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代词人王之道师承杜甫,他的《朝中措》一词,将忠爱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04:27: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代词人王之道师承杜甫,他的《朝中措》一词,将忠爱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1-08-04 22:14                    
                          

《孟子·万章下》中的一段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段话就是说品读一首诗歌,或者阅读一篇文章,不去了解作者本人的话,是不行的。

吟诵诗歌或者阅读文章的时候,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或者了解一下作者写作诗歌、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诗词中的许多传颂不衰的名句,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依然是耳熟能详的,但在具体解读的时候,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作者在创写这些诗词的时候,蕴含着怎样的情感,抑或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诗词?

比如“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这几句,是很有名的诗词名句。但这几句究竟该怎么解读呢?从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呢?

“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出自宋代词人王之道之手。那么王之道是什么人呢?他又是一位有着怎样思想的诗人(词人)呢?

王之道其人

王之道,字彦猷,庐州濡须(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登进士第。

1127年,王之道跟随宋室南渡,他是主战一派的,曾建议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想法却没有被采纳,与秦桧等人的主张又不一致,所以南渡之后罢官闲居了二十年,直到秦桧死后才重新入仕。

王之道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王之道去世,享年77岁。

王之道能诗善文,他的文章明白晓畅,诗词真朴很有韵致。王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中说王之道有“相山词一卷”。王之道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今存诗文就有1197篇之多,王之道著述的《文献通考》也流传于世。

王之道的爱国主义思想

王之道为人慷慨有气节。南渡之后,虽然一度罢官闲居,但是他依旧关心国家大事,在他的诗词中,往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作为一位士大夫阶层的知识分子,忠君爱国思想在他的诗词中也表露无遗。王之道的这种思想就是忠君爱国,也可以称为“忠爱”思想。

他是非常欣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因为“忠爱”思想也是杜甫诗歌思想的精髓。如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朱鹤龄在《辑注杜工部集序》中就写到:

  子美(杜甫,字子美)之诗,惟得性情之至正而出之。故其发于君父、友朋、家人、妇子之际者,莫不有敦笃伦理,缠绵筦结之意。极之履荆棘,漂江湖,困顿颠踬,而拳拳忠爱不少衰。

王之道对杜甫爱国思想的传承和接受

杜甫忠爱精神在宋室南渡后得到了爱国阶层进一步地发扬和传承。王之道和杜甫处于相似的历史境遇,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王之道对待家国的情感,和杜甫对家国的忠爱之情是一致的。从王之道的诗词中就能看出他对杜甫忠爱思想的接受。

比如杜甫有一首210字的长诗《种莴苣》,其中结尾几句是这样的:“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登于白玉盘,藉以如霞绮。 苋也无所施,胡颜入筐篚。”

王之道也写下了210字的长诗《追和老杜〈种莴苣〉诗并序》,最后几句是这样的:“万邦遇有道,贫贱古人耻。文王来吕夷,汉祖致围绮。异时免沟坑。愿附纤贝篚。”诗题目中的老杜就是对杜甫的称呼。

再如王之道的《追和老杜〈江上〉》:“独坐日将夕,凄凄风雨秋。寒灯照孤屋,欹榻拥疏裘。身世槐安国,功名蜃化楼。归欤老居士,踪迹继浮休。”就是王之道唱和杜甫的《江上》一诗。

此外王之道的诗中还有如《教授严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和子薳〈春江〉用老杜韵》、《和子薳〈泛江送客〉用老杜韵》、《久客和子薳用老杜韵》、《〈秋兴八首〉追和老杜》等都是对杜甫诗歌的唱和。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王之道对杜甫忠爱思想的继承和接受,也是对这种思想的发扬和光大。因为杜甫的这些诗歌都表达的是强烈的忠爱思想。

王之道的《朝中措》

“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这一句词该如何解析?其实这是出自于王之道的一首词作《朝中措》中的几句。王之道的词和诗一样,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色彩,这种爱国主义色彩就是忠爱思想。

王之道的《朝中措》词中还有一条小序“和孔倅·郡斋新栽竹”,这是他的一首唱和词作,词人在罢官闲居家中之时,在庭院中书斋前栽下了新竹,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写下的。原词如下:

  君心节直更心虚。移植并庭除。好在红蕖相映,卷帘如见吴姝。
  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况有骚人墨客,时来同醉兵厨。

竹子不惧严寒酷暑,四季常青,挺拔俊秀,虽然不粗壮,但是却很正直,竹子因为这些特点而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竹子自古以来就是君子的象征,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被赋予了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的七德。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竹子象征人格的体现,也是古代文人的内心情操和人文精神的体现。王之道也不例外,他在书斋前种下一株株竹子,也是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词作内容表达的是什么呢?“君心节直更心虚”,是说竹子挺拔,中空而至,将竹子说成“君心”,这是在说竹子的正直和虚怀,词人的言外之意是在说:在庭院中种下竹子的人也是具有这种品德的。

庭院中还有一池的荷花,荷花在文人的笔下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是洁身自好的象征。上片是咏物词的写法,借咏物来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

“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的含义

“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如何理解这句呢?其实这就是王之道的忠爱思想,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南渡之后,王之道因为主张收复失地,但是他的想法没有得到同意,他也遭谗贬谪,因此而罢官闲居了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王之道忠君爱国的思想一刻也没有停留。虽然赋闲在家,但是他无时无刻地惦记着家国大事。王之道在读书之余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杜甫的忠爱精神,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因为相似的历史情形,相似的忠爱精神,在他那个时代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他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精神,他渴望得到朝廷的再次起用,为国家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面对仕途上的沉浮,他也没有任何的怨恨之情,有的只是一颗强烈的报国之心

“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王之道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是他铿锵有力的誓言,是他忠爱思想的有力体现。

总结

对前代诗人某种精神和思想的认同和自觉接受,属于“异代相知”。王之道对杜甫的忠爱思想是认同和接受的,这就是异代相知。

异代相知,往往与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王之道诸多的诗词中为什么会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的原因了。“清风明月,君无我弃,我不君疏”恰好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9:42 , Processed in 0.00879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