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毅曾说毛主席有四个缺点,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其实是四个真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0 16:03: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毅曾说毛主席有四个缺点,但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其实是四个真理                                                               2024-12-18 17:30                                        

发布于:天津市
   
在红军时期,陈毅元帅曾当众指出,毛主席有四个“缺点”。
但随着革命的时间越来越长,众人开始发现,陈毅当初说的那四点分明是四个真理。
陈毅究竟说了主席什么“缺点”?最后大家又是如何发现这是真理的?

井冈山上的友谊
毛主席与陈毅相识于井冈山。
当时红军部队刚刚成立,干部人员紧缺,在经历几次起义战斗后,甚至一度出现了干部比战士还多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干部们虽然职位上有差异,但他们的话语权却是一样重的。

毛主席以及其他领导有什么命令或指示,都是可以直接吩咐战士们去办的,不像后来那样,要一层一层地往下传。
因此,在战士们心中,领导们的地位都是一样重要的。

而年轻的毛主席在大家心中,更像是战友、兄长一样的存在,他与大家同吃同睡,少了一分神秘,多了一分亲和。
大家对待主席的态度便少了一丝拘谨,多了一份随和。

毛主席也一直倡导人人平等,他将队伍里的所有人都视作战友,在开会时,他也总是倡导大家要畅所欲言。
因为他知道,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多听取各方的意见,部队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恰逢此时我军的革命思想还不成熟,部队作战经验也不足。

大家为了将队伍建立起来,便经常坐在一起开会,没日没夜地讨论究竟该走哪个方向,又该如何走。
人多思想也多,在大家意见不一致,出现分歧时,难免会发生争吵,甚至当时还有很多人对毛主席提过意见。
其中陈毅元帅就曾说过,毛主席有四个“缺点”。

陈毅为何会这么说呢?其实他说这些话是不带个人情绪的,完全是从部队的角度出发,一心为了队伍好。
但因为我军处境艰难,前路未卜,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要尽可能地指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毛主席当然也理解陈毅的想法。彼时两人在私下里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亲如一家。
但在工作上,他们又都是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红军干部。主席知道,陈毅是为了部队能更好的发展,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

其实每次开会时,毛主席总是让陈毅第一个发言。
原因无他,陈毅在法国留过学,是亲身经历过外国先进思想潮流的。
在那个年代,陈毅这种“海归”是非常珍贵的精英人才,不管职位是高是低,他们的话语权都很重要。

而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又是唯一一个陪在朱老总身边的师级干部。
无论是从思想上看,还是从革命的决心来看,陈毅都是一个非常靠得住的红军领导。

毛主席十分信任,也非常看重陈毅,因此在他提出自己的“缺点”后,主席并未生气,而是用之后的事实证明了自己。
随着革命的时间越来越长,大家才渐渐发现,陈毅说出的这几点不是“缺点”,而是真理啊!

就连陈毅都不禁感叹道:“时间越久,就越能发现,毛主席的思想是正确的,而我说的话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
那么陈毅当年究竟说了什么?最后他又是如何发现自己错了?

四个缺点
陈毅说的第一条便是“脾气大,爱发火,总是批评别人的错处”。
其实军中不乏脾气暴躁的将领,但陈毅认为,主席是最高领导,要做好表率,最该沉住气。

若是单听陈毅元帅这一句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人们常说,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而对毛主席脾气的评价也应该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
毛主席晚年也曾回忆说,在井冈山前后的那段时期,确实是他脾气最暴躁的时候。
究其根本,还是那句话:“爱之深,责之切。”

国共合作失败的那段时间,革命工作者们几乎陷入了绝境之中,流血伤亡事件屡屡发生,就连革命先辈李大钊先生都英勇就义了。
不止毛主席,党内的工作者们没一个不感到悲愤的。
那时我党并没有军队,只能任由国民党伤害。

在敌人步步紧逼中,毛主席也终于醒悟,革命不是沉默的、一味妥协的,而是暴动的,需要反抗的、需要愤怒的。
之后他便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决策,他认为只有让人民群众学会愤怒,勇敢地拿起手中的武器与敌人抗争,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

也是在这个时期,毛主席从一个文质彬彬的老师,成为了一个豪放果决的军事家。
但即便如此,毛主席心中依旧保持着最柔软的地方,见到战士们流血牺牲,他比任何人都难过心疼。

毛主席眼光看得远,眼见众人一直找不到方向,很多战士白白送死,他比任何人都痛心、着急。
他深知只有发火,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解决问题。
从后来的历史事实中,我们就能看出,毛主席的“火”都是为国家、为军队发的,从来没有一次是为他个人。

反而他自己才是那个隐忍最多,退让最多的人。
在西安事变后,为了统一抗日战线,毛主席放过了一直针对他的老蒋。
在老蒋提出对红军整编,所有红军干部降职,变相打压他时,毛主席也毫无怨言。
在他心中,国家大事总是要高过他个人的。

从红军一路走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给人展现的永远是自信积极的一面,而他所承受的巨大的委屈和痛苦,都被他咽到了肚子中,从未和人提起过。
只有人民才知道,毛主席是一个非常温柔,有着无私大爱的好领导。

陈毅所说的第二条便是“没有完全按照马列主义的道路走”。
从八国联军侵华开始,我国就已经深刻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很多人认为救国的出路就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
于是国内便掀起了一阵狂热的留学热潮。

像陈毅这样出身普通家庭的青年,只要他们有爱国意识,理想坚定,即便是在外勤工俭学,他们也会毅然地踏上求学之路。
向现代化国家学习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大部分人都犯了一个错误。

那就是一味地将其他国家的治国理念套用在我国身上,也不管实际国情,一律生搬硬套。
陈毅元帅一开始也是有这种思想的,所以当主席说“马列主义只给我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但我国革命的具体办法还是需要从实践中创造”时,他才会产生疑惑。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毛主席确实很有高见,他能精准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不会人云亦云,敢于在不同的声音中坚持自己的想法。
原本毛主席第一次去北京也是打算出国留学的,但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时,结识了李大钊先生以及胡适等人。

在与这些思想家深入交流后,毛主席认为,国家不仅需要有人外出留学,吸取外国先进思想,还需要有人留下来,好好研究本国国情,找寻“病根”。
于是毛主席开始没日没夜地读书,在经过仔细筛选后,他终于确定,只有走马列主义道路,才能救国。

但他又观察了俄国与本国国情,发现了两国在根本上的差别。
俄国是一个以工人为社会主体的国家,他们是站在工人阶级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而我国是以农民和工人两个主要群体构成的国家。

因此,要想彻底拯救国家,不仅要保障工人们的利益,还要解救千万深受压迫的穷苦农民。
虽然当时国内有很多爱国人士都在为救国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但只有少数人听到了老百姓的声音,这其中就包括毛主席。

其实这也与毛主席出身有关,他是农民出身,比任何人都知道劳苦大众的不易。
当初他离家求学,就是为了能让全国人民都过上不再受剥削的生活。
于是在之后的两年间,毛主席便一直待在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询问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然而他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全是“能吃饱饭,活下去”。试问一个连人民日常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国家,又怎么能团结全国力量,抵御外敌呢?
于是在之后的会议上,毛主席便一直强调,要团结农民大众的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此后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毛主席的决策有多英明。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失败后,大家不再执着于攻打大城市,而是转战农村,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陈毅说的第三条是“有个人英雄主义,认为革命没有他的领导就会失败”。
其实这一点就要结合前两点来看了。

毛主席是唯一一个深入农村,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人,他一直站在人民的角度上看问题,自然比别人看得远。
也确实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
也正是他是唯一一个人,所以每次做决策时,他都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意见,为了团结大家,主席要一个一个地劝说,讲道理,为他们做思想工作。
有的干部性情耿直,始终不愿意改变主意,毛主席也会发火。
他知道,如果大家每次都要撞一撞南墙才肯死心,那将会给队伍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对整个部队负责,毛主席只能将态度强硬下来,从而也很容易被人误解。
所幸,在毛主席的一次次领导下,我军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毛主席的领导,就没有如今这个强大又伟大的国家。
陈毅提出的第四点就是“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年轻时候的陈毅认为,既然他们要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那么军队中的任何人都有发言权。
但毛主席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别人举手发言时,会询问他有没有经过详细缜密的调查研究,提出的意见有没有实践过。
若是这人回答没有,那大概率是不被允许发言的。

这其实也是根据毛主席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形成的。
从入党以来,毛主席为党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经过实践考察得来的,但由于他总是第一人,便经常遭到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的不赞同。
毛主席认为,什么话都乱说,不叫“民主”,而叫“不负责任”。

像那些西方国家所谓“绝对的民主”,其实带来的大多是懒政、庸政。
某些权力大的人,很有可能会为了一己之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而让真正有能力、发现问题的人发不了言,这是不对的。

而现在,“实践出真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也成为了我党开展工作的重要指标。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陈毅所提出的那几个“缺点”都是真理。

在大家眼中,毛主席或许无所不能,任何事情都能解决。但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完全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出来的。
在这期间,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困苦,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希望每个人都能继承先辈们的遗志,一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下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12-20 16:43: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4-12-20 16:45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5 11:32 , Processed in 0.0095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