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为它们艺术性有多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03:17: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为它们艺术性有多高                                                         2022-12-13 18:46                                       

        十年非常时期的样板戏,包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至今还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电视晚会上也经常有名家进行演绎,可见这些当年的应景之作还是有一定生命力的。



首先从历史局限性来说,从那段时期走过来的人之所以对八大样板戏印象最深,并不是因为他们在精挑细选之后对这些剧目最为钟爱,而是人们基本上除了看这些剧目之外就看不到别的。





样板戏不乏艺术价值
如此说来,那些样板戏是不是就不存在什么艺术价值呢?也当然不是。
客观来说,中国传统戏曲是更适合表现古代题材,而不适合表现革命题材的。因此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样板戏中的人物都过于高大上,脸谱化非常严重。

不过在唱词和旋律方面,这些样板戏倒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形成了一些在今天看来可以称为经典的唱段。
而且那时候很多高手都参与了样板戏的创作,比如小说家汪曾祺。《沙家浜》“智斗”一折的唱词,如今看来还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并不算完全违背艺术规律的应景之作。

比如阿庆嫂所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样的唱段能够流传下来,也算样板戏的一大贡献。

样板戏艺术价值有限



因此,不能因为留下来几句上口的样板戏唱段,就认为这些剧目的艺术性达到多高,更因此感动于那个时代,那就有些走偏了。



一个人说西红柿好吃的时候,我们要分清楚,他是除了西红柿还有很多蔬菜可吃,还是只能吃到西红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20:45 , Processed in 0.00887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