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军学曹操巧设冰墙,徐向前苦无对策,一老农献计:川军怕打屁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02:00: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川军学曹操巧设冰墙,徐向前苦无对策,一老农献计:川军怕打屁股                                                         2022-12-28 02:00                                       
一、危急关头,徐向前一锤定音
“冲破漫川关,从大别山走到桐柏山,再从桐柏山走到伏牛山,然后翻越秦岭。”
1932年10月到12月,面对敌人的第四次重兵“围剿”,身处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死守苏区打阵地战,结局只能是全军覆没,数万人分散为零打游击,部队又无处可藏,最后只能被各个击破。
怎么守,怎么打,四方面军内部经历了一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漫长争论,却始终没有结论。
关键时刻,一向不爱说话的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却在大别山的最后一场军事会议上做了最为强硬的发言:
“不能坐以待毙,等着来敌人消灭,留下两个有战斗力的师坚守苏区做内线斗争,主力必须跳出包围圈,去外线作战,未来找机会再打回来。”

徐向前是清醒的,他知道两帮人争来争去的矛盾点是什么。部队的同志考虑的是保留战斗力,只想着突围。而苏区的同志舍不得根据地,在乎的是辛苦攒下的革命家底,所以坚持死战到底。
徐向前初到大别山时,打了不少胜仗,但还是被苏区的同志告了一状,还差点被撤职,理由就是他诱敌深入的战法,给根据地的百姓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也正是有之前的经历,所以徐向前知道要解决问题,就要两边不得罪,也要两边都得罪。他坚持部队突围,也力排众议,一定要给苏区留下部队与敌人斡旋。
不偏袒,不徇私,一切为大局着想,徐向前这一次的决定,挽救绝境中的红四方面军。这一次拍板,也足以和他长征时说出的那句“红军绝不能打红军”相提并论。
之后,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果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在鄂豫陕三省边界上来回徘徊,走一步打一步,打一步绕一步,把身后的追兵折腾是晕头转向,叫苦不迭。
不过虽说胜仗打了不少,但是连续50多天的转移和行军,无疑是一场艰难的“长征”。因为缺少必要的后勤保障,让红军遭遇了较大的非战斗性减员,部队的士气也出现波动。

“我们这是要到哪里去?”“能不能打回鄂豫皖老根据地?”“漫无目的地瞎跑什么时候才是截止?”这些疑惑,开始弥漫在战士们的心中,也困扰着很多红四方面军的高级指战员。
身后敌人死咬,再回到鄂豫皖根据地无疑是自投罗网,也会加大苏区同志的抗争压力。2万主力红军到哪里去建立新的根据地,这成为了红四方面建军之后第一个关乎生死的大难题。
二、四川是个造就英雄的地方
蜀地是汉高祖刘邦起兵夺取天下的地方,这里靠着汉中平原,粮产丰富,兵源充足,又有秦岭、巴山天堑作为屏障,堪称兵家必争之地。
而自从进入军阀混战的时代后,几乎与世隔绝的四川也没有太平过,甚至可以说是彻底乱了套。
刘文辉、刘湘、刘存厚、杨森、田颂尧、邓锡侯、李佳钰、罗泽州,这些军阀势力各自割据川地,明争暗斗,相互攻伐,个个都有统一四川的野心。

这个混乱的时期,在当时被称为“八王分川”。
也就在红四方面军因为反围剿而被迫放弃鄂豫皖根据地时,四川这边也打得不可开交。刘文辉和刘湘叔侄俩为了争夺一个成都彻底撕破了脸皮,不顾家族族长的调解而大打出手。
二刘在川军各系中实力最强,他们的战争也实际决定着四川未来的命运。也正因如此,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其他川军诸侯们也是纷纷站队,派遣部队加入到这场混战之中。

川北老牌军阀田颂尧,起初想和刘文辉合作,两人强强联合组成同盟。但刘文辉做事却不地道,暗地挖了田颂尧的墙角,搞走两员大将,还抢他的兵工厂。
田颂尧气急败坏,随即暗地里联合刘湘,搞了一出临阵跳反的大戏。
为了彻底搞垮刘文辉,田颂尧也是倾其所有,把主力全部派往了前线支援刘湘,只留下了一些老弱镇守后方 。

田颂尧倾巢而出,和他地盘挨着的军阀刘厚存急了,赶忙写信劝告:“你把兵都调往成都,红军要是来了,我俩都得完蛋。”
对于刘厚存的顾虑,田颂尧倒是满不在意,在回信中回复到:“区区之灾,何以费心”。
在田颂尧看来,此时的红军面临围剿自身难保,根本没有胆子入川。而且川中有句古话:“雄鹰双展翅,难过巴山顶。”此时正值寒冬天气,鸟进山都得冻死,红军怎么可能翻越蜀道进入四川。
但田颂尧绝对不会想到,正是他的这种轻视,彻底向红军敞开了四川的门户。
12月10日,红四方面军在陕西小河口召开军事会议,鉴于川中内乱,川北防御薄弱,决定前往川陕交界建立根据地。
12月19日,徐向前亲自部署入川任务,把开路先锋的任务交给了自称“天生敢死队长”的许世友,红军开始翻越大巴山天险。
一些当地老百姓得知消息,拦住红军的先头部队就不让走,一边流泪一边劝:“冰雪封山,大巴山上全是悬崖峭壁,根本没有路,你们上去是在找死啊!”
许世友:“我们红军连死都不怕,还怕一座大巴山吗?”
单衣草鞋,4斤炒面,这是红军战士们唯一的后勤保障。没有路就一边走一边凿,然后用稻草铺着防滑,晚上睡觉就裹着背包上的油布取暖。很多的战士扛不住疲惫,睡着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李白诗中的蜀道难,也是真正的生命禁区,唯一通往这里的钥匙,是最为坚定的信仰。
只有真英雄,才能越过蜀道!
三、没有人比四川人更了解川军
田颂尧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会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大巴山南麓。

他更不会想到的是,仅仅几天之内,他的后方守军就彻底崩盘了。而制造这一局面的,除了红军,还有怒发冲冠的川北百姓。
田颂尧人称“坐地虎”,在四川割据多年,穷兵黩武,对老百姓更是肆意剥削,各种巧立名目强迫交税。他设立的80多种税目中就包括煮饭的“搭钩捐”,上厕所的“茅厕捐”。
川北百姓对田颂尧恨之入骨,骂他:“自古未闻粪有税,如今只有屁无捐。”
民怨沸腾,田颂尧倒是无所谓,甚至公然对外宣传:“杀人可恕,欠税难容。”
当红军进入田颂尧的地盘后,轻轻松松便解决前面几个县城的守军。为了保护老百姓,徐向前也是特意给部队下达了死命令:不进店,不占屋,露宿街道,不许惊扰百姓。

在川中百姓的传统意识中,当兵的都是要“吃人”的,所以当他们看到爱民如子的红军后,彻底被震惊了。
老百姓们纷纷涌到街头,敲锣打鼓地欢迎红军,那些常年吃不饱饭的人家,也都端着茶水出来款待英雄的部队。
秉持兵贵神速的原则,徐向前并没有让刚刚翻越“生死天堑”的红军做过多的休整,而是三路齐发,向川北全面进军。老百姓们也是主动当起了向导,为不熟悉地形的红军开路。
这个时期的川军战斗力参差不齐,以“双枪兵”居多,抽大烟,个头矮小。面黄肌瘦。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川军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难缠,善于山地战防御,而且机灵,鬼点子也多。
四方面军头等主力团27团,冲在了全军最前面,并率先向川中险要尖子山发起了突袭。
按道理讲以强打弱,以暗打明,红军是占了优势的。但是川军的反应也很快,凭借着地形展开防御,一下也让27军前进不得。
正巧当时天降大雪,驻守尖子山的川军19旅旅长杨选福灵机一动,让士兵朝着山下陡崖险坡泼水,积水很快就结了冰。一道冰墙从天而降,让进攻的红军措手不及,站都站不稳,只能后撤。

泼水为冰,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战法,被川军学了去。打了半辈子巧仗的徐向前听说之后,也是啧啧称奇,想不出破解之法。
拿不下尖子山,徐向前虽然心急,却也没有办法。关键时刻,老百姓再次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一位老农找到徐向前,非常有底气的说到:“别看川军前面打着凶,其实顾头不顾腚,没有全局观念,就怕打屁股,绕到后面去打他们,保准成功。”
没有人比四川人更了解川军,徐向前听从老农计策,命令前线部队佯攻山前,主攻后方和侧翼。
山上川军原本以为高枕无忧,突然听闻四方八方都是枪响,不知红军会从哪里打上来,吓得全无斗志,四散奔逃。
红军依靠“打屁股”这一招绝学,在之后的各大战役中屡试不爽,把斗志薄弱的川军打得节节败退。

民心所向,无往不胜。
徐向前名震川北,红军一路势如破竹。川军那些军阀头子各个心惊胆裂,生怕哪天红军冲进了自己地盘,当了俘虏。
徐向前的成功,逼出了近代史上川军第一次携手对外,四川也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7:16 , Processed in 0.0077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