻,父母常常为生计发愁。
如今家中只剩14岁的单田芳一个男丁,他却没有能力担起大梁,一家人如无头苍蝇,每个人都产生了绝望之情。
不久后,母亲不堪重负选择改嫁,单田芳不得不开始学习独立与持家,他心中的愿望唯有使妹妹们成长起来,家人们一起等待父亲的归来。

母亲并没有完全放弃曾经的家庭,她此后每个月向单田芳一家寄赠60元,帮助家人生活及支持单田芳的学业。
此后,单田芳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时常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1953年,单田芳收到了东北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在此期间,一个女人一直支撑着他的梦想与生活,这个人便是王全桂,她大单田芳8岁,也出生于戏曲之家,两家人此前一直是世交。

单田芳母亲远走后,王全桂来到单田芳家里,在他学习时帮助照顾家中老人与孩子。
单田芳并不难看出王全桂所做的一切,是因为对他一直有爱慕之情。但他始终觉得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且是女方大男方8岁,而王全桂没有多少学识,两人更是说不到一起。
种种因素使单田芳一度回避了王全桂对他释放的爱意,但王全桂并没有放弃,她一直陪伴着单田芳最艰难的时期,直到单田芳拿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一次意外的发生使两人的关系急剧转变。
虽然单田芳可以拿着通知书上学,但他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他整日坐立难安,经过3次手术后,单田芳才能勉强到学校报到。

可此时已经开学多时,单田芳跟不上学校的进度,加之他因治病花费了家里许多钱,剩下的钱不足以支撑他完成学业。无奈下,单田芳只得选择放弃学习,转而回到家乡另谋生计。
为维持家庭生计,单田芳只得放弃成为医生与工程师的梦想,拾起自己以前看不上的说书人的职业,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拜当时的评书大师李庆海为师。
同年,单田芳见到王全桂对自己的不离不弃后十分感动,他当即决定与这个女人结婚,无论出于报答或者日久生情,他选择了这个女人,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不久后,两人生下了一儿一女,单田芳的事业也因他良好的基础而逐渐腾飞,且在机缘巧合下,单田芳意外获得了辽宁大学历史专业函授学习的机会。

家庭事业共同起飞,使单田芳感受到了自逃亡以来第一次久违的温暖,他明白,自己的一切幸运都来自这个大他8岁的女人,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单田芳不知道自己抱了多少块金砖。
近代以前的师徒之间有十分严明的规矩,在学艺期间,徒弟不能上台演出,只能在台下观摩,并且“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徒弟也需将师父放在心中很高的位置。
单田芳做到了这一点,常年累月跟随师父到各地演出后,单田芳也能轻松地说出几段历史名篇。
常言道: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徒弟,单田芳凭借十几年学习的积累,学识已经高于师父。由于师父不认字,他还时常帮助师父阅读一些历史著作的片段,以供师父参考做出评书内容。

在创作上,单田芳仍不及师父,他拥有一肚子墨水,却总结不出师父那样吸引人的话语,因此即使他文化比师父深厚,却总是保持着谦卑的心态学习。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单田芳在鞍山的一个茶馆遇到生命中另一个贵人,这便是西河大鼓书的赵氏创始人赵玉峰。
一次两人在后台讨论评书时,赵玉峰坦言自己在讲《大明英烈》,但现场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单田芳就主动将自己钻研的《大明英烈》讲给他听。
赵玉峰听后眼前一亮,他知道眼前的年轻人虽然讲得不好,却十分具有慧根。

赵玉峰
慧根在需要技艺的行业中比个人的努力重要许多,一些人空有努力,却没有慧根,即使再努力也不太可能达到大师的高度。
具有慧根的人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他们有悟性,再加上正确的努力方法,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赵玉峰不想单田芳白白浪费自己的天赋,在错误的尝试中一直做无用功,于是他主动邀请单田芳搓澡,两人在洗澡时共同探讨这段评书。
单田芳再次复述一遍,赵玉峰则随时喊停,在他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告诉单田芳如何修改。

单田芳
经过一番交流,不仅是单田芳颇有拨云见日之感觉,赵宇峰也感到收获颇多。但单田芳依然有顾虑,他称自己已经具备上台讲书的基础,却因从未上台而感到恐惧。
赵玉峰听到后开导他:说书艺人有三难:一是登台难,二是把客人说住难,三是成名赚大钱难。
几个月后,经过赵玉峰向鞍山曲艺协会会长举荐,单田芳得到了上台说书的机会,由于是新人第一次说书,单田芳被安排在工人吃饭的时间上台演出。
即便如此,单田芳仍十分珍惜此次机会,他为此做出了十分充足的准备。

到说书的那天,即使单田芳准备地如何充分,但他还是免不了脑子一阵空白,开始时,单田芳忘记了所有说书技巧,只是如一个背课文的机器一样毫无感情地从嘴里蹦出字来。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单田芳看到台下的工人向他投来热烈的目光,他也渐渐放松下来,开始用自己极富感染力的口音一字一顿地说书。
不知不觉间,单田芳不带歇息地连续说了2个小时,工人们也忘记了到工厂上班,全神贯注地听单田芳说到了最后一刻。
此后,单田芳的上场经验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从容,他的薪资也从一开始的84元一直上升到了180元。

妻子王全桂对他的帮助不可谓不多,这个如母亲一般关心他的人给予了他无限的动力,也正是夫妻间日夜相伴,才使单田芳与这个格格不入的妻子常年和睦。
在此期间,单田芳因一些政治原因而耽搁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但他的名声开始从东北火遍全国,他的多部评书被央视播出,其中《百年风云》的选段“天京血泪”听众多达6亿。
但天不遂人愿,在单田芳事业走向辉煌的时刻,王全桂却在这一刻倒下了。
1992年的一天,正当单田芳从电视台录完音回到家后,他看到妻子面色铁青倒在地上,于是叫儿女们把母亲送到医院,他则因为还有演出不能陪同,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单田芳一家
凌晨时,正当单田芳演出完休息时,儿子给他打来电话,听到儿子啜泣的声音,单田芳心中有不祥的预感。
当儿子说道母亲去世后,单田芳顿时全身无力、双眼失神,他一生中最爱的人去世了,他也感到心如死灰。
2018年,这位评书大师也因病去世,自妻子去世后的26年里,单田芳始终为妻子忠贞不渝,他再也没有动过婚娶的心思,这对看似不合的夫妻,却拥有他人难以企及的爱情故事。
生活中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却一直存在着,许多人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导致许多不和谐的声音产生。

但若是能够得知存在的原因,人们会发现其本质是人最具有信仰、最值得用一生努力获得的品质。
面对爱情,人们也应该反思,那些表面看上去合适自己的人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厮守一生,那些看上去毫无可能的人是否拥有自己从未发现的卓越品质,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往往比任何事物都管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1:36 , Processed in 0.0097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