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中,“淡”之意蕴的审美 2021年12月20日 19:11:06
来源:中国美术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中国山水画主要呈现的是超脱的人格和自然哲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淡”的意蕴,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山水画是在晋宋时期形成,当时正逢动乱年代,儒家思想瓦解,老庄思想迎合了当时人们追求祥和平静的心态,当时人们厌倦了动荡,追求虚静恬淡的田园山水。人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山水间游览赏玩,也能从中体悟到自然的内涵。老庄之道都是借助山水来明其道理,呈现出淡薄的处世之道。
南宋 马远 对月图 一、中国山水画的“以淡为宗”
(一)宗炳的“山水以形媚道”
中国山水画在魏晋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玄学风气盛行。在魏晋时期之前,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绘画风格也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主要起到“助人伦”的作用。当时山水画的功能淡弱,人物画的作用突出,主要起到“善以示后”的作用。在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开始衰弱,取而代之的是虚淡和清净的老庄思想,老庄思想在当时更能契合人们的心灵。山水作为宇宙自然的本体面貌,蕴含着清净和自然的哲理。士人对山水非常痴迷,甚至到了忘归的程度。竹林七贤的阮籍就有名言“登山临水,竟日忘归”,代表了当时文人醉心山水的状态,老庄思想是当时文人的精神支柱。在文学和绘画方面也开始展现出大量的山水题材,与老庄思想相契合。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绢本重彩 55.9x8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老庄思想在当时对艺术起到了启发作用,中国的绘画深受山水画的影响。南朝的宗炳就将老庄思想与山水画的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提出“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他的思想将山水与圣人之道结合起来,宗炳对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都有研究,这些思想对他的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宗炳作为一代隐士,当时也是醉心山水,他一生游览大量的名山秀水,用清净和自然之心去体味人生。宗炳提出的理论对后世画家的启发很大,画家们纷纷效仿。在后世的很多画家中,他们的论作都采用“澄怀”“观道”等理论,这些都来源于宗炳的绘画思想。
宗炳将山水画与老庄思想紧密结合后,山水画的功能日渐突出。道家思想融入到山水画作理论后,山水画家的创作精神离不开道家思想。唐代张彦远的“自然”创作思想中,也体现了道家思想。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风气盛行,宗炳的《山水画序》不仅仅是画论,而且也是玄论,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将道家的哲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山水与道家思想相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更加注重意志和精神,在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展现了水墨写意的艺术形态。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二)“水墨渲淡”
山水画刚兴起时,缺乏系统的表达技巧。尽管宗炳和王维都非常强调山水画绘制中的写意精神,但是在写神前首先要写形,在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提到“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在具体的表达中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魏晋南北朝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当时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山水画发展非常缓慢。在早期的山水画中,主要特征是“人大于山”,难以达到以形写神。
在隋唐时期,政治比较稳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隋唐时期山水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山水画的变革贡献最大的是吴道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吴道子之前的山水画创作不能展现出鲜明的层次变化,一般都是采用细细的线条勾勒,然后再填上浓重的颜色,但吴道子将人物画的创作技巧应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后,改变了传统的线描方式,采用“勾”“擦”“点”“染”等技巧,打破了山水画以青山绿水为主题的局限,开始形成大量的水墨山水画。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局部 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尽管吴道子不能将用笔用线的方式继续深化到用墨上,但是水墨山水画仍旧发展迅速,启发了后世画家王维。王维的山水画以“泼墨山水”著称,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加入不同的水墨,从而展现出不同的层次,勾勒出不同深浅的线条。后人评价王维的画作“笔墨婉丽,气韵清高”。王维的画风非常朴素自然,画中的山水浑然一体,与道家思想的“清净”“无为”不谋而合,使得当时的山水画绘制与社会精神相通。醉心山水和隐逸生活是当时文人墨客的追求,而山水画是玄学传播的主要媒介。王维被称为诗佛,当时佛教是外来物,其思想与道家相通,故而在中国广为传播。道家主张“物我两忘”,佛家主张“四大皆空”。
唐 王维 伏生授经图 山水画取代了绘画中的五色,体现了道家的美学观点。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墨色是玄学的象征,是自然之色。水墨渲淡是山水画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只有清净淡雅的文人墨客才能达到的境界。
王维之后,水墨山水画的技法越来越成熟。在五代时期,山水画已经达到顶峰,出现了闻名遐迩的画家董源。董源的画风平淡悠远、轻柔飘渺,与当时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在其画作中融入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追求平淡和清逸的意境,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绢本白描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三)以淡为宗
山水画是在魏晋玄学思想的基础上产生,魏晋士人游山玩水,不仅仅是因为山水之美使得他们喜而忘归,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山水中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掌握人生的精神支柱。通过清净的山水可以体悟老庄之道,山水画的承载功能在当时非常突出。
明末的董其昌将“淡”作为艺术的准则,在诗书和绘画中坚持以淡为宗。董其昌所推崇的“淡”,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其人生态度和艺术精神,即“意淡”,另一方面指与这种人生态度和艺术精神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即“墨淡”。他开创的平淡清新之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二、“淡”的本质内涵与时代意义
(一)山水画中“淡”的精神内涵
绘画是人们的精神产物,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审美意识。中国文化中主要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佛与道具有相通的地方。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入,他们在官场得意时主张儒家之道,失意后主张道家学说。在战乱的年代,孔孟思想不能支撑人们,老庄思想则能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
山水画的创作呈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起伏。山水画是在动乱的魏晋时期产生,当时士人非常无奈,将精神寄托山水中。隋唐时期,山水画发展非常迅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将古典山水画发展到高峰,画圣吴道子采用多变的线条反映当时的繁荣昌盛。安史之乱后,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人们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山水画开始朝着水墨写意的方向发展。北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山水画发展缓慢,当时米芾和苏轼的山水画尽显平淡和阴柔之美。当金人入侵后,山河破碎,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被激发,山水画也变得慷慨奔放,开始使用一些粗线条来表达。元朝的种族等级观念浓厚,当时科举制度已经取消,汉族知识分子开始追求思想上的洒脱之境,其山水画高逸。元朝山水画朝着写意的方向发展,进入写意的高峰期。明朝经济发展迅速,地方画派开始兴起,很多山水画已经商品化。明朝末期,人们的精神萎靡,山水画缺乏鲜明的个性。明清时期又陷入混乱,道家学说又开始盛行,近代山水画兴起。清代的山水画带有民族精神衰微的象征,直至近代山水画又展现出蓬勃之态,主要代表画家黄宾虹,其画风苍劲有力。
《洛神赋图》局部 (二)“淡”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时代意义
随着西学东渐的盛行,社会变革非常频繁,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与西方文化融合。新文化运动后,掀起了美术革命,陈独秀认为在中国画的改良中,不能采用西方画的写实风格。徐悲鸿在感慨中国画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西方的写实主义画作,提出“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将素描与国画融合,体现了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呈现出时代新面貌。这种改良呈现在山水画中以李可染的山水画最为突出,他采用素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笔墨技巧,使山水画呈现出强大的画面感。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世界多元化文化碰撞,中国画在世界文化中受到强烈的冲击。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画也迎来了发展机遇,画家可以大胆发挥自身的创意。改革和创新可以推动绘画的进步,在改革的巨浪中,继承中国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并且结合一些新兴元素,对中国山水画进行创新难能可贵。当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心灵比较浮躁,中国山水画的绘制中未免也会掺杂着浮躁之风,陷入混乱的状态。只有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还原本真,才能进一步发扬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还原本真即体味山水画最初的精神意蕴,把握民族精神,掌握民族文化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