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鼓角临风- 于 2013-12-2 21:51 编辑
青春做伴向晚年 爸爸一生淡泊,经历了多年的坎坷生活;但是爸爸从来不谈过去的事,从来看不到爸爸有伤感的情绪。那年春节,省黄埔同学会给海外的同学写一封贺信,请了几个人都没写好,爸爸试着写了一封。信是用文言文写的,充满激情又于政策上平实严密。这封信在《辽宁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后,许多领导、专家和教授打电话询问,是谁写的。我看了信后也大吃一惊,没想到竟写得这么好。当知青的时候,爸爸给我的信字迹漂亮,文笔流畅,可我从来也没有想到爸爸能写文章。 爸爸是七十岁的老人了,从三十余岁到七十岁,荒废了几十年。如果不是荒废,这些年爸爸能写多少文章,能做多少工作呀。爸爸对此似乎全无感觉,那种豁达的心情实在叫人佩服。爸爸七十四岁那年下决心写毛笔字,练起了书法。于是每次回家,都看到爸爸伏在案前练字。有时爸爸没有写字,正在和妈妈“吵仗”。那是和妈妈抢桌子,因为妈妈也要练书法。爸爸写字那么认真,象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写作业,交作业。老年大学的老师判作业,多给画几个红圈,爸爸就象孩子一样高兴。到七十八岁那年,爸爸的书法已经在广州、北京等地参加书展了。如今,爸爸已经八十四岁了,每天还要走十里路,每天还要看书看报。每次我回家,爸爸就高兴地到厨房热饭热菜,嘴里还哼着小调。
妈妈也练书法,每天都写老年大学留的书法作业。每次我回家,妈妈都要把她写的作业挂起来给我看。我说:“挺好,挺好。”妈妈总是不放心地问:“哪里好?哪有进步,哪有退步?”老师说临《兰亭序》,妈妈就天天临,一年两年地临个没完。老师说临《圣教序》,妈妈又天天临,一年两年地临个没完。一共临了多少遍,谁也说不清。有一次市里举办老年书法竞赛,在鹏利广场颁奖。妈妈坐公共汽车大老远赶去,天下着雨,会场里面人很多,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七十五岁的妈妈不顾疲劳,坚持到最后。当妈妈捧着奖杯冒着雨赶回家时,那兴奋劲,就象幼儿园的孩子得了奖回家一样。有一次我对妈妈说:“单位举办书法竞赛,我也想写。”“老头子,儿子要写书法了!”妈妈那么高兴,一边高声对我爸爸说,一边给我摆上纸墨笔砚,连凳子都给我摆好,让我写字。
近两年妈妈又迷上了唱歌,每天天一亮,就到中山公园和一群老年人唱歌。今年冬天雪大路滑,气温又低,就是零下三十几度,妈妈也没有一天早上缺席。妈妈对我说:“你给写首《老年大学校歌》吧。”我说:“我写不好。”妈妈说:“你好好写,怎么写不好?”我说:“我没写过歌词。老年大学有的是能人,我怎么敢写?”妈妈说:“我从来没求过你,就让你写个歌词还不行……”妈妈很失望,那眼神让我很愧疚,不敢抬头。
妈妈总是穿着得体,平平常常的衣服穿在妈妈身上就显得雍容华贵,十分漂亮。前些天,我的二女儿结婚,主持人请老奶奶讲话,竟引起了许多人的惊诧。“那是奶奶?不象!”“怎么不象 ?”“太年轻!”“年轻?七十六岁了!”“七十六岁?我看不过六十岁。”
我想,青春不该专属于青年,青春还属于老年,属于这样的老年:他们永远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用激情和热血点燃人生最后一堆焰火,把生命的傍晚燃烧得璀璨辉煌,让人一看就心跳,一看就激动不已。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人。世界上有伟人,也有平常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常人,都要走向老年。到了垂垂暮年的时候,贵与贱、尊与卑都无所谓了。可贵的是,能够在晚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健康向上的情趣,保持对事物的童心。青春做伴向晚年,青春永远是爸爸妈妈生命的一部分,青春永远是爸爸妈妈那些伙伴生命的一部分,青春永远和越来越大的老年队伍同行!
(这篇文章写于十几年前,如今爸爸妈妈的平均年纪已经93周岁了,他们仍然是自己过,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然,我们几个做子女的,也要尽力做好该做的事情,保障两位老人的需要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