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35年刘文辉面临选择:炸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为何没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04:54: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35年刘文辉面临选择:炸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为何没炸?                                                                  2025-06-19 13:12                                        

发布于:天津市
   
                              
---
“什么,红军居然已经成功跨过了泸定桥?这怎么可能?”  
当蒋介石听闻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成功飞夺了战略要地泸定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愤怒之下,他破口大骂:“娘希匹,刘自乾(刘文辉字自乾)这个背叛者、叛徒鲁子敬(三国时鲁肃的贬称),害得我的大计全盘皆输,真是罪大恶极!”  

早在之前,蒋介石就已调派两个旅军协助川军在泸定桥对岸设防,堵截红军前进的道路。同时,他还下令刘文辉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泸定桥,这座红军渡河的唯一通道。  
根据情报显示,刘文辉已将泸定桥上的一半桥板拆除,并在桥下埋设了炸药。蒋介石得知后十分自豪,认为红军必将遭遇失败,正准备在南京召开盛大的庆功会,畅饮胜利的美酒。  
然而,现实却无情地打碎了蒋介石的美梦,这让他怒火中烧,百思不得其解,难以理解刘文辉为何未能按令炸毁泸定桥。  
同样心存疑惑的还有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  

5月29日黎明前夕,冒着瓢泼大雨,王开湘与杨成武率部赶到了距离泸定桥十里之遥的上田坝。此时,一支红军部队已经抵达泸定桥西侧桥头。  
他们报告说,泸定桥上的桥板确实被拆除了一半,但桥上的铁索却丝毫未动。两位红军领导心中不禁疑惑:刘文辉有足够的时间执行炸桥任务,为何最终没有引爆炸药?  
1935年5月19日,蒋介石乘坐飞机,在西昌上空盘旋,密切观察战场动态。他断定红军必然会向西昌方向挺进,遂命令西边防司令刘元璋毁灭西昌。  
但出乎意料的是,红军并未攻打西昌,而是绕道北方行进。蒋介石随即下令全川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停止所有进攻行动,转而加紧构筑工事,全面围堵红军。  
这招果然奏效,红军陷入绝境,不得不于5月24日夜晚前往大渡河渡口安顺场,企图渡过大渡河。  

蒋介石大喜,因为70多年前太平军将领石达开就在大渡河遭遇覆灭,被清军封锁而败。于是,他前往云南五华山,住进山上的别墅,展开军用地图,制定详尽的“大渡河作战计划”。  

除此之外,他还反复研读《庸庵文续编》,书中记载了石达开率领数万人在大渡河走向毁灭的惨痛过程。蒋介石心中隐隐感到不安,毛泽东是个博古通今的智慧人物,怎会重蹈石达开的覆辙?他一度难以置信。  

直到最终确认红军主力抵达安顺场,蒋介石才笑出声来,心想:“等着吧,润之,我一定让你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然而,几天后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红军竟然飞夺泸定桥,数万人顺利过河,他的计划彻底失败。  

作为此役关键人物的四川军阀刘湘,临关键时刻为何不下重手炸毁泸定桥,至今仍是历史谜团。此事不仅令国共双方高层困惑,也令无数学者百思不得其解。  
刘湘究竟出于什么考虑,违背蒋介石炸桥命令?  
回答此疑,必须从当时军阀割据的复杂局势说起。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愤怒至极,吐血身亡。作为北洋军阀领袖,他的去世掀开潘多拉魔盒,北洋军阀各自为政,互不服气,均怀称霸野心。  
自此,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不安。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皖系、直系军阀衰落,但奉系军阀控制的东北,在日本支持下名义上独立,国家实际分裂。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车站遇刺,奉系与日本人合作终止。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顶住压力,宣布东北回归中华民国。  
至此中国名义上实现统一,实则军阀割据未改。  
红军长征期间,新疆、山西、贵州、云南、两湖、两广及山东等地均被军阀掌控。这些军阀资历不输蒋介石,对他既不认可又心存戒备。  
无论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还是唐生智、龙云、卢汉、王家烈,皆比蒋介石更早参与革命。  
因此他们表面服从蒋介石,实则心怀各自算盘,个人利益至上。  
我党将领忠诚于组织源自信仰,而军阀与蒋介石的关系则是利益维系。  
关键时刻,个人利益往往凌驾“党国”之上,若有机会,军阀会毫不犹豫地背叛蒋介石,甚至暗地捅刀。  
军阀们的态度是,只要红军不长时间停留己地,言辞虽激烈,但绝不会派重兵与红军硬碰硬。  
红军长征途中,军阀对我军故意放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屡见不鲜。  

他们认为湘江战役后蒋介石有能力剿灭红军,但有意放水,让红军进入西南,好借“剿共”名义削弱地方军阀。  
多年后,蒋介石之子蒋纬国坦言:“与其说包围失败被中共突破,不如说是我们放水。”(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16-10-20)  
众所周知,军阀拥有独立王国,中央政府难以插手。  
但只要有“剿匪”借口,中央军便可入侵军阀地盘,实施渗透。  
同时,“围剿”使地方军阀与红军互相消耗,无论结果如何,中央军均可坐收渔利,此即“借刀杀人”。  
当然,这仅是蒋纬国个人观点,事实并非全然如此。蒋介石自然渴望消灭红军,只是未能如愿。  
国民党不受民心,红军却获得民众支持,士气高昂。  
此外,军阀与蒋介石同床异梦,态度暧昧,也助红军顺利到达陕北。  

粤系军阀在红军开始长征时秘密签约,允许红军借道。  
湖南军阀对红军作战态度消极,敷衍塞责。  
桂系军阀采取“送客式追击”,不打主力,只象征性攻击后卫。  
贵州军阀王家烈选择避让,尽量避免冲突。  
云南军阀龙云则明目张胆,下令不得与红军发生冲突,违者严惩。  
川军对红军态度同样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处境则更加复杂微妙。  
刘文辉,1895年生于四川大邑,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与蒋介石是校友。  
毕业后,他从营长做起,逐步晋升为四川军务督办。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刘文辉积极拥护,因而受益,被任命为川康边防总指挥及四川省政府主席。  

但他与蒋介石表面合作,实则貌合神离,仅是互相利用,无真心忠诚。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刘文辉迅速倒戈,与李宗仁、白崇禧联手反蒋。  
蒋介石怒不可遏,暗中支持刘文辉叔叔刘湘,1932年击败了他。  
刘湘对此心知肚明,对蒋介石恨之入骨。  
1932年败退后,刘文辉退守西康。  
1935年,蒋介石任命他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及国民党西康省党部筹备主任,名义上认可其地位。  
但西康荒凉贫瘠,远不及四川天府之国,刘文辉心中不满,暗怀怨恨。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刘文辉内心钦佩共产党,1940年前后开始与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秘密接触,1942年甚至设秘密电台与延安联系。  

这意味着刘文辉并不希望红军被消灭。  
如果炸毁泸定桥,红军被阻于大渡河一侧,按其顽强作风不可能全军覆没,反倒会给刘文辉带来巨大麻烦,令西康陷入混乱。  
红军顺利过河正合刘文辉最大利益。  
然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02:06 , Processed in 0.0079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