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王”和“诗豪”最著名的3次唱和斗诗,战绩如何?结果一边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7 04:07: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王”和“诗豪”最著名的3次唱和斗诗,战绩如何?结果一边倒                                                         2022-05-09 09:50                                       
             谈刘白唱和前先说一下元白唱和。元稹和白居易这对好友唱和诗颇多,我读了一下,总体比较失望,鲜有佳品。单论元白两人唱和诗的水平,我总体感觉是势均力敌,或说白居易稍稍占一点点上风。
但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唱和就完全不一样了,佳品颇多,刘白唱和的水平远远高于元白唱和。那刘、白二人单论唱和诗,谁的水平更高一些?谁落了下风?本文就通过3次最著名的刘白唱和,揭开谜团,顺便给这6首诗打一下分数。

刘白唱和之一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京城,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回返,二人在扬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此诗即《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好友刘禹锡打抱不平之作。一方面白居易表达了对刘禹锡才情的佩服,称其写诗为“国手”,另一方面又认为刘禹锡在官场备受打压,对其坎坷命运深表愤懑,同时表达出同病相怜之感慨。
可以说这是一首很暖人心的诗,此诗水平尚可,虽然称不上极品但也可称之为佳品,若以100分为满分,此诗我打85分。

那刘禹锡是如何回复的呢,且看这首唱答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此诗首联紧承白居易的原诗而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同样表达了不满,这是对老友赠诗的积极响应。
颔联写自己归来的感触,对旧人、旧事有无尽的怀念之情,此次归来,物是人非,自己恍如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如果一直自怜、抱怨下去,这首诗就成了发牢骚自作,其水准就会大打折扣。好在颈联作者话锋一转,转得实在优秀: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扫满腹牢骚,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是与友人共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此诗整体上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优秀的唱答作品。

此次唱和是两人最著名的一次唱和,刘禹锡唱答之作水平明显高于白居易的原作,尤其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堪称千古丽句,此诗我给打95分。
刘白唱和之二
看完两人写的七言律诗,再看看五言排律,看两人“PK”谁能占得上风,此次唱和是两人最著名的一次唱和。
先看看白居易这首感慨年老的诗:
《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再看看刘禹锡的唱答之作《酬乐天咏老见示 》: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两首诗合起来看,白居易这首《咏老赠梦得》就像跟老友聊天,你看我俩都老了,眼睛都不好使了,行动也不方便,整日懒得梳洗,懒得交游,唯一的爱好就是凑在一起聊个天,靠赋诗闲谈度日。整首诗透着淡淡的悲观和消极情绪。
刘禹锡的这首《酬乐天咏老见示》前半部分和白诗如出一辙,处在同一水平上。但最后三联却笔锋转向乐观和豁达,尤其最后一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令人拍案叫绝,千年不朽的咏老名句诞生,整诗境界立即提升了一大截。

此次交锋很明显,刘禹锡又以明显的优势取胜,白居易这首诗我给打70分,刘禹锡这首诗我打90分。
刘白唱和之三
下面看看两人第三次PK,这次比的是最喜闻乐见的诗体:七绝,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主题。
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
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
思量何事不回头。
这是闺怨诗,用语委婉,刻画人物细腻、生动,算得上是闺怨诗中的上乘之作,此诗我给打86分。

再看看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和诗不仅主题和白居易《春词》一样,而且是步韵之作,即这首诗的韵脚用字和顺序和白居易原诗是一模一样的,都是“楼、愁、头”。
刘禹锡这首诗的知名度更高一些,语言更加优美,刻画人物更加细腻,也更加含蓄,这首诗我打88分,比白居易的原诗略好一些。

从上面两人最著名的3次唱和可看出,在唱和方面,刘禹锡完胜白居易,胜得毫无悬念。有人问,为什么选这6首诗?因为这6首诗是两人唱和诗中最经典,最有名的,要比当然就比最好的。
其实白居易对刘禹锡是很服气的,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写道“彭城刘梦得,诗豪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予不量力”,也就是自不量力的意思,看来这并不完全是白居易的自谦之词。
我个人的观点,若不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这两篇千古绝唱水平太高,老白妥妥地得把大唐第三诗人交椅交给王维。甚至他跟“小李杜”、刘禹锡谁高谁低都得好好理论一番。但人家老白确实写出了《琵琶行》和《长恨歌》,所以他仅次于李、杜位列唐朝第三诗人是没有疑问的。
当然,本文观点纯属作者的一家之言,分享出来抛砖引玉,仅博一笑。

朋友们,针对刘白唱和和我文中的分析、对诗的打分,大家有何高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15:34 , Processed in 0.0086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