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海战役最险一仗之围歼黄百韬,如果他不死,淮海战役不好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20:2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淮海战役最险一仗之围歼黄百韬,如果他不死,淮海战役不好打!                                                         2023-04-13 14:13                                       

          导读:黄百韬是一位孤臣,在国军将领内他没有靠山、无派系、无根基。准确来说黄百韬并没有自己的部队,他起家的25军其实是中央军改编而来,黄百韬也是一位杂牌国军将领。

淮海战役,解放军以60万对国军80万大获全胜,这一战被奉为战略奇迹。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位关键人物的覆灭决定了战役的胜利,他就是黄百韬。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刚刚打响,毛主席亲自部署作战方针,战役第一阶段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以5个纵队到6个纵队担任阻援和打援。以上部署,即使要用一半以上的兵力牵制阻击和歼灭国军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
1948年11月10日上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国防部人员研究徐州战局时发现解放军真实目的不是徐州,而是围歼黄百韬兵团。他立刻下令邱清泉兵团支援黄百韬,急电杜聿明前往徐州救火,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人物才能让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如此重视呢?

黄百韬是国军中一位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他祖籍广东,生于天津,早年在江苏地方部队任排长,后被奉系军阀张宗昌俘虏,投靠奉系。
1928年,张宗昌被蒋介石消灭后,黄百韬孤身一人投奔到蒋介石麾下。黄百韬因为无派戏、无根基、无靠山,在派系林立内斗严重的国军部是一位“非常另类”的存在。
杂牌出身的他茕茕孑立谁都靠不上,经常被打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唯一的出路便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打仗时非常卖命,从不偷奸耍滑。也正是因为黄百韬是一位三无人员,对哪个派系都不构成威胁,往往在各派系相互扯皮不下的时候能有出头机会。
1941年前后,黄百韬被调入顾祝同第三战区,黄百韬看准蒋介石反共,想要拿第三战区辖下的新四军开刀,在皖南事变中积极筹划并充当急先锋,致使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从而得到顾祝同和蒋介石的赏识,被提拔为第25军军长,后来25军整编为第25师,黄百韬担任师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部队。

从1941年到1948年,黄百韬率25师和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和后来的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胶东、南麻、豫东战役等多次交手,作战积极卖力,相当活跃。
在孟良崮战役中不顾伤亡,拼死救援张灵甫的是他,胶东战役重创解放军的也是他,南麻战役拼命增援胡琏的还是他。
在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冒着被围歼的风险拼死救援,焚烧文件、枪杀俘虏,准备力战到死,甚至连遗书都写好。和大多数国军将领不同,黄百韬作风廉洁、奉公守法、时刻勤谨,在军中身体力行,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把25军这支曾经军纪松弛,外强中干的烂队练成一支精于夜战、近战的部队。
在战场上,黄百韬敢打敢冲,坚韧不拔,“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死”是他的口头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战场,无论是给蒋介石卖命的忠诚度,还是在战绩,黄百韬都是首屈一指,被称为杂派军中的王牌将星。

1948年7月,黄百韬在豫东战役结束后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生任第七兵团中将司令,25师恢复军级建制,令辖第63、64、100军共三个军。淮海战役爆发后,又增加了从连云港撤出的第44军,五个军,总兵力约有12万人,其中部分配有美式装备,战斗力不容小觑。
淮海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位于远离徐州的铁路东段,位置相对孤立,是解放军首先分割包围的歼灭对象。

1948年11月5日,蒋介石赶到徐州东线,战场吃紧,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急令驻守于海州、连云港第44军西撤,同时命令黄百韬第七兵团原地等待44军,然后和李弥第十三兵团一同回撤徐州东郊,另外,正在向蚌埠调动的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经宿县立即北上退回徐州,全球通第二兵团也退回徐州西郊,准备死守徐州。
11月6日,黄百韬赶回自己的司令部所在地新安镇,命令部队火速集结,等待44军一天后,准备于11月7日向西撤退。粟裕在发现这个情况后,当机立断决定16日当天发起战役,一定要把黄百韬兵团彻底阻隔于徐州外,并向华野部队下达包围命令。
华野第1、4、6、8、9五个纵队分路南下,向运河东岸挺进围歼黄百韬部队,第70、13个纵队穿过第三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向徐州东郊开进,堵死徐州援军东进之路,第2、12纵队向徐州东南攻击前进,迂回阻击西撤之敌,第11纵队从东南面向阻击部队靠拢,协同阻截西撤东援之地
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一路南下,牵制徐州西南面的黄维兵团第12团,其余主力外加华野一个纵队和地方军区部队等由西面逼近徐州,只不过,11月8日,华野主力突击部队到达黄百韬原指挥部所在地新安镇时,黄百韬兵团已经完全撤离该地区,如果华野不能及时抓住黄百韬兵团,此前一切部署都将前功尽弃。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为了掩护44军回撤,黄百韬在新安镇多等了两天时间,此时他并没有跑多远,虽然黄百韬在新安镇逃过一劫,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围的命运。

11月9日,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来到碾庄,在渡河时由于没有事先搭设浮桥,直接从新安镇过桥的10万大军只能从唯一的铁桥渡河,行动迟缓,场面混乱。
在刚刚度过运河时,被华野先头部队追上袭击,损失较大,又有负责殿后的整整两个团因工兵误炸未能渡河,被全部消灭。另外,因为铁桥拥挤,从南面窑湾渡河的63军也被华野追上,全军13000多人被全歼。
11月10日,黄百韬兵团损兵折将,10多万大军只剩下五六万人左右,再加上已有数万解放军主力部队穿过第三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正跑步南下,向碾庄快速前进,另有数万主力从陇海铁路南面向碾庄加速包抄,合围之势基本形成,情况十分不妙。

在这个即将被包围的时刻,黄百韬并没有第一时间马不停蹄继续西撤,而是迅速以碾庄为中心,依托周围零散的村落建立防御阵地,准备休整一天。
此时的黄百韬兵团已经危在旦夕,蒋介石急令救火队长杜聿明前往徐州指挥孙元良、邱清泉、李弥率所步兵团东出徐州解救黄百韬,同时要他在原位置固守待援,协同邱清泉和李弥兵团辖区运河以西,徐州以东的解放区,还亲笔写了封信空投给黄百韬务必取胜,把三无出生的黄百韬感动得不行:“国家厚我,领袖厚我,由死而已!”
就这样,黄百韬很快便彻底被围困在碾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邱清泉因为不久前在豫东战役中和黄百韬一同拼死救援,蒋介石却只给黄百韬发了勋章,心里正闹矛盾。李弥虽然是抗日名将,但在国共内战战场上却一直在保存十三兵团实力,孙元良更是逃跑专业户,这几个人去救身陷重围的黄百韬,积极性怕是要大打折扣。

11月10日黄昏,华野各部队对黄百韬兵团从四个方向发起全线进攻,围歼黄百韬兵团战斗极为艰苦惨烈。碾庄原是李弥兵团驻地,修筑了比较坚固的半永久工事,而黄百韬在碾庄背后利用这些坚固攻势,把卡车、大炮等重型装备围成圈,再配以轻重机枪火力点组成坚固的环形防御阵线,准备以此和华野正面硬刚。
战斗打响后,凭借这种阵线,黄百韬顶住了华野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战役开始后的前几天,双方在阵地上进行了反复争夺,黄百韬布置的密集火力给华野造成了巨大伤亡,迫使粟裕改变打法。
11月13日,华野解放军以近迫作业的方式挖掘坑道接近国军,在一二百米甚至更近的地方发起突然攻击。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这样的战斗在整条战线上昼夜不停地进行着。

从16日开始,解放军集中炮火和兵力,以每个纵队每晚攻占一两个村庄,歼敌一个团到一个师为目的,向黄百韬兵团发起局部围歼战斗。
11月18日,第18军和之前让黄百韬白等近两天时间的第44军被全歼,主力25军、64军也损失过半。打到这时候,黄百韬逐渐感到外援无望,对飞临碾庄上空的老上级顾祝同表示:“我对得起总长(指顾祝同),牺牲就是了。”
后来,他又对25军军长陈士章说:“反正都要完蛋,突围做什么,送狼狈样子给邱清泉看着快意,不如在此地一个换一个找够本的打下去,最后不过一死,也对得起党国和总统、总长,叫黄埔同学看看,让他们以后不要勾心斗角,只图私利,万一党国转危为安,也是我们的贡献。”
不得不说,哪怕只要十个国军高级将领里能出一个有黄百韬这般觉悟,解放战争还真不好打。

11月19日上午,粟裕命令对碾庄实施长达30分钟炮火袭击,数万发炮弹砸向已经死伤惨重的黄百韬兵团,直接把碾庄夷为平地,地面部队随机投入战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进入到最后时刻。
19日晚,华野各部突入庄内和黄百韬兵团展开了残酷的逐村战。黄百韬打仗非常凶狠,哪怕是在覆灭前的最后一刻,还要在夜里对解放军发起激烈的反击,就像他在豫东战役亲自驾驶一辆坦克奋起反击,被解放军称为最后五分钟的反革命气焰,只不过,这回黄百韬怎么挣扎都无力回天。
20日拂晓前,黄百韬眼看无法再守,这才撤出碾庄。

21日晚,解放军向黄百韬兵团残存的25军、64军余部发起最后猛攻,战至22日黄昏,黄百韬眼见最后时刻已经到来,便率64军残部向西北突围,最后再碾庄西北遭到合击,全部被歼灭,黄百韬举枪自杀。黄百韬到死都没能见到已经近在咫尺,却被解放军死死挡在碾庄和徐州间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援军,黄百韬兵团的覆灭也预示了国军在淮海战役中败北的命运。
在整个围歼黄百韬兵团过程中,战况空前远超粟裕预想,尤其是在最开始硬碰硬的战斗过程中,解放军进程缓慢,伤亡较大,黄百韬不死,淮海战役不好打。黄百韬军事能力突出,粟裕曾经说:“和黄百韬一对一战斗,我不是对手。”

黄百韬举枪自尽后,好几天没有睡觉的粟裕紧绷的弦突然松开,昏倒在地。黄百韬死后,蒋介石悲痛欲绝,叹息道黄埔精神不死,并抚恤了黄百韬家人五十万金圆券。黄百韬并不是黄埔出身,蒋介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戴季陶曾说:“黄埔精神不会去死,死的都不是黄埔精神。”意思是讽刺黄埔将领个个贪生怕死,舍不得捐躯。像黄百韬这样刚烈,誓死不投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国军将领还是非常罕见,黄百韬不愧是粟裕大将敬佩的对手。

文章参考:《大决战.淮海战役》《粟裕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22:39 , Processed in 0.0117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