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9年,22岁小战士给第15兵团司令邓华写信:请问您是我爸爸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03:4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9年,22岁小战士给第15兵团司令邓华写信:请问您是我爸爸吗?                                                         2022-04-11 11:03                    
        谈秦说汉(441)1949年,22岁小战士给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写信:您是我的爸爸吗?

邓华
1949年10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与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率军经赣州南进,解放了广州。11月,新创刊的《南方日报》公开报道了广州解放一事,报纸上还印上了叶剑英、陈赓、邓华等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照片。
在第46军某部服役的小战士邓贤诗看到报纸上邓华的相片时,眼角含泪,内心波涛汹涌,难以平静,久未言语。
22岁的小战士邓贤诗反常的心理变化,很快被指导员看到了,于是找他谈话。
“报纸上邓华的相片,跟我爸爸长得很像!”邓贤诗不敢隐瞒,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指导员,并从怀中掏出一份被捏得皱巴巴的报纸,摊开给指导员看。
指导员瞄了一眼,根本就不相信天下有这么巧的事,反倒劝他说:“你就别瞎想了,人家可是军队的高级首长!”
邓贤诗没法回答,因为他二岁时与父亲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面,屈指算来已经有二十年。
而这二十年当中,已经发生了很多的事,他对父亲的印象,也仅仅只是幼时见过的一张相片。所以,邓贤诗的确没有绝对把握认定邓华就是他的父亲。

邓华全家福
而且邓贤诗的母亲在离世之前明明有告诉他,父亲的名字叫邓显华,是共产党军队里的一名干部,大伯的名字叫邓华,难道是母亲记错了,邓贤诗心里直犯嘀咕。
指导员与邓贤诗谈了一阵子之后,因有临时有事,离开了一下。邓贤诗盯着报纸翻来覆去地看,直觉告诉他相片上的人应该就是父亲,但相片上人的名字是邓华,中间又少了一个“显”字,所以他也难以确认真假。
正在犯难之际,指导员返回来了,他看到邓贤诗仍拿着报纸发呆,感觉事情可能真不简单,而且大革命时期,骨肉分离的事情常有发生。
“要不,你写封信问问呗!”指导员说。
得到指导员的提醒,邓贤诗如醍醐灌顶,立即铺开信纸,在书信的开头提笔就问:“
尊敬的邓华司令员,我叫邓贤诗,请问您是我的爸爸吗?

同时还把母亲的名字及自己的家庭情况,一五一十地写在信里,直接寄到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收转。

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战士向军队的司令员写信认亲,什么情况?一切的一切,还得从二十年代说起。
1910年,邓华出生于湖南郴县鲁塘乡陂副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七岁进入私塾启蒙。虽上学时调皮爱玩,却天资聪慧,深得老师喜欢。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书籍,有惊人的记忆力,几乎过目不忘。
1925年秋,邓华来到省会长沙的岳云中学读书。当时安源工人俱乐部的主任黄静源遇害,遗体运回长沙,因此长沙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万人追悼大会。这时长沙的革命群众运动已经兴起,邓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也参加了追悼会。
邓华积极地投身于革命群众运动,思想觉悟不断地提升,他在一篇题为《论青年人生观》的作文中写道:“
嗟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1925年冬,在父母的安排下,邓华跟郴县华塘乡的邱青娥举办了婚礼。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邱青娥温柔娴淑,邓华满腹才华,俩人相处十分愉快。婚后,邓华又返回了岳云中学继续学业。
1927年,邓华从岳云中学转入南华法政学校读书。结识了一个叫易緼的同学,是个共产党员,他们很快建立了互信,邓华便向他表达了入党的意愿。
易緼问:“
入党怕不怕?


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
!”邓华毅然回答。
1927年3月,在易缊、查夷平的介绍下,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何建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都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形势十分严峻,邓华与另外两个同志只得返回湖南郴县老家暂避风头。
也就是这个时候,邓华与妻子有了一段短暂的相处时间,邱青娥因此怀有身孕,生下了儿子邓贤诗。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湘南。这时邓华的儿子邓贤诗还不满一岁,邓华毅然告别温馨的家庭,在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担任干事,跟随革命队伍上了井冈山。

邓华第一次上战场,只知一腔热血往前冲,幸好有一位当年在贺龙的部队里当过连长的老兵,教他在战场上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杀伤敌人,让他能一次又一次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
可以说邓华的第一堂军事课程,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学来的。也因此,让邓华练就了一种在打仗之前冷静思考、寻找战机的习惯

随后邓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等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军旅生涯中,邓华虽然十分想念家中的妻儿,但由于军队的频频调动,实在抽不开身回家,而且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通信也很不方便。因此,邓华与家里几乎断了联系。
1938年,邓华担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向冀东挺进,连克延庆、永宁、四海、兴隆等城镇。这时,他终于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却告诉他妻子邱青娥病故了。
邓华读完来信,一个人躲在静处大哭了一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个可怜的女人,跟着他还没有享过福就撒手人寰。
这年,儿子邓贤诗只有11岁,而他与儿子也已经分别了近‬十年。一个11岁的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将会是什么样子,邓华每每想起,内心隐隐作痛。

左二 邓华
局势稍稍有点好转时,邓华立即派人回老家找儿子,想把儿子接到身边,尽一个父亲迟到的责任。
然而,他派去的人却在老家郴县找不着邓贤诗的人,向当地的百姓找听,有人说:“
唉,失去母亲的孩子,父亲又南征北战,小孩大概去出去讨生活了吧
。”
邓华看到接儿子的人一无所获地返回了,十分焦虑,但部队里的工作太多,由不得他多想,只得暂时放弃打听儿子的下落。
随后,邓华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并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组织军队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调任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后调任辽西(辽吉)军区司令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天津等战役。
邓华南征北战,无暇安排时间寻找邓贤诗。但儿子的下落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件大事,从来不曾忘记

1949年,邓华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与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一起率部攻克了广州。
这时新中国已经成立,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名字也因报纸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因此出现了文章开头其子邓贤诗写信认亲的一幕。
却说邓贤诗的“认亲信”几经辗转到了邓华手里的时候,这个铁血男人阅后竟然泪如雨下。20年前与儿子一别之后,如今却是以一种如此奇特的方式相认。
邓贤诗在信中告诉邓华:“自母亲死后,一个人在长沙文艺中学读书,毕业之时正好赶上了长沙解放,邓贤诗在母亲生前就知道了父亲参加了解放军,于是也想和父亲一样为革命而奋斗。因此,报名参加解放军,在四十六军服役。”
邓华内心十分欣慰,虽然自己因为特殊原因,还没有机会教育儿子,但儿子却自觉地成为了一条战线上的同志。
正当邓华在思考与如何与儿子相见的时候,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走了进来,说:“
邓华,我有两个侄子,在衡阳的四十六军当兵呢!这俩小子,像我们家的娃,够爷们!


嗯,我的娃也在四十六军,是够爷们!
”邓华眼前一亮,认真地跟陈赓说。
陈赓听到后不敢相信,邓华有个失去联系的儿子,他事先是知道的,当他反应过来是邓华已经与儿子联系上了时,就高兴地说:“
正好有个参谋在湖南出差,我让他帮你把儿子接过来,让你们先见上一面
!”
邓华本想写信给邓贤诗,让他来到广州相见,听到陈赓如此一说,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可以让他见到儿子的时间更加提前一些,连声回答:“
好!好!好!

陈赓
几天过后,参谋终于把邓贤诗带到了广州,但副司令员洪学智却给邓贤诗出了个“难题”,让邓贤诗先在人群中辨认出谁是邓华。
这也不怪洪学智“刁难”,毕竟认亲是很严肃的事,万一搞错了,是很尴尬的。而且邓贤诗与邓华已经20年没见面,他又想考考邓贤诗与邓华之间有没有那种亲情上的默契。
不过这根本难不倒邓贤诗,他能在报纸上一眼认出父亲的相片,又怎能辨不出父亲真人呢?结果毫无悬念,邓贤诗在人群中直接扑在邓华的身上,泣不成声。
邓华也紧紧地抱着这个在他离别时还在襁褓当中的儿子,如今在部队的煅炼下已经变成了大块头,内心感慨万千。准备了一肚子想说的话,一堆要问的事情,此时已经化作一个深深的、无言的拥抱。
周围的战士们见到这个情形,都十分高兴,说:“
司令员捡了个儿子
!”
邓华对一直对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而心生愧意,但邓贤诗见到父亲时,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说。
后来,邓贤诗在回忆父亲时说:“
我小时候缺少家庭的爱,但我理解我父亲,他是为了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孩子能够不失去父亲的爱。而且,我的父亲让我感到骄傲,他是个英雄,我不仅爱我的父亲,我更尊敬他
!”

邓贤诗与父亲相认之后,只在广州呆了几天就回四十六军了,而邓华也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安排,他只能满怀愧疚地将儿子送到火车站,刚刚相认的父子,不得不再一次分开了。
1950年3月,邓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解放了海南岛。
1950年7月,邓华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入朝参战。
在朝鲜战场,邓华的军事艺术再一次得到释放,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战斗,多次取得胜利

邓华指挥作战,关注细节,抓住重点,挈领全局,善于思考。每一场战役开动之前,他都会多次推演、反复论证。拿他的话来讲,那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彭德怀与邓华相处一段时间后,曾作出中肯的评价:
“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一向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自信,但他也曾说过一句话:“
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
可见,邓华是彭德怀极少佩服的军事指挥员之一。
彭德怀回国之后,中央军委任命邓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指挥百万雄师。当时的朝鲜半岛,还有陈赓、洪学智、韩先楚等沙场老将在呀,足见邓华的份量了。
邓华戎马一生,为了革命20年后才见到亲儿子,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而小战士邓贤诗,20年后写信给军队司令员邓华认亲,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今天的盛世来之不易,谨以此文,献给无私奉献的邓华同志!
2021-4-16
1949年,22岁小战士给第15兵团司令邓华写信:请问您是我爸爸吗?                                                         2022-04-11 11:03                    
                                        谈秦说汉(441)1949年,22岁小战士给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写信:您是我的爸爸吗?

邓华
1949年10月,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与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率军经赣州南进,解放了广州。11月,新创刊的《南方日报》公开报道了广州解放一事,报纸上还印上了叶剑英、陈赓、邓华等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照片。
在第46军某部服役的小战士邓贤诗看到报纸上邓华的相片时,眼角含泪,内心波涛汹涌,难以平静,久未言语。
22岁的小战士邓贤诗反常的心理变化,很快被指导员看到了,于是找他谈话。
“报纸上邓华的相片,跟我爸爸长得很像!”邓贤诗不敢隐瞒,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指导员,并从怀中掏出一份被捏得皱巴巴的报纸,摊开给指导员看。
指导员瞄了一眼,根本就不相信天下有这么巧的事,反倒劝他说:“你就别瞎想了,人家可是军队的高级首长!”
邓贤诗没法回答,因为他二岁时与父亲分开后就再也没有见面,屈指算来已经有二十年。
而这二十年当中,已经发生了很多的事,他对父亲的印象,也仅仅只是幼时见过的一张相片。所以,邓贤诗的确没有绝对把握认定邓华就是他的父亲。

邓华全家福
而且邓贤诗的母亲在离世之前明明有告诉他,父亲的名字叫邓显华,是共产党军队里的一名干部,大伯的名字叫邓华,难道是母亲记错了,邓贤诗心里直犯嘀咕。
指导员与邓贤诗谈了一阵子之后,因有临时有事,离开了一下。邓贤诗盯着报纸翻来覆去地看,直觉告诉他相片上的人应该就是父亲,但相片上人的名字是邓华,中间又少了一个“显”字,所以他也难以确认真假。
正在犯难之际,指导员返回来了,他看到邓贤诗仍拿着报纸发呆,感觉事情可能真不简单,而且大革命时期,骨肉分离的事情常有发生。
“要不,你写封信问问呗!”指导员说。
得到指导员的提醒,邓贤诗如醍醐灌顶,立即铺开信纸,在书信的开头提笔就问:“
尊敬的邓华司令员,我叫邓贤诗,请问您是我的爸爸吗?

同时还把母亲的名字及自己的家庭情况,一五一十地写在信里,直接寄到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收转。

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战士向军队的司令员写信认亲,什么情况?一切的一切,还得从二十年代说起。
1910年,邓华出生于湖南郴县鲁塘乡陂副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七岁进入私塾启蒙。虽上学时调皮爱玩,却天资聪慧,深得老师喜欢。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书籍,有惊人的记忆力,几乎过目不忘。
1925年秋,邓华来到省会长沙的岳云中学读书。当时安源工人俱乐部的主任黄静源遇害,遗体运回长沙,因此长沙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万人追悼大会。这时长沙的革命群众运动已经兴起,邓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也参加了追悼会。
邓华积极地投身于革命群众运动,思想觉悟不断地提升,他在一篇题为《论青年人生观》的作文中写道:“
嗟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当舍身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涂炭!

1925年冬,在父母的安排下,邓华跟郴县华塘乡的邱青娥举办了婚礼。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邱青娥温柔娴淑,邓华满腹才华,俩人相处十分愉快。婚后,邓华又返回了岳云中学继续学业。
1927年,邓华从岳云中学转入南华法政学校读书。结识了一个叫易緼的同学,是个共产党员,他们很快建立了互信,邓华便向他表达了入党的意愿。
易緼问:“
入党怕不怕?


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
!”邓华毅然回答。
1927年3月,在易缊、查夷平的介绍下,邓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何建在湖南发动了“马日事变”,都在大肆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形势十分严峻,邓华与另外两个同志只得返回湖南郴县老家暂避风头。
也就是这个时候,邓华与妻子有了一段短暂的相处时间,邱青娥因此怀有身孕,生下了儿子邓贤诗。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湘南。这时邓华的儿子邓贤诗还不满一岁,邓华毅然告别温馨的家庭,在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政治部担任干事,跟随革命队伍上了井冈山。

邓华第一次上战场,只知一腔热血往前冲,幸好有一位当年在贺龙的部队里当过连长的老兵,教他在战场上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杀伤敌人,让他能一次又一次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
可以说邓华的第一堂军事课程,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学来的。也因此,让邓华练就了一种在打仗之前冷静思考、寻找战机的习惯

随后邓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等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军旅生涯中,邓华虽然十分想念家中的妻儿,但由于军队的频频调动,实在抽不开身回家,而且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通信也很不方便。因此,邓华与家里几乎断了联系。
1938年,邓华担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向冀东挺进,连克延庆、永宁、四海、兴隆等城镇。这时,他终于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却告诉他妻子邱青娥病故了。
邓华读完来信,一个人躲在静处大哭了一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个可怜的女人,跟着他还没有享过福就撒手人寰。
这年,儿子邓贤诗只有11岁,而他与儿子也已经分别了近‬十年。一个11岁的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将会是什么样子,邓华每每想起,内心隐隐作痛。

左二 邓华
局势稍稍有点好转时,邓华立即派人回老家找儿子,想把儿子接到身边,尽一个父亲迟到的责任。
然而,他派去的人却在老家郴县找不着邓贤诗的人,向当地的百姓找听,有人说:“
唉,失去母亲的孩子,父亲又南征北战,小孩大概去出去讨生活了吧
。”
邓华看到接儿子的人一无所获地返回了,十分焦虑,但部队里的工作太多,由不得他多想,只得暂时放弃打听儿子的下落。
随后,邓华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并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组织军队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调任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后调任辽西(辽吉)军区司令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解放天津等战役。
邓华南征北战,无暇安排时间寻找邓贤诗。但儿子的下落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件大事,从来不曾忘记

1949年,邓华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与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一起率部攻克了广州。
这时新中国已经成立,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名字也因报纸的传播而家喻户晓,因此出现了文章开头其子邓贤诗写信认亲的一幕。
却说邓贤诗的“认亲信”几经辗转到了邓华手里的时候,这个铁血男人阅后竟然泪如雨下。20年前与儿子一别之后,如今却是以一种如此奇特的方式相认。
邓贤诗在信中告诉邓华:“自母亲死后,一个人在长沙文艺中学读书,毕业之时正好赶上了长沙解放,邓贤诗在母亲生前就知道了父亲参加了解放军,于是也想和父亲一样为革命而奋斗。因此,报名参加解放军,在四十六军服役。”
邓华内心十分欣慰,虽然自己因为特殊原因,还没有机会教育儿子,但儿子却自觉地成为了一条战线上的同志。
正当邓华在思考与如何与儿子相见的时候,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走了进来,说:“
邓华,我有两个侄子,在衡阳的四十六军当兵呢!这俩小子,像我们家的娃,够爷们!


嗯,我的娃也在四十六军,是够爷们!
”邓华眼前一亮,认真地跟陈赓说。
陈赓听到后不敢相信,邓华有个失去联系的儿子,他事先是知道的,当他反应过来是邓华已经与儿子联系上了时,就高兴地说:“
正好有个参谋在湖南出差,我让他帮你把儿子接过来,让你们先见上一面
!”
邓华本想写信给邓贤诗,让他来到广州相见,听到陈赓如此一说,心中十分高兴,这样可以让他见到儿子的时间更加提前一些,连声回答:“
好!好!好!

陈赓
几天过后,参谋终于把邓贤诗带到了广州,但副司令员洪学智却给邓贤诗出了个“难题”,让邓贤诗先在人群中辨认出谁是邓华。
这也不怪洪学智“刁难”,毕竟认亲是很严肃的事,万一搞错了,是很尴尬的。而且邓贤诗与邓华已经20年没见面,他又想考考邓贤诗与邓华之间有没有那种亲情上的默契。
不过这根本难不倒邓贤诗,他能在报纸上一眼认出父亲的相片,又怎能辨不出父亲真人呢?结果毫无悬念,邓贤诗在人群中直接扑在邓华的身上,泣不成声。
邓华也紧紧地抱着这个在他离别时还在襁褓当中的儿子,如今在部队的煅炼下已经变成了大块头,内心感慨万千。准备了一肚子想说的话,一堆要问的事情,此时已经化作一个深深的、无言的拥抱。
周围的战士们见到这个情形,都十分高兴,说:“
司令员捡了个儿子
!”
邓华对一直对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而心生愧意,但邓贤诗见到父亲时,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说。
后来,邓贤诗在回忆父亲时说:“
我小时候缺少家庭的爱,但我理解我父亲,他是为了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孩子能够不失去父亲的爱。而且,我的父亲让我感到骄傲,他是个英雄,我不仅爱我的父亲,我更尊敬他
!”

邓贤诗与父亲相认之后,只在广州呆了几天就回四十六军了,而邓华也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安排,他只能满怀愧疚地将儿子送到火车站,刚刚相认的父子,不得不再一次分开了。
1950年3月,邓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解放了海南岛。
1950年7月,邓华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入朝参战。
在朝鲜战场,邓华的军事艺术再一次得到释放,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战斗,多次取得胜利

邓华指挥作战,关注细节,抓住重点,挈领全局,善于思考。每一场战役开动之前,他都会多次推演、反复论证。拿他的话来讲,那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彭德怀与邓华相处一段时间后,曾作出中肯的评价:
“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一向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很自信,但他也曾说过一句话:“
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
可见,邓华是彭德怀极少佩服的军事指挥员之一。
彭德怀回国之后,中央军委任命邓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指挥百万雄师。当时的朝鲜半岛,还有陈赓、洪学智、韩先楚等沙场老将在呀,足见邓华的份量了。
邓华戎马一生,为了革命20年后才见到亲儿子,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而小战士邓贤诗,20年后写信给军队司令员邓华认亲,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今天的盛世来之不易,谨以此文,献给无私奉献的邓华同志!
2021-4-16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5:55 , Processed in 0.0110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