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特征和鉴定方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7 18:20: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特征和鉴定方法                                                         2021-10-27 13:09                    

       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成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釉面呈现出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呈色。然而窑变主要是氧化铜的呈色,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本出自偶然,由于呈色特别,又不知其原理,只知经窑中焙烧变化而得,因此自古称之为“窑变”。清代窑变红釉瓷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而专门生产。尤其是景德镇的窑变红釉,从一开始的只任其器物在窑中烧制,釉面自然流淌变幻,根本不知出窑后的呈色效果,到虽然任其釉面流动变化但已经能够人为地配制釉料,控制火候,可以说基本上掌握了窑变的规律。
一、雍正时期窑变红釉瓷器
雍正时期窑变红釉特征:雍正皇帝特别喜爱仿钧瓷,随着社会的稳定繁荣和皇帝的重视,都促成了窑变红釉瓷器的创烧与后来的发展。这一阶段窑变红釉瓷器的胎骨由于瓷土淘选得细致,呈现出极为坚密、精细的特点,胎色洁白。大型器物的胎骨也较薄,不显厚重感。
瓷釉上,雍正时一般为蓝色大于红色的面积,蓝色的部分有的呈大块的火焰状,谓之“火焰青”,红色的部分谓之“火焰红”。蓝色部分有的呈丝絮状不规则地分布于器表,亦有少数器物通体呈红色,其间分布有零星的蓝紫色斑点或条纹。此时的窑变红釉模仿钧窑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器物口沿处多为酱黄色或月白色,少数器物口沿为白中夹杂有浅蓝色的条纹。器物口沿内壁处多为蓝与月白相间或酱黄色釉。在有附加堆纹的器物表面突起部分多呈褐色或白中闪黄色。官窑器底施以芝麻酱色釉,颜色或深或浅,有的施釉不均底部多处露胎。民窑器底多施以黄褐色釉。
雍正窑变红釉鉴定方法:雍正时期的窑变红釉器物施釉较厚,釉面多丰莹润泽,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光亮夺目。亦有少数器物光泽感较弱,显得比较凝重、浑散。釉面上偶见有细碎的开片纹理。器物底足处一般都经过磨平加工,胎釉交界处极为规整,没有垂釉现象。圈足露胎处多为浑圆的“泥鳅背”状。民窑器底部有明显的旋痕。雍正时窑变红釉瓷的款识多在器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或“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民窑均无款识。
清雍正窑变仿钧螭耳盘口瓶

二、乾隆时期窑变红釉瓷器
乾隆前期的封建社会经济继承了康熙、雍正时期打下的基础,依然呈现比较繁荣的面貌。后期逐渐有所衰落。乾隆皇帝本人精于古玩鉴赏,尤其对瓷器情有独钟。帝王的喜好当然对于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又出现了唐英这样精通业务忠于职守的督窑官进行管理。诸多因素使得乾隆时期的瓷器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鼎盛。
乾隆时期窑变红釉特征:乾隆初期器物的胎骨基本上沿袭了雍正时的特征。后期,胎质的坚硬、精细和洁白程度比雍正时略显逊色,胎壁也稍厚一些。民窑器物的胎质有很多都可与官窑相媲美,但也有一部分质量较差。
乾隆时期窑变红釉鉴定方法:乾隆早期窑变红釉尚能保持雍正时红蓝色交织变幻的特点,随后演变为红蓝面积相等或红色大于蓝色的面积,但达到了模仿钧窑的预期效果。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器物口沿处以及底部的釉色与雍正时期基本一样。
此时窑变红釉无论是在施釉还是在釉面精细程度上,以及在修胎的规整方面,均与雍正时期相差无几。乾隆后期圈足露胎处略有棱角突起。
乾隆时器底处多见“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阴刻款,少数见有六字两行篆书款。民窑一般都无款识。
清乾隆窑变釉双卷草耳瓶

三、嘉庆、道光时期窑变红釉瓷器
嘉道时期的封建社会经济是由盛及衰的转折点,瓷器的生产也随之走向了下坡路。嘉庆前期社会较稳定,瓷器生产仍能维持较高水平。以后,制瓷工艺虽沿袭前期做法,但制作逐渐粗糙,失去章法。从整体来看,瓷器的胎质、釉质、品种各方面都较前朝有了些退步。
嘉庆、道光时期窑变红釉特征:窑变红釉瓷器的胎骨较乾隆时有所变化,稍显得粗松了一些,洁白程度上也差了一些,器物胎壁较前朝略显厚重。总体上讲,民窑胎质较为粗糙,官窑瓷胎在这些方面也比不上乾隆时期。
嘉庆、道光时期窑变红釉鉴定方法:从瓷釉上看,嘉道时期的窑变红釉红色的面积较乾隆时更大,蓝色的面积则更小。亦有部分器物呈现蓝、紫、红、草绿、月白等多种颜色融合交织的效果。但仍有少数例外。里口部分多为浅蓝或蓝红色交织的釉面效果。底部仍施以黄褐色釉,施釉较为均匀。少数器底露胎无釉。
釉质较乾隆时稍差一些,釉面同样光亮润泽,器表偶见有细碎开片纹。此时的施釉工艺较乾隆时有了极大的差距,器底垂釉现象特别严重,一般采用后修胎的方法,因此在底足部分普遍出现缺胎少釉的现象。
嘉庆窑变红釉瓷的款识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阴刻款。道光时多见“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刻款或楷书款。民窑一般都无年款装饰。

清道光窑变仿钧石榴瓶
四、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窑变红釉瓷器
咸丰至宣统时期的瓷器烧造水平进一步陷入了低谷。仅有光绪朝瓷器制作工艺较有起色,但也无法与雍正、乾隆时期相提并论。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窑变红釉特征:这一时期窑变红釉瓷的胎骨显得更为粗松,器壁更加厚重,击之有“嘭嘭”的浑厚声感。有些官窑器物底足处呈现淡淡的“火石红”斑,民窑器胎骨多为灰白色或白中闪黄色。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窑变红釉鉴定方法:瓷釉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的蓝色几乎不见,甚至变为全红色。有的器物仅在口沿内部留有不规则的蓝色或紫色窑变痕迹。由于烧制时釉面流动性大,在器物口沿以及棱角釉面稀薄处多呈现月白色或白中闪黄色。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釉面演变为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一个窑变品种。民窑器中有些小件文具釉面变化丰富,类似于乾隆朝,但其釉质和胎质方面远不及乾隆。器底酱釉呈黑紫色,施釉均匀。
窑变红釉瓷的表面施釉更厚一些,均超过了以往。有些小件器物如观其断面可发现釉的厚度几乎接近于胎骨的厚度。釉面上普遍分布有极其细碎的开片纹,并且“崩茬”现象极为严重。除光绪、宣统朝外,其余官窑器表釉色暗淡,光泽感较差,釉色普遍不及以往艳丽,稍有灰暗。民窑器物釉质粗糙,还常见有气泡。这时期垂釉现象依然严重,也要进行后修胎,出现缺胎少釉现象。
款识方面,咸丰年款为“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两行楷书刻款。同治时为“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阴刻款。光绪时为“光绪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或“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三行楷书刻款。宣统时为“宣统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刻款。但这一时期的年款一般和前期相比均比较少见。
清晚期景德镇窑窑变釉观音瓶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珠山八友瓷板画玩玉款瓷器维新鉴赏交流(ciqi1968 阮老师) 收藏是心灵的满足因为拥有,所以满足;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和幸福。当我们得到并拥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时,我们是很满足的,我想没有几个人是不满足的。拥有带来满足,这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最直接方式。
收藏比权力更容易让人得到真正满足。权力带来恭维式的尊重,很显然,权力者并未得到对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对方只是为利益迫不得已,甚至对方在心里压根看不起权力者,双方只是一种短暂的交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9 14:27 , Processed in 0.0077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