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小文院士:一袭布衣一双布鞋,每日一斤二锅头,上课也带酒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08:2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小文院士:一袭布衣一双布鞋,每日一斤二锅头,上课也带酒壶                                                         2021-04-30 11:32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君不见》以饮酒放歌之事道出了快意人生的豪放气概,很多人都会他的洒脱而产生羡慕之意。
“酒”这个东西自从人类发明之后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如何看待那就是看什么样的人喝酒,李白喝酒能作诗,杨贵妃喝酒能助兴,将士喝酒沙场上尽展豪情,也有的人把喝酒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李小文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如果不了解李小文的人看到他时,只不过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一袭布衣一双布鞋,简直是平民得不能再平民的一个人物,而且他每天一斤二锅头,甚至上课都带着酒壶,任谁也想不到这样平平无奇的嗜酒人物竟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地理届的泰斗!
中科院的“扫地僧”
“扫地僧”是寺庙中最普通也是最低等修行的僧人,但在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中是一位“神人”一般的存在。当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个江湖绝世高手大打出手时,无人敢去阻拦,突然出现了一个扫地僧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两位高手的武斗。
从那之后“扫地僧”就不单纯是字面上的意思了,相反的是一个绝世高手隐匿于世的形容词,这样的人物通常出现在小说中,按理说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然而,2014年的一天,现实版的“扫地僧”在网络上浮出了水面。
照片上一位身形削瘦的小老头,头发已经花白并且蓄着胡须,身上一袭布衣,还穿着一双布鞋,他坐在课桌前拿着稿子似乎在演讲,任谁也想不到的是就这样一个看着朴素又普通的老头竟然是中科院的院士!

一说到院士在人们的印象里都是西装革履,带着眼镜、气质斯文的模样,而眼前的这位完全是不修边幅的打扮,走在人群中都不抢眼,更别说与院士搭边了,但他就是中科院的院士,遥感地理届的泰斗——李小文。
当这张照片被在网络上转发时,网友吃惊的同时,对李小文也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人都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这个其貌不扬的老者竟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地理学家,因此被誉为中科院的“扫地僧”,李小文瞬间成为了“网红”。
然而,走红的李小文院士并没有因带上诸多的“光环”而发生什么变化,相反对这样的炒作让他感到烦恼,扰乱了他正常的生活,他更喜欢自己平静的生活,平时搞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没事的时候再来点二锅头,这才是他喜欢的快意人生。
六十分万岁的学习成绩
以李小文院士的身份,很多人都会以为他上学时必定是个“学霸”级别的人物,然而恰恰相反,他上学时只是刚刚及格,看到这里都会认为他只是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成为院士是后天努力,而实际上他得六十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

李小文1947年生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但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对李小文的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并且在4岁时就把他送到了小学读书,成为班上最小的一名学生。
别看他岁数小,但却非常聪明,甚至聪明过了头。别的孩子都为打一百分而努力学习,他却显然格外的顽劣,认为考试及格就可以,分数多了纯属浪费。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他都算好分数,够60分就交卷,这让家长和老师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平时里其他同学都在勤奋读书,而他也在勤奋读书,读的却是课外书,他涉猎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他感兴趣的内容都会去学习、去探索,甚至特别喜欢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并且以“黄老邪”为自己的博客名,和学生的交流群取名为“桃花岛”,可见他对武侠人物的喜爱。
而在性格上,李小文认为自己很像“令狐冲”,并且他也喜欢那种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的侠士之风,实事上李小文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他外表看似不羁却有着侠者的风骨,而这种性情也是与生俱来的,上学时“六十分万岁的成绩”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潇洒随性的性格决定了生活上的习惯,李小文非常喜爱喝酒,而且只喝二锅头,每天一斤,甚至在给学生上课时都会来上那么一口,如此的为人师表有人担心他会误人子弟,但结果却正好相反,李小文教出来的博士和硕士生达到160多人。
他教学生正如他平时的为人一样不拘一格,他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教无类”。他对学生没有什么“挑剔”,不分什么三六九等,只要有学生愿意跟他学,他就愿意带,再加上他洒脱的性格让学生们对他感觉即亲切又敬仰。
而在教学方法上他更喜欢“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而且他还擅于挖掘学生的天分,采用打赌的方法激励学生自觉奋进,攻克难题,本来是很严肃的学术研究却因为打赌而变成了励志的“游戏”。
与其施加给学生压力,不如让学生自我努力,这样在学术研究上才会更加的勤奋和努力,听别人再多的鼓励不如自己振奋起来潜心研究,这样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不承认李小文院士在教书育人上也是潇洒随性、气度不凡。

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有人评价李小文“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这句评价非常中肯而又准确,李小文也确实是这样的人,他随性的生活习惯使他的思维也极其活跃,这也是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极高造诣的主要原因。
李小文院士进行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且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被认为是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的里程碑系列理论,因此而被誉为“遥感科学泰斗”的美名。
经他多年研究而写下的学术论文、著作等达到160多篇,其中有28篇被SCI收录,38篇SCI引用557次,44篇被EI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可以看出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公认的遥感地理科学家。
可以说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科研成就硕果累累,他用侠士一样的豪情书写着自己的科研人生,他爱学术研究,也酷爱喝酒,一生洒脱随性,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在2015年1月10日李小文因病去世,这世界上再无“扫地僧”了。

小结
文人有风骨、侠士有豪情,李小文院士活出了真实的自我,他没有被那些美丽的光环所“压制”,反而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他在科学界上被誉为泰斗,而在精神上却过着“侠士”一样的生活,他的随性与洒脱是现代人很难逾越的鸿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现代很多人以饮酒为乐、以酒浇愁,换来的只是一时的欢愉,真正能够用酒写出豪放人生与风骨的,古有李白,如今只有李小文吧!
参考资料:《将进酒·君不见》《逝者|“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世间再无“扫地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2:55 , Processed in 0.0077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