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被妻子嫌弃,写下一首飘逸的诗,不料结尾14字成千古名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05:33: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白被妻子嫌弃,写下一首飘逸的诗,不料结尾14字成千古名句!                                                         2023-12-31 18:34                                            发布于:河南省
   
                                

在唐代长安城的一处静谧府邸,一位身披白衣的文士,面对窗外梧桐摇曳,一片金叶随风飘舞。这位文士,便是文学史上的传世之才,风流倜傥的李白。然而在他的人生中,除了耳闻目睹的辉煌成就,还有一段颇为动人的故事。

妻子的劝诫

李白生性豁达,喜欢饮酒作诗,也有着远大的抱负。他的妻子刘氏,虽然并非豪门之女,但贤淑温和,对李白宽容体谅。然而李白对于家中的经济收入,一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对妻子的关心和照顾也显得略嫌不足。一天,刘氏忍不住开口对李白说:“夫君,你总是整天饮酒作诗,却忽略了家中的大小事务。家用渐渐匮乏,你却漫无目的地挥霍金钱,实在是让人担忧。”

李白闻言一愣,初时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在妻子温和的目光中,他渐渐感到一丝内疚。或许是因为他太过执着于文学创作,与对仕途的追求,而忽略了家庭的需求。这时李白心中,也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和自责。

千古名句的诞生

巧合的是,就在这一时期,唐玄宗通过玉真公主的引荐,看到了李白写的诗,认为此人确实颇有才华,于是便决定下诏宣李白入京,想要一睹这位诗仙风采到。李白听后可谓狂喜,近30年的付出,眼下终于有结果了,他顿时感觉胸中一股豪气直冲云霄,便大笔一挥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在写完这首诗后,李白豁然起身,拿起酒杯,朝着窗外的明月大笑而去。这一笑仿佛是对生活的豁达,是对自己一贯不羁的坦然。这时他心头豪情涌动,心中的压抑仿佛一扫而空。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诗句背后的含义

这14字成为他这首诗的结尾,却也成为千古名句,深深地刻在了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南陵别儿童入京》此诗用直陈其事的赋体,洋溢着诗人积极奔放的生活热情,与慷慨激越的进取精神,诗人求用心切、受宠忘形的神态跃然纸上。全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时的喜悦的心情。

有些人或许会好奇,李白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可为何他还要寻求仕途呢?或许这是因为我们将李白过于理想化,将他看作神仙一般的存在。我们太过崇拜他的文学才华,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生活中的他并非超脱尘世,而是一个追求更多、更宏伟目标的个体。

李白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并不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相矛盾。他在十几岁时就立志要打破常规,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这种对报国之志,一直贯穿到他40岁的年纪。这个过程中,他或许没有取得政治上的辉煌,但这没有减损他的追寻他追求仕途的决心。

比起李白的文学才情,他坚守理想的毅力,与为之奋斗的精神或许更值得我们敬重。在人生的追求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轨迹和选择。李白选择追求仕途,是他内心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情感。

写到最后

李白的仕途

经历,是他生命中独特的一部分,与他的文学成就一样,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当更全面地看待这位文学巨匠,将他从仙人的神龛中拿下,还原成一个真实、鲜活的个体。这样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他的选择,更深刻地体味他生命中的不同侧面。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2:19 , Processed in 0.0082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