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最经典的两首《临江仙》,旷达不羁,都成千古名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01:54: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最经典的两首《临江仙》,旷达不羁,都成千古名作                                                         2023-12-25 16:50                                       

     发布于:湖北省
   

  苏轼,这位北宋的文坛巨匠,不仅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性格和人生哲学也深受人们的敬仰。尤其是他的两首《临江仙》,更是千古传颂的佳作。这两首词,一篇表现了他的旷达不羁,一篇则展现了他的人生哲学,都是苏轼心境的真实写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描述了苏轼夜晚饮酒后归家的情景,展现了他的放浪形骸、不拘小节的性格。他饮醉后归来,家童已睡熟,敲门不应,他便倚杖听江声。这样的情景,既让人感受到苏轼的豁达和超然,也让人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句,更是道出了苏轼内心的苦闷和挣扎。他身在官场,却始终无法摆脱名利的束缚,这种矛盾和痛苦深深地困扰着他。然而,苏轼并没有沉溺于这种痛苦之中,而是在夜阑风静之时,看淡了人世的繁华与虚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一句,是苏轼对自由的向往,也是他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他渴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像江海中的一叶小舟,自由自在地漂泊。这种旷达不羁的精神,正是苏轼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

再看第二首《临江仙·送钱穆父》。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则更多地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他与友人钱穆父分别后,感慨万千。词中“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表达了两人分别已久,各自在天涯海角漂泊的情景。但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们依然能够“依然一笑作春温”,保持着内心的温暖和善良。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感伤的层面。“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这两句词赞扬了友人钱穆父的淡泊名利、有节有义的品质。苏轼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像古井一样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动;应该像秋天的竹子一样挺拔坚韧,不为名利所诱。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苏轼再次描述了送别友人的情景,这次的场景却是凄凉的孤帆、连夜的行程以及淡淡的月光和微云。这种凄凉的氛围更加强调了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然而,苏轼并没有让这种离别的伤感占据主导地位。“尊前不用翠眉颦。”他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因为人生就像旅舍一样,每个人都是过客。这种超然的人生观和豁达的性格再次显现出来。
总的来说,苏轼的两首《临江仙》都展现了他旷达不羁的性格和人生态度。这种性格和态度使他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也使他的诗词充满了智慧和力量。这两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也让人们对苏轼这个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19:37 , Processed in 0.0075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