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皇姑屯事件”始末:如果没有川岛芳子的色诱,张作霖不会被炸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05:45: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皇姑屯事件”始末:如果没有川岛芳子的色诱,张作霖不会被炸死                                                                    2025-05-15 12:59                                        

发布于:天津市
   
      张作霖是一位非常聪明且富有谋略的人,尽管他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游刃有余,巧妙地在日本、俄罗斯、清朝政府以及北洋政府之间周旋。尽管他曾镇压过革命并阻挠北伐,但在外交方面,张作霖始终将维护国家统一放在首位。他虽然被人称作是血腥的军阀,甚至是杀戮无数的刽子手,但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卖国求荣的汉奸。

张作霖,字雨亭,生于1875年,出身辽宁海城的一个贫寒家庭。年幼时,他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接受教育,1887年仅上了三个月的私塾便辍学。后来,他参战过中日甲午战争,并曾加入绿林,成为土匪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张作霖趁乱巧妙地在日俄两国之间周旋,并始终秉持“谁给好处就帮谁”的原则。迅速壮大实力,最终成为能够与日俄两大势力抗衡的“东北王”。
由于张作霖在东北民众心中拥有极高的声望,日本最初将他视为侵华工具和傀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然而,随着张作霖实力的增长,他不再将日本视作依赖,逐渐对日本态度冷淡。日本意识到自己在张作霖面前屡次遭遇挫折,最终决定通过刺杀张作霖来铲除这一隐患。正是因为张作霖的存在,才使得日本无法完全控制东北,也导致了后来的“九一八事变”。
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进入僵局,张作霖在北京自立政府,成为北洋政府的大元帅。同年,田中义一成为日本首相,主张扶持亲日势力,借此巩固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立足点。张作霖自然成为日本眼中的关键人物。为了推动与张作霖的合作,日本派出公使,要求其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然而,张作霖早已识破日本的野心,他深知自己不过是日本扶持的工具,一旦失去利用价值,日本绝不会轻饶他。
面对日本的压力,张作霖采取了拖延战术,百般推托。两国关系逐渐恶化,最终矛盾激化,双方走向了水火不容的局面。1927年底,蒋介石领导的革命军势如破竹,迅速攻占北伐战场,张作霖所掌控的奉系军队全面崩溃。1928年6月,张作霖发表《出关通电》,宣布将撤离北京,返回东北。

为了阻止张作霖重新回到东北,日本策划了一场暗杀行动。在最初的方案中,日方计划在巨流河(现沈阳新民市境内)的铁桥上埋设炸药,但由于该地在奉军的管辖范围内,实施起来极其困难。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将炸药埋设在南满铁路与京奉铁路交汇的三洞桥附近。这个地方位于张作霖回东北的必经之路,且正好处于日本的控制区域。
在计划实施之前,张作霖已有预感,深知日本人可能会对他下手。收到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的密电后,他开始提高警惕,了解到日本人对南满铁路及其周围的区域实施了戒严。然而,由于皇姑屯距离奉天仅2000米,而奉天是他的地盘,他依然未对此事予以重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奉天省省长刘尚清也做了安排,向沿线车站发送密电,要求加强警戒,保障张作霖的安全。
在行程安排上,张作霖做了隐蔽处理。他最初宣布将于1928年6月1日启程,但后来又改为6月2日。然而,6月2日的列车上并没有张作霖,而是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夫人。当6月3日凌晨1点10分,张作霖才与随行人员抵达前门东站并登上前往奉天的列车时,谁也未曾料到,6月4日清晨5:23分,张作霖乘坐的豪华专车在三洞桥遭遇爆炸,桥面瞬间塌陷,车厢被炸得只剩下框架。张作霖和他的兄弟吴俊升因伤势过重而不治身亡。
此次爆炸事件中,张作霖随行的许多高级官员,包括北洋政府总理潘复、前国务总理靳云鹏、参谋总长于国翰等人以及两位日本顾问,虽然身处爆炸现场,却幸运生还。此次事件即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事发后,许多人都惊讶于张作霖的行程已尽量隐蔽,为何仍然泄露了行程。真相是,参与刺杀的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原本计划接触张学良,却因张学良忙于事务无暇接待,最终由其副官郑某接待。川岛芳子利用自身的魅力,很快获得了郑副官的信任,最终得知了张作霖回东北的详细时间。为了确保刺杀成功,日本方面还安排了敢死队,若炸弹未能成功,敢死队将立即出手完成任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4 02:10 , Processed in 0.0112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