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征时期的强渡大渡河18勇士,只有他活到授衔,而且军衔还不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6 15:09: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长征时期的强渡大渡河18勇士,只有他活到授衔,而且军衔还不低                                                                                2025-05-26 13:20                                        发布于:湖北省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1935年5月,川西高原的安顺场渡口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布下“天险防线”,妄图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汹涌的大渡河浪涛翻滚,对岸川军在碉堡内架着机枪,18名勇敢地红军战士却在这生死关头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血肉之躯撕开这道天堑。
生死渡口:18勇士搏命冲锋
“营长,船来了!”通讯员的声音让孙继先从地图前猛然抬头。这位山东籍的红军营长盯着河面上那艘破旧木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作为红一团营长,他太清楚这艘船承载的分量:船工帅仕高说,这船最多能装20人。
凌晨三点,细雨如针。二连连长熊尚林攥紧两把驳壳枪,带着8名战士跨进船舱。

船工们长篙一点,木船如利箭般刺入激流。“给我打!”对岸川军突然开火,子弹在船舷溅起串串水花。熊尚林踉跄着站稳,回身大喊:“别管我,划船!”
孙继先趴在岸边岩石后,从望远镜里看着正在渡河的战士:一发炮弹在船边炸开,巨浪掀得 小船几乎直立。船工帅仕高纵身跃入水中,用脊背顶住船身,其他船工竹篙如林,硬是把船抵向对岸。
当熊尚林等人上岸时,孙继先已带着第二批8人登船,他端起机枪扫射,火光照亮了半边河面。
血色黎明:两小时撕开生死线
战斗从凌晨打到日出。孙继先率部冲上岸时,熊尚林正带着战士们与川军肉搏。
两拨人马汇合后,18把刺刀在敌阵中杀出条血路。当杨得志团长带着红二师渡河时,安顺场的岩石上还留着37处弹痕。

这场战斗让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大渡河防线”彻底崩盘。毛主席后来对斯诺说:“强渡大渡河比遵义会议还关键,如果大渡河没有成功,那就真的成了石达开第二。”
可谁又能想到,当年指挥渡河的孙继先,20年后会在戈壁滩上再创奇迹?
中将传奇:从渡河勇士到航天奠基人
1955年授衔仪式上,孙继先穿上崭新的中将礼服。这位大渡河勇士的胸膛挺得笔直,脑海里却闪过熊尚林牺牲时的画面。
1942年,熊尚林在平北抗日根据地率部突围,身中七弹仍毙敌十余人,最终倒在雪地里,年仅29岁。

当战友们问起军衔,孙继先总是摆摆手:“真正该授衔的在地下躺着呢。”可组织没忘记他的功劳:建国后,这位中将没去享福,反而扎进西北戈壁。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带着官兵住地窝子、喝碱水,硬是用三年时间建起导弹试验场。1960年,当“东风一号”呼啸升空时,这位老将军哭得像个孩子。
英雄无名:多数勇士长眠战场
十八勇士中,除孙继先外,仅有5人活到建国后。二连指导员黄守义在湘江战役中牺牲,机枪手王冬才死于雪山冻伤,船工帅仕高因伤退伍,更多的人连名字都没留下。

1985年,孙继先重返安顺场,在纪念碑前长跪不起:“兄弟们,我带你们看火箭上天!”
如今的大渡河已架起钢铁大桥,但18勇士的传说仍在流传。他们中有人成了将军,有人化作泥土,但当年那艘破船劈开的浪花,永远奔腾在共和国的血管里。
正如孙继先所说:“军衔是组织给的,荣誉是战友拿命换的,我不过是个幸存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6:20 , Processed in 0.00763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