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清文人吃喝:从张岱到袁枚,诠释怎样极致?令今人叹为观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 03:36: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明清文人吃喝:从张岱到袁枚,诠释怎样极致?令今人叹为观止                                                       

2022-08-31 05:20                                       
                                       

撰文|赵立波

题记:饮食文化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然而,当文人与这一文化深度发生关联后,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极致。明清时代的吃喝,让人看到不一样的场面和另一番解读。

江南的烟雨,无论是何时总都是好的。尤其是在明清之后,社会上逐渐出现遂情达欲的人生理念,张扬个性的生活方式,清雅的生活情趣,一时之间,文人的生活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明代的张岱的爱好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他在自己的作品娓娓道来:“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醒来一场空,但是依旧前仆后继,确实堪称一个历史上大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梦想。张岱在描述友人所开茶馆时形容说:“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亦时有天合之者,余喜之,名其馆曰露兄。”并解释说所谓“露兄”,是取自米芾“茶甘露有兄”的句子。您看,光是吃茶就能做到如此极致,其他方面自然可想而知。

如果说明代的文人张岱最会吃喝玩乐外,那那么清朝的袁枚在这件事上堪称与之比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纵情享乐方面,当时的东南士林的文坛领袖袁枚当仁不让,不但在思想和著作上进行大肆渲染,而且自己也是在身体力行,将吃喝玩乐进行到底。他纵竭口度之欲,在修建随园时极尽奢糜之能事,“崇饰池馆,高高下下,绚烂岩谷。蓄珍禽奇善,张灯耸动游人”。

袁枚在乾嘉土林中,还有“风流放诞"之名,所谓“人不风流空富贵,两行红烛状元家”。此外他不怕世俗流言与传统的诘责,公开招收大量女弟子学习作诗,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随园轶事)作者蒋敦复对袁枚的性情进行了颇为生动的描述:“先生(袁枚)爱花,一生不倦”,“至年近古稀犹日以寻春为事”,其姬妾中仅“斑斑可考”者,就达十人之多。袁枚的好友赵翼曾戏作“控词",嘲讽其人品和生活方式,结语是“虽曰风流班首,实乃名教罪人”。

然而,这似乎于文人无伤大雅之事,明清的文人日常生活大部分时期是“一壶挥尘,用畅清谈。半塌焚香,共期白醉。”因此又清又雅成了文人的追求生活上的审美方式。茶与酒都是文人的嗜好,甚至是不可或缺。但与饮茶的清雅想必,饮酒就颇有些放纵的涵义。从魏晋开始,文人的放诞不羁往往需要在酒的助推下才好展现出“魏晋风度”,有时还要加上一些五石散,因此鲁迅先生还为此专门写过论述。此外唐宋的文人大多也在酒气中浸泡,李白、苏轼都是饮酒的大家,因此文化史上的一流诗词往往伴随着酒兴。

清代的文人张潮对于酒是相当恐惧的,因此他说:“脱略形骸,高谈雄辩,嬉笑怒骂者,酒人也;峨冠博带,口说手写,违心屈志,救过不暇者,官人也。斯二者,其道相反,故居官者必不可以嗜酒,嗜酒者必不可以为官。”这话说的确实极具哲学思辨的水平,但是听得进去的文人们却没有几位。

说了这些,且进入正题,看清代的张岱如何过精致的文人生活。

袁枚在江宁的小仓山修建随园,开始过上了“拥书万卷,种竹浇花,享清福者四十余年。”加之文才出众,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沙龙,成了东南一代读书人的老大。那么他怎么潇洒的享清福呢?他的《随园食单》种就是在几十年的享受上积累而成。在序言中写道:“余雅慕此旨,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厨往彼灶斛,执弟子之礼。四十余年,颇集众美。”在哪里吃到美味,必然拜对方厨子为师,几十年下来自己就集合了天下的多种烹饪方法,袁枚确实比较用心了。

袁枚并指出所谓“味欲其鲜,趣欲其真”的道理,最终认为“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食材如果不好,多高明的厨师都难以做成美味。于是总结:“擅长做菜的人,需要多准备各种烹饪工具,锅、灶、盂、钵之类。”最终是一种食材一种烹饪的锅灶,一碗各成一位。堪称专业精良。

此外,袁枚对茶酒也颇为专业,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总结“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其次“莫如龙井”。此外在住的地方,这些文人们也很有讲究,苏轼早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一要求在明清之际被执行得更为全面而专业。明代的文震亨在其笔记中对居住的“室庐”这样记述:“居山水间为上,寸居次之,郊居又次之”,“混迹尘世,要须门庭雅洁白,室内清靓。”其实这种打算在明代画家的身上多有体现,如黄公望躲在富春山里,倪瓒躲在他的竹林中,其他文人墨客大多远离尘世,喜欢独处,甚至有了许多一生难以改变的洁癖。

此外,明清的文人闲情雅趣还多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之外,也有收藏古董,金石等等不一而足。当时的文人讽刺的描述说:“近日缙绅先生又有三好,曰,好烹饪,狭优伶,谈古董,三者精,可以抵公卿矣。”具备了这三点就可以算上层社会了。总结来看是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让一些文人生活更为精致。丰厚的社会财力支持,崇尚者靡的社会氛围,成为文人士大夫滋生遂情达欲观念的温床,但是对物质享受的过变追求,也导致他们个人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纵欲倾向。

当时的学者钱泳对这一问题作了总结:“时际升平,四方安乐,故士大夫俱尚豪华,而尤喜狭邪之游。在江宁则泰淮河上,在苏州则虎丘山塘,在扬州则天宁门外之平山堂,西船箫鼓,殆无虚日。妓之工于一艺者,如琵琶、鼓板、昆曲、小调,莫不童而习之,间亦有能诗画者,能琴棋者亦不一其人。流连竟日,传播一时,才子佳人,芳声共著。然而以此丧身破家者有之,以此败名误事者有之,而人不知醒,譬诸饮酒,常在醉乡,是诚何心哉!”现在看来这算是另外一种比较深刻的总结和反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9-14 01:50:2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2-9-28 04:20:0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5:40 , Processed in 0.0087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