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代哥窑御题诗文盘历代推崇与珍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0 04:10: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代哥窑御题诗文盘历代推崇与珍视                                                                     2024-06-02 10:55                                        

发布于:广东省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名声远播,其如玉似冰之釉质,古朴敦厚之型制,素雅幽远之趣味,深受历代皇家推崇与珍视。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巅峰,宋瓷优美高雅,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于静谧中散发出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正如宋人所体现出的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一样,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哥窑真品数百年来深得世人珍视,当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故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者颇具宋哥遗韵。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品鉴内府旧藏文物时对哥窑颇为推崇,在《清高宗御制诗集》中其曾对历代陶瓷赞咏诗共一百九十九首,其中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诗文之中流露出其对哥窑独特之珍爱,乾隆皇帝曾如此赞颂和推崇哥窑,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宋瓷从造型到纹饰,抒情而写意,图案流动率意,富于韵律。虽多为单色釉,但其色泽恬美自然,柔和纯凈,是古人尚玉之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哥窑蓄意追求的这种自然天成的美感,使得它成为了历代精英阶层在书房沉思时最喜欢把玩的陈设。

本品整器端庄秀美,造型简约有宋瓷之美,器表隐现酥光宝晕,宛若和田美玉。品其色,釉面莹润透彻,火气消尽,宝光内蕴,似有云霭,线条纤细含蓄,色泽柔和,缩釉现象明显,散见于贯耳附近,足端施釉不甚整齐。胎色深褐,益见古拙之气,匠心之巧、技艺之高、气韵之卓,尽览无遗,开片大小交错,自然流畅,富有韵律感,丽质怡人,变化无穷。足墙微微内收,修足规整,圈足无釉露胎,现深褐色胎骨,亦称铁足。开片原本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在匠人巧手的引导梳理下反倒成为哥窑制品的一大看点,其纹路自然天成,错落有致比之人工的纹饰别有一番风味,只见此片纹分布自然均匀,大小纹路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哥窑器物胎体成型后,先素烧胎体,经过挑选,再多次上釉,入窑二次烧成。故传世哥窑器物,器形规整,制作精良。清代乾隆皇帝诗中曰:“色暗纹彰质未经,哥窑因此得称名。”而《曝书亭集砚铭》中赞叹道“丛台澄泥邺官瓦,未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停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可见皇室对其品类之怜惜珍贵。

哥窑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地处瓷器历史的重要节点。在唐代,哥窑已经开始生产瓷器,并在宋代达到鼎盛。哥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瓷土资源成为了古代中国制瓷业的中心之一。其制作的瓷器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在设计陶瓷造型时,善于从大自然动、植物中获得灵感,蛙形、虎形、葵花形、菊花形等造型屡见不鲜。在2015年的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元/明哥窑花口盘以880万港币(约合81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卖,清宫旧藏乾隆御题哥窑贯耳壶,在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上以1127万元人民币成交,是当时拍卖价格第二高的哥窑瓷器。虽然从宋代至清代,历代都有仿烧哥窑,传世品不乏其数,均与宋哥窑器大不相同,宋代哥窑烧制技艺已失传800年。2010年10月,美国收藏界泰斗,美国陶艺奠基人杰姆雷德,携六个国家的收藏专家,亲赴龙泉,专为哥窑作品举办了一场“哥窑研讨会”,并称哥窑作品”做工非常精细,可与古瓷相媲美!”哥窑瓷器,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中国瓷器历史的精彩章节。它的惊艳之美将继续影响后世,激励人们珍视和传承中国瓷器的独特魅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7 13:17 , Processed in 0.0080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