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最高明的一次抄袭,将8首唐诗抄成一首宋词,却抄出千古绝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 05:1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最高明的一次抄袭,将8首唐诗抄成一首宋词,却抄出千古绝唱                                                         2023-12-30 12:45                                         

   发布于:天津市
   
       在大唐文坛上,李白被认为是最早与“风雨”挂钩的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中常有“惊风雨泣鬼神”之句,形象地描绘出一支青莲剑歌引起狂风暴雨的场景。李白自天上而来,与风雨紧密相连,成为文学史上的传世巨匠。

而提到大宋文坛,最先让人联想到“风雨”的人物则非苏轼莫属。苏轼的“风雨”除了象征着豪放不羁的风云人物,更多地承载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沉浮。他一生经历了世俗的风风雨雨,跌入官场泥泞,又在现实的风雨中艰难求存。苏轼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苦痛和需要莫大勇气的决断,尤其是在“乌台诗案”中,他差点因此丧命。这位思想强大的诗词巨人,竟被逼到了如此绝境,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有什么力量是可以将他的意志摧毁的呢?

回顾苏轼的一生,他在现实中曾投降于世俗的风雨,但在他的语言王国里,他依然是最尊贵的王。即使被断章取义,差点被判以极刑,最终还是因王安石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而得以免罪,改判黄州。在黄州任上,苏轼终于看清了权贵的罪恶、大宋表面下的暗流,也看淡了人生。他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公然与仕途划清了界限,选择舍弃纷纷扰扰,自在清闲地写几首好诗好词。

然而,这次的转变与以往不同,苏轼变得更为聪明,他不再傻傻地用文字批判一切,而是选择借用他人的文字,尤其是前朝人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一首通篇抄袭的千古名作《南乡子·集句》应运而生。这首词虽然只有四字是苏轼原创,但整体仿若己出,充满了他对于当下境遇与心态的深刻思考。

在这首词中,苏轼以“集句”的方式整理了八句诗句,巧妙地将唐诗抄成了宋词。他点明了自己的手法,并丝毫没有掩饰剽窃行为。这样的作品在苏轼的巧妙经营下,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成为集句作品中的佼佼者,广为传颂,流传为千古绝唱。

尽管《南乡子·集句》在文字来源上几乎是全盘抄袭,但苏轼的功力却无法忽视。他不仅需要广泛的知识库存,更需要高超的甄选能力,从几万句唐诗中精选出与当下心境相契合的八句。这样的才华,使得这首“抄”词成为一种艺术,充满了创造性的表达。
细究其中,最后四句“一寸相思一寸灰”更是突显了苏轼的深情厚意。这一句原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诗,表达了对思念之人深切的情感。而苏轼在这里将其改编,转化成对故乡的思念,将个人感受与社会背景融为一体。
总体而言,苏轼以“集句”的方式,运用他人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他聪明的一面。他的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保留了前人的经典之美,更为其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文学创作中何尝不是一种集句、借鉴与创新的过程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23:08 , Processed in 0.0077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