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大会考“我以我血荐轩辕”,56位才子答错,鲁迅真要被遗忘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05:03: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词大会考“我以我血荐轩辕”,56位才子答错,鲁迅真要被遗忘吗                                                         2021-01-21 09:59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故乡》。

《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是学生时代记忆最深刻的人物之一,鲁迅也是回忆起了小时候插猹的经历,再见闰土时,他的那句“老爷”让两人变得生分了,鲁迅这时候终于明白了,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闰土变成了一个旧社会的遗留物。

鲁迅以笔代戈,为唤醒人们沉睡的精神奋斗一生,文坛赞誉他为“民族魂”,时至今日鲁迅的文章依旧发人深省,然而近些年来,有一个声音不断的出现,这个声音持续了十年,鲁迅的文章渐渐退出了教科书,这个声音便是“去鲁迅化”

笔者做了一个基本调查,上个世纪,鲁迅在初高中教材的文章都在8~10篇左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论雷峰塔倒》、《阿Q正传》都是初高中相对常见的文章。

进入21世纪之后,鲁迅在文坛的地确实被撼动了,“去鲁迅化”频频被提起,初中教材少了《风筝》,高中教材变化巨大,《阿Q正传》、《药》、《为了忘却的记念》先后都移除了,虽然也增加了一些鲁迅的文章,但总体来说还是减少了不少。

其实笔者也明白,鲁迅的文章确实有一些晦涩难懂,回到中学时期,若是让我们去理解鲁迅这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恐怕会懵。

这句话放在今天就是病句,这时候老师就会苦口婆心的解释,鲁迅生活的年代跟我们不太一样,鲁迅先生用枣树来暗喻人跟人之间的不同。

鲁迅先生文章带有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对学生来讲是有些难懂了,仅此移除鲁迅文章,还是有失偏颇了,北大教授钱理群一直关注教育情况,多年来四处奔走致力于恢复鲁迅。

钱理群教授认为:多读鲁迅的文章,能让我们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少些丑陋,先生的文章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你我的真实的内心……

然而钱理群一人如同“螳臂当车”,难以阻挡去鲁迅化大趋势,“去鲁迅化”已经十年,人们提及鲁迅也是越来越少,诗词大会以复兴古诗词文化作为基准,自从开播以来,激起了人们对古诗词的热爱,这档节目真的非常不错,一来复兴了传统,二来还能提高文化修养。

在其中一档节目当中,就选入了鲁迅的一首七言绝句《自题小像》,这也是鲁迅首次进入这个节目,鲁迅的出现让文学才子、才女们有些措手不及。

主持人只给了最后两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参赛选手们只需要答出前面两句来,抵达第十场的选手都是精英当中的精英,即便如此,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支支吾吾勉强达了出来,百人团有56人相继答错。

鲁迅离世不到百年,他的作品大多数都被遗忘了,确实非常令人惋惜,这首《自题小像》全诗为: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创作于1903年前后,鲁迅还在日本留学,他时刻都在关注国内的情况,甚至以剪辫明志,剪掉辫子后,拍了一张照片, 这首诗就写在照片背后,鲁迅将一截头发同照片寄回给国内的朋友,以表自己的赤子之心。

这首七言绝句在现代诗当中,不如徐志摩的浪漫,也不如艾青的炙热,但读起来却慷慨激昂,然而这么有名的作品,在几十年后不不为人知,难道鲁迅真被人遗忘了不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9:39 , Processed in 0.0080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