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纳兰词为何那么凄美?只因他洞察人性,明白人心无法如初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13:08: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纳兰词为何那么凄美?只因他洞察人性,明白人心无法如初见                                                         

2021-11-21 09:31                    
                     词在宋朝之后,逐渐被散曲和小说取代,后来的文人也逐渐移情别恋,对词不是很上心,明清以来,因为出版业的发达和白话文的盛行,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词越发的颓废。

但是,清朝初年,在词坛之中,却出现了一位享誉文坛的词人,被后人评为国初第一词手,他名字叫纳兰性德,是清朝康熙时期权臣纳兰明珠的儿子,隶属满洲正黄旗,家族和皇室早在皇太极时候就有联姻。
顺治十一年,纳兰性德出生于京师,后来拜大儒徐乾学为师,徐乾学又是明末大儒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则是著名的文坛翘楚,顾炎武曾一度因为反清而入狱,后来拒绝出仕清朝。

堆砌这么多资料,就是叙述一下纳兰的前期经历,这样的天皇贵胄,死后应该生来就是享乐,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人间疾苦的,但是他的词苍凉悲愤,文字彷佛从历史中走来,落在现实当中,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哀怨、忧怜。
也正因此,纳兰词从问世就开始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先从300多首词几乎都是精品,这位天才的词人的人生际遇本来很好,但是先是他的妻子因为难产而死,随后没几年自己也悲伤而亡,年龄定格在了30岁。

出身富贵人家、满人、一身才华、多情而又命运坎坷,这一些都成了增加他光环的推手,多重身份也不影响他文坛的成就,大家熟知的纳兰词,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曾经在网络上,这句话被刷屏。
这首词是《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从题目看就是一首咏史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之所以受到追捧,在于这短短篇章,字字都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所有的读者,都感觉,人生就是这样子,复杂的人性和多变的社会,最后扭曲了纯洁的友谊、爱情、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纳兰性德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

词中用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仿佛杨贵妃隔着千年,在向词人倾述,她所希望的不过是比翼连枝,这也是当初明皇承诺给的,但是谁知道,可以为她一骑绝尘的唐玄宗到了马嵬坡,就送来一根白绫,回想起,骊山华清池旁,含情脉脉、郎情妾意的缠绵,方才明白,眼前这个人不过是个薄幸郎,比翼连枝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词人采用倒叙的方法,把故事放在末尾,首句就直抒胸臆,写出自己的看法,后句引申,人心易变,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句华丽的谎言,时候到了,一切都是等闲,哪怕泪雨淋铃也不过自作多情而已。

纳兰性德的成就在于他洞察人性,哪怕他自己是个情种,他明白人心如何变化,凡是变化都会装入时空幻境不一样而一语带过,而读者的共鸣来自纳兰性德的感叹,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还要什么哀愁的呢?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2:02 , Processed in 0.0075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