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39年陈独秀病重,周总理赴江津探望,陈留言“替我谢谢润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1:29: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39年陈独秀病重,周总理赴江津探望,陈留言“替我谢谢润之”                                                         2022-01-15 18:39                    
             1932年10月,陈独秀因发表反蒋抗日的文章,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陈独秀在友人的营救下出狱,出狱后的陈独秀极度迷茫,当时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陈独秀内心已经没有了方向。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可以选择前往延安,继续为革命奉献自己的力量。陈独秀出狱后,林伯渠曾劝说陈独秀前往延安,不过陈独秀并没有明确表示想回到延安,此时陈独秀内心犹豫不决。
加上当时情况也比较复杂,陈独秀到延安还有很多阻力。毛主席知道后专门召集众人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很多人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陈独秀虽然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但当时已经脱离组织,况且陈独秀和我党之间还存在路线上的分歧。

毛主席听完大家汇报后,对大家表示,陈独秀当然可以来延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谁也无法否定。不过毛主席还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
一:陈独秀必须公开声明与“托派”脱离关系,承认自己的错误;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这三个条件看起来不难,不过当陈独秀看到这三个条件后,并没有表示全部同意,尤其是第一条,在陈独秀自己看来以前的探索并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给后人起到了有意的借鉴。对于在历史长河中的先行者来说,在黑暗中寻找出路,本就是困难的,所做过的事情,所作出的努力,所犯下的错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陈独秀终于下定决心在1938年8月到重庆江津定居,此时陈独秀已到花甲之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1939年2月,毛主席得知陈独秀病重后,再次让周总理去江津看望陈独秀。两人见面后,周总理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陈独秀也表达了自己对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感谢,在谈话中周总理希望陈独秀可以考虑主席的建议,回到延安。
不过这次陈独秀明确表示了拒绝,对周总理说:“守常死了,延年死了……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最后对周总理说:“不去了,替我谢谢润之。”对当时的陈独秀而言,朋友、孩子都离他而去,内心何其孤独。终于在1942年5月27日,在贫困交加中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当陈独秀去世的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后,毛主席喟然长叹。这也成为主席一生中的一大憾事。陈独秀是毛主席革命的领路人,对毛主席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独秀先生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文人家庭,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陈独秀先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当时大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普通民众负担越来越重,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国家。

戊戌变法失败对陈独秀刺激很大,使他彻底看透了腐朽的清王朝,从此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后,陈独秀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随后前往日本留学,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新青年》以民主和科学为纲领,向封建帝制和封建文化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后来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下,把《新青年》编辑部搬到了北京,随着其他文化巨匠的加入,新文化运动的烽火迅速传遍全国。当时只有18岁的毛主席在北京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了陈独秀,他感到兴奋异常,主动向陈独秀说道:“仲甫先生您好,我叫毛泽东,我是《新青年》的忠实崇拜者!”在初次见面中,陈独秀给毛主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后,毛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说陈独秀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全民巨大的愤慨,以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随即爆发,短时间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响应,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中,陈独秀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见陈独秀先生在这场运动的伟大贡献。
“五四运动”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慌不择路逮捕了陈独秀,很来在广大学生、工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营救下成功出狱。这次牢狱之灾使陈独秀看清了北洋军阀的腐朽与落后,决心用暴力手段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获救不久后,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南下前往上海,两人共同约定建立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伟大的约定,即将开始一个新时代。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毛主席逐渐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不过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人逐渐开始走不同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主席和陈独秀之间的分歧逐渐扩大,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陈独秀表现出过分理想化,认为只要足够妥协,国民党就会高抬贵手。而毛主席认为,在革命斗争中,妥协只会换来更大的失败,用毛主席的话说:”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判断完全正确。

此后二人彻底走上了不同道路,毛主席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而陈独秀走上了研究“托洛茨基主义”,因为研究“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被国际共产主义开除党籍,加上在革命中挚友、亲人接连牺牲,对陈独秀本人造成了最大打击,意志开始消沉。即使如此,陈独秀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直到1942年5月因病去世,在去世前把儿子陈松年叫到身边,希望儿子可以把自己的遗骨带回老家,漂泊这么多年,他想落叶归根。陈独秀前半生辉煌,后半生凄凉,但他始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转自
厚德文史
            1939年陈独秀病重,周总理赴江津探望,陈留言“替我谢谢润之”                                                         2022-01-15 18:39                    
                                        1932年10月,陈独秀因发表反蒋抗日的文章,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陈独秀在友人的营救下出狱,出狱后的陈独秀极度迷茫,当时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陈独秀内心已经没有了方向。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可以选择前往延安,继续为革命奉献自己的力量。陈独秀出狱后,林伯渠曾劝说陈独秀前往延安,不过陈独秀并没有明确表示想回到延安,此时陈独秀内心犹豫不决。
加上当时情况也比较复杂,陈独秀到延安还有很多阻力。毛主席知道后专门召集众人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很多人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陈独秀虽然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但当时已经脱离组织,况且陈独秀和我党之间还存在路线上的分歧。

毛主席听完大家汇报后,对大家表示,陈独秀当然可以来延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谁也无法否定。不过毛主席还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
一:陈独秀必须公开声明与“托派”脱离关系,承认自己的错误;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这三个条件看起来不难,不过当陈独秀看到这三个条件后,并没有表示全部同意,尤其是第一条,在陈独秀自己看来以前的探索并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给后人起到了有意的借鉴。对于在历史长河中的先行者来说,在黑暗中寻找出路,本就是困难的,所做过的事情,所作出的努力,所犯下的错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陈独秀终于下定决心在1938年8月到重庆江津定居,此时陈独秀已到花甲之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1939年2月,毛主席得知陈独秀病重后,再次让周总理去江津看望陈独秀。两人见面后,周总理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陈独秀也表达了自己对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感谢,在谈话中周总理希望陈独秀可以考虑主席的建议,回到延安。
不过这次陈独秀明确表示了拒绝,对周总理说:“守常死了,延年死了……我这个人又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何必弄得大家无结果而散呢。”最后对周总理说:“不去了,替我谢谢润之。”对当时的陈独秀而言,朋友、孩子都离他而去,内心何其孤独。终于在1942年5月27日,在贫困交加中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当陈独秀去世的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后,毛主席喟然长叹。这也成为主席一生中的一大憾事。陈独秀是毛主席革命的领路人,对毛主席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独秀先生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文人家庭,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陈独秀先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当时大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普通民众负担越来越重,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国家。

戊戌变法失败对陈独秀刺激很大,使他彻底看透了腐朽的清王朝,从此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后,陈独秀看到了中日之间的差距,随后前往日本留学,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返回上海,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新青年》以民主和科学为纲领,向封建帝制和封建文化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后来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下,把《新青年》编辑部搬到了北京,随着其他文化巨匠的加入,新文化运动的烽火迅速传遍全国。当时只有18岁的毛主席在北京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了陈独秀,他感到兴奋异常,主动向陈独秀说道:“仲甫先生您好,我叫毛泽东,我是《新青年》的忠实崇拜者!”在初次见面中,陈独秀给毛主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后,毛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说陈独秀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全民巨大的愤慨,以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随即爆发,短时间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响应,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中,陈独秀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可见陈独秀先生在这场运动的伟大贡献。
“五四运动”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他们慌不择路逮捕了陈独秀,很来在广大学生、工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营救下成功出狱。这次牢狱之灾使陈独秀看清了北洋军阀的腐朽与落后,决心用暴力手段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获救不久后,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南下前往上海,两人共同约定建立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伟大的约定,即将开始一个新时代。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毛主席逐渐加深了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不过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两人逐渐开始走不同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主席和陈独秀之间的分歧逐渐扩大,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陈独秀表现出过分理想化,认为只要足够妥协,国民党就会高抬贵手。而毛主席认为,在革命斗争中,妥协只会换来更大的失败,用毛主席的话说:”只有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判断完全正确。

此后二人彻底走上了不同道路,毛主席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而陈独秀走上了研究“托洛茨基主义”,因为研究“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被国际共产主义开除党籍,加上在革命中挚友、亲人接连牺牲,对陈独秀本人造成了最大打击,意志开始消沉。即使如此,陈独秀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直到1942年5月因病去世,在去世前把儿子陈松年叫到身边,希望儿子可以把自己的遗骨带回老家,漂泊这么多年,他想落叶归根。陈独秀前半生辉煌,后半生凄凉,但他始终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转自
厚德文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2:24 , Processed in 0.00814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