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最后才明白他有多聪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9:49: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最后才明白他有多聪明                                                         2022-06-20 10:55                                       

                                       

“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无论是个人与个人的博弈,还是国家与国家的博弈,强大才是硬道理。若是没有相应的实力,就想要谈道德与公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最终只会受到屈辱,因为绝对的实力就是一切说话的标准,就是一切衡量道德与公理的标准。当双方的实力都在同等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对峙的平衡情况,双方自然就能在桌上进行平等讨论。所以,强大才是一切权力享受的根本。
清朝末年,政治腐朽,国力衰败,与西方列强进行战争,轻易就失败,从此国门被列强用大炮轰开,甚至还被逼迫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这些条约中,有开放通商口岸,有战争赔款,还有割让土地的。

在《南京条约》中,香港被割让给英国,让英国实行租借统治。当时英政府要求借100年,但是李鸿章却坚决只肯借99年。看起来只差一年,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到最后才可以看出来李鸿章有多聪明。
痴人恋政权,腐朽同草木 说起晚清时期的历史,很多人是又恨又惋惜。原因无他,晚清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恨的是当时的清政府。

但是,清政府腐朽羸弱的统治,在末期实为突出,然而要说起原因,需要追溯到顺治皇帝时期的政策问题。我们都知道,满清政府是一个少数民族政府,而在中原大陆一直统治了很久的政府都是汉人政府,即便是历史上有其他民族的政府,要么是短命的元朝,要么就如孝文帝那样,进行汉化改革,才能稳定统治。
然而,清政府有进行与汉族人进行通婚的政策,但是更多时候,采取的是严厉压制的政策,人们要是讨论政府统治时弊问题,就进行文字狱。所以,一时之间,民间朝廷风声鹤唳,人人都不敢说政府的不是,慢慢的,到后期,百姓与一些朝臣就变得不想说了,因为意识里面已经没有了要国家政治清明的概念。

文字狱是对内的镇压与思想麻痹,统治者们对外也不想接收外来先进的文化,所以除了开放极少数的官方通商口岸之后,就直接进行闭关锁国政策,因为见识不到外面的一切,自然就没有了反抗的意识。
民众看不到外面的时间,那些统治者们也不看外面的世界,只想自己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贪恋着王权富贵。一时间,清朝全国形成了一种井底之蛙的思想。清朝虽然有基础,但是一直停留在原地坐吃山空,而且腐朽早已经从内部开始,终究是会退步的,尤其是别的国家在不停的向近代化发展。

在清朝乾隆年间时,英国就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光荣革命,并且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热兵器实力、远航等各方面的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疯狂进行对外扩张。东方大国,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明确介绍,是一个金银满地的天堂之国,而且香料多。于是英国将侵略的目光对准了当时的国土。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一场战争中,清政府充分暴露了问题,军事实力等各方面都不行,几下就被打趴下了。并在1842年,清朝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一纸条约中,明确写了要将香港划分给英国。

悠悠百余载,屈辱伴黄炎 原本以为这一纸条约会使当时的清政府清醒过来,充分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后期的戊戌变法可以看出来,他们没有想进步的心,再从后来的义和团镇压运动也可以看出来,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集团没有想要进步的心。
而且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当时的《南京条约》虽然只是一纸条约,但是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却是令人感到十分屈辱的。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当时的条约中的一些内容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在这纸条约的签订中,中间也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姑且算是清朝一个稍微还有点良知的臣子的最后挣扎,那就是当时的李鸿章作为代表与当时的应该签订。条约上写的内容是租借香港给英国100年,但是李鸿章不肯,最后底线是99年。
因为在当时的国际殖民地等条约规定中,要是租借一个地方给另一个国家100年,那么到期之后,这个地方直接归属于租借国。李鸿章或许还是想要后世能够收复回来,所以只答应99年。最后,英国为了得到这块殖民地,只得妥协签99年。

时间来到1997年,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按照租借日期,英国应该归还香港。虽然这中间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等不想归还,但是白纸黑字就是这样签订的,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团的谈判下,不得不还,所以最后香港在1997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所以从这一方面看,李鸿章考虑至少还是周全的,甚至可以说是聪明的,当然也有当时中国发展起来的原因。自此,香港与内陆开启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理体制,即“一国两制”。

结语 虽然这份条约中,租借时间只差一年,但是这一年的差距可太大了,它几乎决定了香港是真的永久归于英国,还是在到期之后,就得还回来。清政府虽然羸弱不堪,但是清朝的朝臣或许还有一丝倔强吧,这是他们最后的争取。
尽管最后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谈判中,以邓小平等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也不能不说李鸿章在1842年的谈判中,没有据理力争那一年,也不能说那一年实际上是没有作用的。

只是无论是一年或者百年,这都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不要忘记过去的屈辱,不要懈怠,应该努力发展自己,提升能力,为国家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中国才有更强大的实力与其他国家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维护属于自己的公理与正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2:29 , Processed in 0.0082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