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一姐李清照,从叛逆少女逆袭成千古第一才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11:5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朝一姐李清照,从叛逆少女逆袭成千古第一才女                 2024-01-25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社会清照姐,人美路子野,
写最清新的词,喝最浓烈的酒,
撩最暖的汉子,撕最渣的男人,
大宋文人千千万,照姐怼了一大半。
可盐可甜可霸气,好赌好酒又花痴,
这就是真实而好强的李清照,无论是做什么事,"好"的还是"不好"的,她都要做到最好!
她是一个不在写诗词就在喝酒赌博的话题女王。
李清照要是能活到现在,一定是一个超级大IP。
那些大网红的流量跟她根本没得比。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位宋朝一姐的辉煌一生。

李清照画像出生权贵之家
1084年3月13日,山东济南,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一代才女来到了人间。
大明湖畔不仅有夏雨荷 ,更有李清照。
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副部级干部。
从小家学渊源,李清照饱读诗书,博古通今。
6岁的时候,李清照的父亲赴京城上任。
她随之也来到京城。

李清照故居放荡不羁爱自由
李清照从小就和普通女孩子不一样,她是最不像大家闺秀的大家闺秀,
别人划船都用桨,李清照划船全靠“浪”。
没办法,她有“浪”的资本,整个大宋的文坛和政治圈她都能攀上关系。
逛街、泡吧这些都是小儿科,
她嗜酒如命,
赌博技术更一流,进赌场无败绩。
所以说,“浪”也是要资本的,
这就是为什么她怼遍大宋文坛,并且还出书怼,都没有人来DISS她。
可能别人也想:能被照姐怼,也是一种荣幸呢!

李清照雕像词动京城成网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在醉酒之后写下了《如梦令》,很快被京城头条顶上了热搜,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人尽皆知。
李清照第二天醒来后,打开朋友圈,发现全是别人的点?。
14岁的李清照就以这种天真而又带点叛逆的少女风,走红网络。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7岁时李清照又一首小清新的词,迅速走红网络,在京城头条展现,霸榜日久。
李清照之名火速传遍京城朋友圈。
天真的小女儿情态,烂漫又有点羞涩。
如果你认为这是真实的李清照,那就大错特错了!

李清照手拿词稿雕像赌神李清照
李清照除了逛街,喝酒,偶尔写几首词外,
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赌神。
李清照还是大宋赌博界的鼻祖,而且她逢赌必赢。
在宋朝,有一种赌博游戏叫打马,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麻将,她不仅爱玩,还从没有输过,直接玩成了“打马界”的终极BOSS,人送外号“大宋女赌神”。
经常是赢钱赢到手抽筋,一众赌友见到她都避让三分。
当自己独孤求败的时候,是多么的乏味,
独孤求败因为无敌天下郁郁而终,无敌的寂寞照姐懂?
为了让大家都能在同一水平线上,
她把自己的赌博心得总结归纳,写成一本书《打马图序》,列出了20多种打马方式并一一评论讲解,
将自己的打马经验详细地传授给世人。
写赌博心得并著书,照姐是历史第一人也。

手拿酒杯的李清照雕像酒鬼李清照
有网友戏言:
青岛不倒我不倒,雪花不飘我不飘,
山东人的酒量那是历史的遗传,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作为山东人的李清照,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现在我们不可能知道她喝酒如何了,我们看下她写的词,一多半都透着酒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粗粗统计了一下,李清照流传下来的58首诗词,竟然有一半多是在酒后写的,这含酒量够高呀,诗仙李白都没有这么高的比率。
所以说,李清照,其实也是一个酒鬼。

李清照画像怼神李清照
大宋文人千千万,照姐怼了一大半,
真实的李清照,除了喝酒,赌博,还有点“飘”,
当时的大宋文人对女子读书不太友好,他们认为女子应该要大家闺秀,做一个三从四德的好妻子。
这让崇尚自由的李清照大为光火。
当她有一定的名望之后,直接开怼那些瞧不起女子的文人,又觉得不过瘾,直接写书怼,一篇《词论》怼遍大宋文坛。
苏轼、欧阳修:标点乱用,音律不通。
柳永:这些破词庸俗低级,难登大雅之堂。
曾巩、王安石:词道外行,知道的人少。
壮元张九成:桂子飘香,马屁精一枚。
秦观、陆游:写词空洞,不值一提。
......
最后,李清照还不忘自恋一把: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意思就是:这世上懂写词的人不多,我李清照算一个。
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面对李清照的狂怼,大宋文坛鸦然无声。
苏轼大爷呵呵一笑:这是晚辈啦,孙子辈的,怼下没关系的。
其它人也不敢发声,
李清照并不是乱怼人的,她怼的只是那些对女性有些偏见的文人。
她的“怼”,不仅是想为女子争一口气,
也是告诉那些待字闺中的女孩子,
女孩子也可以读书识字,舞文弄墨,
巾帼何须让须眉!

李清照与赵明诚雕像恋爱中的小女人
一身才气的李清照,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收获一大批的铁杆粉丝,也吸引了众多同龄男青年的青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从16岁开始,上门提亲的人都快踏破了门槛,但没有一个能入得了李清照的法眼的。
她始终相信,那种一眼千年的感觉。
18岁的李清照正在遛街,被京城才子赵明诚看见,初见一面赵明诚就被眼前这个灵动的姑娘俘虏了,两人也是一见钟情,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赵明诚的父亲是中书侍郎,正部级干部,他完全支持赵明诚的选择,一拍即合,当即就派人去李府提亲。
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的不经意,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一身红装,带着满腔幸福与期待,嫁给了赵明诚。
这是李清照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他们两人的恩爱日常,虐遍宋朝的单身狗,大宋京城的名人都不敢点开他们的朋友圈。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一起攒钱买古董字画来研究,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感情更上一层楼。
赵明诚要外出游学,李清照不忍离别,思绪涌动,便找来了一方手帕,在上面写下了一首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把她对丈夫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写得淋漓尽致,只要是丈夫不在身边,李清照都会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
赵明诚出走的时间太长了,李清照又写下了《醉花荫》寄给他。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把自己一个幸福小女人的模样描写得活灵活现,这是一段甜蜜的时光。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怼”死丈夫
李清照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怼。
我们常说,秀恩爱,死得快。
也许是这段时光太过于美好,连老天都妒忌了,给李清照安排了后半生凄苦的生活。
宋代的变革和党争严重,赵李两家也卷入了争斗。
政治斗争,不可能有人独善其身,赵李两家也逼迫选站队,没想到成了敌对的状态。
“靖康之变”后,北宋江山风雪飘摇,
赵构南巡,成立了南宋政权。
李清照随丈夫驻守京陵,因为国家破碎,山河割离,李清照发出了“南游尚怯吴江会,北狩应悲易水寒”的愤慨。
京陵城叛军政变,身为市长兼军区司令的赵明诚趁月黑风高,翻墙弃城而逃。
丈夫面对国难时的软弱,气得李清照满腔怨气,
经过乌江时,站在船头,李易安思绪万千,
她想起了霸王项羽,想起了朝廷的苟且偷安,斜眼看了下身旁懦弱的丈夫,
有感而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乐。
我想:抛开词的成分,如果按一个诗人算,仅凭这一首,李清照一样可以千古留名。
赵明诚读懂了李清照对自己的不满,对自己懦弱逃跑的不耻,
他也想战呀,只是一介书生,能力有限,
赵明诚羞愧难当,郁郁寡欢,
公元1129年疾病发作去世了,
此时的李清照,45岁。

戏剧中李清照扮像手撕“渣男”
丈夫去世后,
从此,李清照悲苦的一生开始了。
她开始变得神情恍惚,居无定所,辗转中,她再也没有作品面世,找不到了写作的灵感。
她先去了韶兴,又去了杭州,谁曾想,在这个风景优美,温柔细腻的江南之地,有一个渣男在等着他。
漂泊到杭州的李清照正是孤苦无依时,遇到了张汝舟,
他会在饭局上越过一大群人主动坐在李清照的身边为他添酒加菜,谈笑风生。
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忽然捧出一束鲜花,对着李清照声情并茂地表达爱意。
这就是为什么美女爱渣男了,渣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会哄女人!
在这种温柔浪漫的攻势下,李清照破防了,她认为爱情再次降临,但奋不顾身地投入爱河。
敢爱敢恨真照姐,
49岁的李清照依然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生活,当下的很多人都未必做得到。
李清照一头红纱,嫁给了张汝舟,幻想着婚后的自己会幸福地生活下去,漂泊了10多年,终于有了一个依靠和陪伴。
没想到,
婚后的李清照等来的不是细心的呵护,而是张汝舟撕下面具后的狰狞面孔。
这个曾暖如春风的男人,并不是因为爱她才追求她的,
她爱的不过是金银珠宝,贪图的是她的古董字画。
有时为了争夺古董甚至大打出手,家暴李清照。
这种事情李清照怎么忍得了,
为了脱离张汝舟,李清照决定手撕渣男,
在古代,女告男是违反规矩的,根本不可能赢,即使赢了,也要接受处罚。
李清照向官府告发了张汝舟科考舞弊,直接拿下渣男,
李清照也因此而下狱,按律得坐2年监,
毕竟李家背景深厚,在朋友和亲戚的帮助下,仅坐了9天的牢,李清照就出狱了。

李清照在创作完成考古大作
此时的李清照已年过半百,不再年轻。
没有了年少时候的天真浪漫,也不再爱写一些文艺小清新的词,
在金华的时间里,她创作很多诗作,
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对考古文献上,
整理完赵明诚的《金石录》,还为其写了后续,一部考古大作由此诞生。
我们说李清照为千古第一才女,并不全是指她在诗词方面的成就。
也许优秀的人各方面都很优秀,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人,
无论是喝酒,写诗词,赌博,他都要争做第一。
还是对社会现状不满的抗争,她像一个男儿一样,表现得铁骨铮铮!
我觉得在重文抑武的宋朝,她比一个男儿更像男儿。

李清照著作千古绝唱:《声声慢》
二宗被擒,北宋灭亡,
对于李清照来说,已是国破家亡,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
流漓之痛、渣男之耻、
孀居之苦、前途茫然。
千种思念,万种头绪,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行走在杭州的街头,她却找不到归宿,
她一心想着国家大事,著书立说,到头来终究是报国无门。
她收集文物,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最后还是情无所依。
她站在深秋的寒风里,一种可怕的孤独感漫布全身,
她吟出了一生的痛楚《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再也没有那“误入藕花深处”的休闲和烂熳,更多的是凄苦和思念,
她把对国家的失望和自身流漓的悲苦都写进了词中,
这是李清照最后的一首词,也是集她一生经历、学识的凝炼。

李清照雕像带着遗憾离世
晚年在临安,
李清照见到很多小女孩子,李清照想把毕生所学传给她们,但是都被一一回绝了,
在她们的心里:"女子无才便是德。”
李清照没有强求,她知道,没有多少人能理解她。
她学文写词被认为是不守妇道,
她喝酒赌博被认为是放荡不羁,
她怼遍文坛被认为是不知进退,
她离婚再嫁被称为是淫娃荡妇。
可是她们不知道的是:
她喝酒赌博只是想告诉女孩子们不需要墨守成规,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读书学书是想告诉天下女孩子,我们一样可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
她怼遍文坛只是想告诉那些瞧不起女人男人们,女人一样可以得更好。
她对离婚再嫁是想告诉人们当爱情来的时候,一定要珍惜,但爱错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止损,不要越陷越深。
她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地抗争,
从来没有对命运屈服过,为当时男尊妇卑的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女性榜样,
她的观念就是现在女性的真实写照,
只是李清照早生了近千年,注定了她的孤独,没有人能理解她。
1155年5月12日,一代才女李清照离开了人世,此时她已70高龄。

李清照画像女性标竿
我发现,一个流传千古的诗词大家,他们都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杜甫、苏轼、辛弃疾、范仲淹、李清照,莫不如是。
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但是她活得比男人更男人。
她做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李清照的一生,看似在不断地失去,失去安逸富足,失去美满爱情,失去国家,失去家庭,甚至失去尊严。
但是她始终没有失去一个绝世才女的骄傲和坚强,
她从没有在面对任何事的时候失去自己的原则,
不男尊女卑,手撕渣男,活出自我,她是一个时代女人的标竿,
文不饰非,言之凿凿,她无愧于大宋文坛,中国文学,
面对强敌,痛斥丈夫,至使丈夫离世,她愧对丈夫但无愧于大宋,
整理《金石录》,完成考古大作,她无惧风雨,不负所托。
生活给予她的痛楚是人生的不幸,而这种不幸却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大幸。
她用独具一格的文艺创作,为中国文学增添光彩,使它熠熠生辉,
阅读她的诗词,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着心灵,
打开历史的长卷,在中国文化的一页,
有一个我们永远都无法绕开的名字:
李清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7 00:28 , Processed in 0.00911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