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插队知青回上海三个月后,却要放弃上海户口,继续回到农村生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20 18:4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插队知青回上海三个月后,却要放弃上海户口,继续回到农村生活                                                         2023-07-09 10:00                                       

          1979年5月的一天,上海杨浦区派出所的人员愣住了,一个插队知青竟然要放弃上海户口继续去农村生活,这让工作人员怎么也想不明白。要知道有多少知青想尽一切办法要回城落户,特别是上海户口,更是多少人的梦想。
裴磊,是上海杨浦区人,生于1952年6月19日,父亲曾经是山东鲁西南游击中队的抗战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在上海工作,跟铁道游击队都有过来往。在上海外贸公司当领导很多年,父亲是老革命很通情达理,裴磊从小受父亲影响很重,性格和父亲一样倔强。

1971年裴磊赶上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裴磊总共兄妹五人,他是家中老大,为了照顾弟妹,他插队到了黑龙江八五九农场。裴磊在农场的时候工作很勤奋,能力很全面,他不仅当过农工、通讯员、还做过拖拉机手、电影放映员,是农场出了名的业务能手。
1979年3月返回上海,母亲因为他回来选择了提前退休,他接母亲的班,进了街道小集体工作。三个月后他却执意要返回农村。究竟是什么事情竟然让裴磊做出这样惊人的决定?居然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户口和工作!
插队北大荒,初谈对象
1971年裴磊插队到了北大荒,这时的北大荒已经陆续来了很多知青,裴磊在这里认识了很多上海知青。裴磊和他们一样,刚开始来的时候也是很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尤其是饮食习惯,上海的饮食习惯与东北有很大区别。

其次是气候,北大荒常年寒冷,一年到头有半年被冰雪覆盖,这对于习惯上海气候的裴磊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好在有很多上海知情的照顾,让裴磊在寒冷的北国有了很多温暖,其中就有裴磊的第一个对象。
她是闸北区的。裴磊是1971年前来的,她是两年后1973年来的;当时的裴磊被抽去当通讯员,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干劲足,农场又让他去开铁牛55。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铁牛55是胶轮拖拉机,在当时机械缺乏的年代能开上这样的拖拉机,是相当风光的。
她当时在后勤养猪,裴磊有几个朋友在后勤上班,他没事经常上后勤去玩,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裴磊当时就觉得他长相还可以,性格挺好,挺朴实的,就这么看上她了。后来听她说她早就对我有意思了,只是不好意思开口。
他们俩彼此都有好感,后来还是裴磊约的她。一天晚上,裴磊通过朋友借了一个农场小学的教室,让人给他传了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在教室等你,我想跟你聊聊。这是裴磊第一次写,心里怦怦直跳。她接了纸条以后去了。

虽然他们两个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在没人的时候一起约会,都很害羞。后来还是裴磊先开的口:“想跟你谈对象,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给我一个意见”。那时候谈对象考虑的事情很多,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两个人彼此喜欢就什么都不顾了。
她说这个事儿是大事,她不能一个人做主,必须跟家里说一声,过了一个多月她说,说家里不反对,但不能结婚。先看看以后什么形势再说。后来他们俩谈得还不错,她对裴磊还是比较体贴的。
返回上海后,爱情工作两不称心
他们俩谈了三年,上面通知下来知青可以陆续返城了。她是1979年1月份回去的,她接父亲的班,进了大集体国营企业上海仪表木壳二厂。裴磊是3月份回去的,接母亲的班,进了街道小集体。那时小集体不如大集体,大集体不如全民。我跟她差了两个层次,差别一下就大了。

回到上海以后,由于长时间没见面,第一次见面还可以,第二次裴磊就能感觉出来情况不对了,裴磊在上海一没房子,二没有钱,当时啥也没有。后来,谈了几次就崩了,裴磊心里很愤怒。他心里想,当年在北大荒,她就是后勤一个养猪的,我的条件比她优越多了,她很多事情都求我帮忙,回城后,她变了。
裴磊怎么想怎么生气,心里有怨气,看不惯。再加上工作很不称心,裴磊咋想咋不舒服,他觉着上海哪哪都不顺眼。裴磊在北大荒不仅当过农工、通讯员、还做过拖拉机手、电影放映员,根本就没有吃过什么苦,回去上海后在施工队里盖房子,活脏工作不不体面,每天的大量的体力劳动就让他吃不消。这两件事让裴磊彻底下定决心返回北大荒。
放弃上海户口,与妻子结婚
才刚回上海三个月,裴磊的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父母理解,就是因为他的回来,裴磊母亲才选择提前退休的。尽管父亲通情达理,但为了这件事情父亲很恼火,大骂了裴磊一通。当时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冲动,但是裴磊已经铁了心要离开上海,谁劝也不行。
很多人后来问他,后悔不后悔?他碍于面子从来都说不后悔。后来上海大集体、小集体重新分配,全部都是国营,返城的那些知青都不错。当看到这些的时候,其实他心里也是后悔的。

裴磊的师傅原先是南京军区放映员,1958年转业到了农场,裴磊当时在农场当通讯员,负责连队的所有报纸。他师傅经常去看报纸,慢慢地就熟悉了。后来农场组建放映队,师傅第一个要的就是裴磊。裴磊的儿媳妇长得很漂亮, 1.69米的大高个,农场有很多优秀青年都想找她谈对象。她最后选择了裴磊。
他们俩过去就认识,他媳妇原来在隔壁的总机班,漂亮还能干,尤其是那条长长的辫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裴磊在电影队的时候,经常给她打电话联系到连队放电影,到那之后自然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一来二去的他们就好上了。他俩1981年结的婚,第二年就有了孩子。
父亲母亲相继去世,兄弟们因为房子闹别扭
裴磊心里最遗憾的不是没有和上海的对象结婚,而是父母有病的时候,他没在身边。2001年,弟弟给他打电话,父亲快不行了,查出了肺癌,让我赶紧回去。他和儿子一起回去的时候,当裴磊看到父亲被病痛折磨之后的样子,心里特别难受。
面对死神,他除了在心里默默为父亲祈祷之外,只能尽量照顾父亲。父亲当时已经不能说话了,当他看到他和儿子之后,父亲笑了。父亲走后,裴磊是家里长子,带着弟妹为父亲张罗了葬礼。

父亲是抗战老兵,从小对他管教很严,裴磊心里一直很敬佩父亲,父亲的离世让他心里很痛苦。母亲后来得的是胃癌,住院三年家里没有告诉他,一是怕他心里挂念,二是离得远也没有什么用。裴磊将母亲的骨灰和父亲的殡在一起,自此以后他在上海也就没有什么牵挂了。
母亲去世前,兄弟们因为房子还闹过别扭。父亲不在后,上海的房子有一半是母亲的,另外一半是兄弟姐妹几个的。小弟媳妇想都要,为此还闹上了法院,最后兄弟几个达成一致平分。母亲去世的时候,裴磊也不打算要房子了,裴磊和媳妇商量,有这点钱没这点钱都无所谓。只要自己努力,日子总能过好的。
裴磊的儿子学习很好,很争气。2000年高考时考了560多分,报的第一志愿是上海华东理工,当时他农场效益不好,队员都分不了多少钱,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大学几年大概要10万块钱,后来没办法了,他只能让儿子报军校,军校省钱。
后来儿子被解放军理工大学录取。这件事一直让裴磊对儿子很愧疚。儿子到部队后,学习很刻苦,两年就入了党,因为成绩优异,后来到了东海舰队司令部工作。2013年转业去了宁波,在宁波成了家,娶的是高中同学,还生了两个孩子,现在日子过得不错。

20年后和上海对象见面,心中释怀。
那是1999年过春节的时候,裴磊回上海探亲,顺便参加知青聚会,正是在那场聚会上见到了阔别20年的上海对象。裴磊是带着儿子去的。心里很感慨,二十年了他们都老了。裴磊原来回上海参加知青聚会,只要是她去裴磊就不去,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释怀。这次是她主动和裴磊打招呼的,气氛显得很尴尬。后来还是朋友们撮合说“你们虽然不能做夫妻,但是还是插队荒友啊”!
其实在她心里也很后悔,有一次裴磊他们俩聊得时候,她说当年裴磊走了以后,她心里也很痛苦,都怨当年自己太年轻了,考虑不够。
在裴磊心里始终觉得她这个人本质上不坏,只是受了上海环境的影响。自此之后裴磊也释怀了。后来,她认裴磊的儿子做干儿子,每年回上海探亲,她都叫上裴磊去她家吃饭,为此裴磊的媳妇还吃过醋。

2007年裴磊也退休了,忙碌了一辈子的他怎么也闲不住,后来就负责知青接待,平时就在机关大楼里帮同事们干点活儿。退休金2400,足够他们夫妻俩花的了,没事的时候,两人就去看看儿子和孙子,两三个月后再回来。裴磊早就习惯了北大荒的生活,他的大半生都是在这个地方度过的,让他离开的时间长了他会不习惯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8-24 02:50:01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9:48 , Processed in 0.0086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