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霍去病其实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了匈奴的一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6 03:2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霍去病其实被历史低估了,他发现了匈奴的一大弱点:战略机动性差                                                         2021-10-10 23:10                    

                                   
  导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其中朝代更迭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钦佩的名将。大家都知道  汉武帝时期,有两名大将——卫青和霍去病。谈到这两位我们总会想到与  匈奴人之间的战争。因为这两位将军的一生都是在与匈奴人作战,并且每次也都是  凯旋而归。今天就来讲讲关于霍去病在击败匈奴人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虽然褒扬名将对击败匈奴做出的贡献,但我们也一直在忽略这些名将本身的战略眼光作战方式等等一系列主观因素。然而这些才是取胜的关键,要知道历史上作战武器先进的朝代不止一个,名将不止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不止一个,为何只有霍去病是千古名将

霍去病在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而这主要归咎为霍去病本人优秀的作战眼光与作战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他精准把握了匈奴人的弱点,并对此给予致命一击。
下面我们还要来介绍霍去病三个军事上的优势:首先,汉军有军事武器上的优势。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制铁业世界发达。当时的西汉军队都配备了先进的刀、剑、盔甲、弩箭等精锐武器。而那时的匈奴只有一些简单的青铜兵器,甚至有的武器还是用石头做的。比较之下,匈奴人的武器的确是远远落后于汉军。

霍去病具有远距离作战的经验和优势。霍去病一直在军事上也具有很大的天赋,他擅长大规模远距离作战。他在河西战役与漠北战役上都利用自身优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河西走廊一战,霍去病率领数万精兵迂回作战,其中距离跨越数千里。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距离作战。漠北之战霍去病如法炮制,一战斩首七万人,大胜而归。
霍去病敢于用这种大胆的作战方式,可以说是出色的情报能力给的勇气。霍去病的军队无论走到哪里,从来不会迷路。他很善于找到一个好的引路向导,亦或者找一个认识路的匈奴人。知道霍去病这三方面的优势以后,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地判断其他方面的优势。

首先有一个误区,我们通常认为匈奴军队的机动能力很强,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匈奴人的确更熟悉自己的地盘,也更善于骑马作战,还更善于逃跑。然而这些都只是作战的战术,并不等于作战的机动性。
正相反的是匈奴人战略机动性极差,差到拖家带口作战或者是盘踞在一个地方,一旦被汉军发现,跑都跑不掉。并且也越是游牧民族越容易遭到攻击

要知道匈奴人一直都很落后,还处于“全民皆兵”的时代里,并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后勤供给的尤其是食物,还是自己部落妇女和老人供给的。当匈奴男人外出作战时,他的妻子和孩子甚至是老人就赶羊提供奶制品。这就相当于匈奴人每次作战,都是带着全家老小一起移动的。
因此汉军一旦发现他们,那就是一个家庭被摧毁,而不单单是一个士兵被杀害。这样匈奴军队是很容易陷入绝望的境地的。而当一个匈奴部落处于防御阶段时也很危险,要知道他们的速度依赖于牛羊的行走速度。这就大大限制了他们的作战速度和方式。

另一方面汉军骑兵又有什么样的优势呢?首先最明显的是作战方式。汉军补给不靠牛羊,作战区域不限,也不缺乏食物。因此作战机动性很高。其次是汉军有组织有部署,专业性上比匈奴军队强很多。
因此当匈奴军队慢慢移动时,霍去病就可以带领军队实行精确打击。而优秀的情报能力更是可以让汉军更快地击败匈奴军队。事实上卫青也常采用这种方式,但是明显他不如霍去病更为大胆准确。

结语:但是匈奴人也不是傻子,打仗打多了也就注意到了这些缺点。匈奴人开始提前准备粮食供给拉长战线。并且不会聚集老弱病残,力图提高作战机动性。
因此后期情报工作上很难再找到匈奴的大本营,因此汉武帝后期,作战难度大大上升了。然而不论怎样,霍去病的确是数次击败匈奴,为汉武帝巩固国家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担得上绝代名将这个称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0 10:52:33 |只看该作者
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6:56 , Processed in 0.0092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