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永:一生仕途失意,寄情于秦楼楚馆,终成俗词代言人青史留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1 17:2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柳永:一生仕途失意,寄情于秦楼楚馆,终成俗词代言人青史留名                                                         2021-10-21 10:21                    
                          

柳永生活在北宋初期,正是大宋鼓励世人读书仕进的时代。仕途之路是古代文人的首选,尊孔崇儒,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思想深深的烙印在文人身上。所以,古代诗人大多都有仕途经历,做诗看上去更像是副业。但在柳永身上却是个例外,他的主业更像是写诗,副业倒像是做官,官至屯田员外郎,几乎已成定论。
少年游
早年的柳永,骨子里渴求功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占据了他的年轻时代。他早年为歌妓所作的《长寿乐》中,可以看出他“魁甲登高第”的愿望多么强烈。
长寿乐
尤红殢翠。
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
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
解严妆、巧笑姿姿,别成娇媚。
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
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情渐美。
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
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
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
待恁时、等著回来贺喜。
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柳永初次进京赴考,从千里之外来到观光上国,那时正是北宋的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歌台舞榭,人迹不绝。柳永浪漫的天性受到京都时尚文化的刺激,市井新声的熏陶,以致于开始流连于秦楼楚馆,从此开始了他早期慢词的创作。他沉醉于秦楼楚馆,可以说汴京大街小巷到处都唱柳永的词,这样的名声并不被正统人士接受,况且他的词中公开对情事大肆渲染,最终葬送了他的功名。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而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到张先、柳永时代,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能够容纳更多的内容,更便于表达词人的感情。柳永的《八声甘州》和《雨霖铃》是长调慢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在京都七年间两度参加科举考试,但皆不中。悲愤之下写下了这首《鹤冲天》。词中虽然决心归宿“烟花巷陌”,寻求“平生畅”的“风流事”,但是在他的内心,始终没有放下仕途。经历了仕途失意,之后他离开京都开启了江南的漫游之路,直到公元1034年,他才又一次参加了科考,这次终于登第,虽登第已老,但他为了实现自己济世立名的理想,还是写了大量歌功颂德的歌词,歌颂繁荣的太平景象,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引起当朝者的注意,以求获得仕途上更大的发展。然而,事与愿违,他始终没有进入统治者的核心团队。《玉楼春》正是当时他歌功颂德的代表作之一。
玉楼春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
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
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鹓鹭望尧云,
齐共南山呼万岁。

干谒和漫游,似乎是古代文人仕途不顺的必做之事。柳永也因此漫游了不少地方,干谒过不少人士。至于多少地方,干谒了多少人,已无从可考,但有人从他的作品和一些相关记载中推测出不少地方,睦州、泗州、华阴、开封、长安、建宁、会稽、杭州、扬州、苏州、金陵、鄂州等地,可以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饱览了各地的风景名胜,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极大的拓展了他的创作空间,使我们通过他的词仿佛看到了北宋初年的一幅幅风俗画,体味到山河日丽之美。如这首《望海潮》: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的妓词创作
在古诗词中,女性一直是文人钟爱的对象,常写不衰。但是柳永词中的女性不同于以往中规中矩的“矜持型”女性,而是更赋有人性,人道主义的光芒。以歌妓为例,这类人群在当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历来正统文人对青楼女子存有偏见,视歌妓为贱民。即使她们多才多艺,但由于社会身份低微,在正统思想中永远只是供人消遣的对象和寻欢的工具。

柳永和正统文人不太一样,仕途不畅,他的命运和那些被歧视被侮辱的歌妓在精神上达成了共鸣。因此,他在思想上摒弃了正统文人把歌妓当尤物的观念,相反,而是把她们当作朋友一样看待。他理解她们的“常识恐,容易舜华偷换,光阴虚度”的郁闷,并发出了“天上人间,唯有两心同”,“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的美好愿望。
思归乐
天幕清和堪宴聚。想得尽、高阳俦侣。皓齿善歌长袖舞。渐引入、醉乡深处。
晚岁光阴能几许。这巧宦、不须多取。共君把酒听杜宇。解再三、劝人归去。
在他的晚年时光,随着政治理想的破灭,男情女爱更是超越了功业名利。在他的《思归乐》中,他一再将男欢女爱与仕途功名相对比,表达了他更看重男女欢恋的价值观。名利场上的浮沉,使他在年老之时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从而形成了一个艺术家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人格和尊严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的价值和认识。因此,他能深深的体会到歌妓们因流落青楼精神上产生的压抑和损害。
柳永的妓词作品,在冷漠的社会中,成了一道充满人情味的大餐。他突破了正统思想的局限,以深沉的格调冲击着世人的灵魂,呼唤着被封建礼教压抑的人性。

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从宋代《草堂诗余》开始,历代词选、词谱往往依据词的字数把词调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自59字始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有点机械化,但大致能体现小令、中调、长调的篇幅特点。柳永写的是长调,还像小令那样写美女和爱情。
柳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即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采莲令》,上阙写送行的女主人,下阙写远行的男性,二者的表现有所不同。女性难掩离别的悲凉,心中千言万语要说,又说不出口,只能执手相望,一切尽在不言中。男性一开始是在压制自己的感情,不直接外露,但是最终没有压住,随着兰舟越行越远,故城逐渐的消失,激起了他的相思之情。全诗洋溢着一对恋人即将分别的恋恋不舍之情,营造出一种凄凉温婉之美的氛围。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柳词的第二个物点是通过融情于景,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丽画面感 ,意境优美。如《雨霖铃》,这首词写恋人相别,上阙写临别时的情景,下阙设想别后的相思之苦。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认为,词不在大小深浅,贵于移情。“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若身历其境。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三个特点便是善于白描,层层铺叙。如《八声甘州》,这首词写雨后江天的清澈,上阙写深秋,秋雨、秋风、秋阳、秋花、秋草以及秋水,层层展开,步步推进,令读者感到了秋日之气一层比层浓重。下阙勾画出一个思妇的形象,使读者不仅能看到楼上的少妇容貌,而且可以感触到她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第四个特点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便于传唱。因为通俗易懂,所以他的词能够广泛流传于民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因为柳永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他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行为和语言都相当熟悉,甚至能用当时的口语来创作。如《望江叹》:
望江叹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词坛有雅俗两类,柳永是俗词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柳永可谓是排名第一的畅销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写得好,主要还有他有音乐才华,精通音律,开辟出了长调慢词这种新的创作形式,丰富了文学体裁。这也算是弥补了仕途上的缺憾,在宋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重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07:41 , Processed in 0.0084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