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玉娘:一代才女,和李清照齐名,爱情却犹如梁祝般凄美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04:47: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玉娘:一代才女,和李清照齐名,爱情却犹如梁祝般凄美                                                         

2022-03-07 20:52                    
                                       

著名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一生留下无数经典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众多作品中的佼佼者。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二人真心相爱,却遭到双方家庭阻挠,有情人最终无法成为眷属。

在中国,也有类似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那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祝英台起初女扮男装,意外结识梁山伯。后来祝英台嫁给马文才,梁山伯悲愤而亡。

等到祝英台出嫁那天,她特意绕道前去祭奠梁山伯,二人化为蝴蝶,从此逍遥人间。

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出自民间传说或者人为创作出的戏剧故事。

然而,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浙江松阳镇有一位名叫张玉娘的女子,她的人生经历却堪比祝英台。

公元1250年7月,张玉娘出生在浙江丽水松阳县的一户官宦人家。张玉娘的曾祖父曾是宋朝时期的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父亲曾担任过丽水当地的提举官。

家境富裕,加上张玉娘自幼聪慧异常,好读书,过目不忘,名声由此传遍十里八乡,街坊四邻都清楚老张家生了一个好女儿。此后更是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一起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

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松阳县除张家之外,还有另一户书香门第的家庭,那就是出过状元沈晦的沈家。

凡是祖上出过状元郎的家庭,大多都是当地名门望族,就算家道中落,至少子女教育不成问题。

更巧合的是,就在张玉娘所生当天,沈家现任夫人也生下一名男孩,家主为这位小公子取名为沈佺。

沈佺只比张玉娘早出生了三个时辰,双方算得上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沈家与张家家风相近,又是松阳县为数不多的官宦家庭。两家世代交好,张玉娘、沈佺自幼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互相跟着大人到对方家里拜访。

长大后,沈佺与张玉娘便常在一起学习诗文,或读书,或弹琴,或吟诗作对,好不惬意潇洒。

见到此情此景,这二人的父母十分高兴。沈佺的父亲认为张玉娘多才多艺,心地善良,相貌柔和,将来必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张玉娘的父亲则认为,沈佺这个小伙子文采不凡,人品极佳。加上两个家庭都是门当户对,不存在阶级上的差异。公元1265年,张玉娘与沈佺15岁那年,两个家庭顺其自然地完成订婚仪式。

订婚后,张玉娘和沈佺更没有了隔阂,双方往来更加密切。此时,张玉娘亲手为情郎绣了一个香囊,写下一首《紫香囊》送给沈佺。

《紫香囊》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结束,相信张玉娘和沈佺俩人就如同童话故事里的王子与公主,过得十分幸福美满,让人艳羡不已。

但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彼时的南宋朝廷堕落腐朽,加上外敌环伺,国将不国,大宋朝气数已尽。

就当张玉娘和沈佺订婚后不久,沈佺的父母不幸双亡,没有老两口的操持,年纪尚轻的沈佺根本无法守住偌大的家业。

沈佺自幼锦衣玉食,虽才气过人,毕竟年纪尚轻。眼看家道中落,加上朝廷腐朽,他便失去了考取功名的信心。

张玉娘的父亲看到沈家彻底垮塌,担心女儿嫁给沈佺受苦,于是产生悔婚的念头。张玉娘非常悲伤,她的心里一直都深爱着未婚夫沈佺。

但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得知父亲有悔婚的想法,她也是无可奈何,便写下一首名为《双燕离》的词。

《双燕离》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沈佺看到这首《双燕离》后决定痛改前非,多次上门请求张玉娘的父亲不要悔婚,他也表达了非张玉娘不娶的决心。

看着昔日自己选择的女婿如此信心坚定,张玉娘的父母做出让步。不过他们提出一个条件,虽然沈佺家道中落,但他才华过人,若是能继续发奋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张玉娘嫁给他也算不辱家风。

公元1271年,21岁的沈佺进京赶考。在京城他顺利通过三场考试进入殿试,最终成为当届榜眼。

消息传到松阳县,张玉娘特别高兴。因为沈佺已经金榜题名,将来肯定能当官,自己的父亲再也没有理由悔婚了。

但命运往往就是如此反复,沈佺虽得中榜眼,可因为数年来发奋读书,不注重调理身体,导致年纪轻轻的沈佺患上多种慢性疾病。

从松阳县赶赴杭州考试路上,沈佺又得了伤寒。为不耽误科举,他忍着病痛坚持完了所有考试。等到放榜那天,沈佺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是落了地,却从此一病不起。

公元1271年12月,沈佺遗憾地因病离开人世。张玉娘得知这个消息后,终日以泪洗面,父母心疼女儿,想为她另择佳婿。张玉娘悲伤地说道:“妾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以此表明自己拒绝和他人完婚的态度。

公元1272年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此时的张玉娘因过度思念沈佺,加上连日来闷闷不乐,生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昏昏沉沉之际,张玉娘还在思念情郎沈佺,嘴里喃喃说道:“沈郎为何先离我而去?”又过了半个月,张玉娘最终绝食而亡。

与玉娘朝夕相处的侍女霜娥、紫娥不愿独活,相继离世。传说张玉娘生前畜养的鹦鹉也“悲鸣而降”。

张玉娘的父母悲痛不已,为了满足女儿的心愿,征得沈家后人同意,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松阳县西郊枫林。

霜娥、紫娥和鹦鹉(闺房三清)陪葬在沈佺、玉娘的墓左右,这便是松阳有名的“鹦鹉冢”。

明代成化年间,张玉娘的事迹与诗词作品被邑人王昭发现,开始被世人所知。

清顺治年间,著名剧作家孟称舜任松阳教谕时,为其事迹所感动,主动募捐为张玉娘修墓扩祠,刊印《兰雪集》,并为她创作剧本《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有好几次抚琴遣怀时弹奏了张玉娘的诗《山之高》。由此可见,甄皇后对这首古风诗的喜爱程度。

很难说张玉娘与沈佺之间的悲剧,到底是由谁促成的。人们常说爱情是纯粹的,不掺杂其他杂质。若沈佺与张玉娘二人是普通人家,早早结了婚,说不定便没有之后发生的各种意外。

与其说沈佺和张玉娘都是苦命人,倒不如说这二人在有限的时间里琴瑟和鸣。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使死后还能葬在一起,相关事迹被后人传唱至今,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23:27 , Processed in 0.0079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