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战争,国军为何不先对付东北野战军?眼睁睁看着东野越来越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06:3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战争,国军为何不先对付东北野战军?眼睁睁看着东野越来越强                                                         2022-04-18 19:39                    
            1948年三大战役打响前,我军东北野战军(四野)总兵力达到102万人,其中主力纵队及野战独立师、炮兵工兵共70余万人,在军事实力上对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形成了绝对压制。也正是因为拥有了全国范围内第一支对局部国军占有明显优势的重兵集群,我军才敢于在48年下半年的北方战场发动三大战略决战。

其实在四大野战军外加华北解放军当中,起步最晚的一支大军就要数东北野战军了。1945年日军投降后,我军开始向东三省派兵,初期只有11万人的规模,为减轻负重加快行进进度,近一半官兵到东北时都没有带枪支,更没有像样的重武器。既然东北解放军起步条件如此艰难,解放战争初期实力强劲的国民党军为什么不集中全力先打东北野战军,反而眼睁睁看着东野一步步壮大到百万兵力,最终局面无法收拾呢?

这个问题应当分时间段来解释。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拥有人才优势和强大智囊,筹划全面战争,对于东北地区将来在国内战争中的关键地位,自然也是了如指掌。因此并非我军先意识到抓紧进军东北的重要性,敌我双方作出这一决策几乎是同步的。但结合1945年8月双方军队的具体分布及中国地理因素,不难理解为何我军抢得了东北的先手。

抗战自1938年后,国军开始向西南、西北收缩兵力,虽然战争后期国军拥兵超过500万,但主力部队距离东北十分遥远;而我军部队虽然1945年正规军刚过百万,但因为长期坚持敌后抗日战争,因此在华北、山东、苏中苏北、中原的广大农村有大量军队部署,且多为宝贵的百战老兵,军事素质是在国军之上的。这种情况下,我军显然能够更快速地从相近地区抽调兵力,赴东北组织新的军事力量。而同一时期的国民党军作为“政府军”,则需要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次接收国土及相关机构,因此国军在军事上要真正触及东北,动作必然远远落后于我军。

时间来到1946年上半年,东北民主联军(东野的早期名称)已经从初期的11万人扩张到近30万部队,势力遍及南满地区,部队武器得益于当地的日械补充,也较半年前得到了明显改善。国民党军动手晚了半年,但是整体军事实力占据上风,在1946年4月派出杜聿明为首的新1军、新6军、52军、71军等7个军(多为美械王牌军)大举进攻东北,这一时段是东北解放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最危险的时期:关键问题并非丢失四平、长春等重要城市一路北撤,而是在杜聿明集团明显军事优势下,东北的大量我军新兵在重大伤亡面前丧失信心,若继续遭到国军坚定追击,东北战局不堪设想。但出于国军高层犹豫不定及美方调停的因素,杜聿明集团竟然最终没有越过松花江,东北我军的形势转危为安。

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6月,借助北满的环境优势,我军开始在东北进行广泛土改及征兵,部队在江北迎来快速壮大期,兵力迅速扩张到50万人,与国民党军规模旗鼓相当,并从此开始反超敌人。而随着苏联政策转变,东野的重武器保有量激增,建立了独立的炮兵纵队,火炮数量甚至超过了国军(口径尚有差距)。

国军经过初期的猛攻,开始对东北战场形成错误估计,认为东北我军实力不足,重点放在了山东和陕北,牵扯了大量兵力,无法增兵关外,从而使东北双方的军力逐渐失衡,敌人由此错过了好的作战时机。1947年我军在关内战场的各兄弟部队给予了东野很大的协同作用,尤其是陈粟的华东野战军,连战连捷成为南京的心腹大患,迫使国军主力难以顾及东北;而华北解放军也有效牵制了强大的傅作义集团,敌人在华北和东北两片战场基本呈现割裂状态。

军事层面,东北我军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连续重创杜聿明集团,等到国军在东北形势日益恶化的1947年下半年,南京又调派军事指挥上并不擅长的参谋总长陈诚掌帅东北,在这一时期敌人开始真正崩盘,东野百万大军已经形成雏形,且将国民党军集团压制在不足东北总面积百分之五的南满土地上,老蒋再调卫立煌上将去东北也是无力回天了。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的绝对优势,有着明显的变化和形成过程,3年来国军在东北不是没有机会,但却最终失去了所有机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5:23 , Processed in 0.00748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