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皇帝去一官员家吃饭,看到桌子上的菜,皇帝:你以后做我儿的老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9:11: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皇帝去一官员家吃饭,看到桌子上的菜,皇帝:你以后做我儿的老师                                                         2021-11-06 06:33                    
                                  古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姬昌提拔姜子牙,周国就不一定能灭殷商;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可能就没有诸葛亮的出仕。可见“伯乐”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老师就是学生们的伯乐,人的一辈子,要是能遇到一位好老师,绝对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或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今天故事里的主角,就是一位好老师,甚至被乾隆帝称为“帝师元老”,他是谁呢?
朱轼,出生于公元1665年高安村前艮下的一户清贫人家(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他从小就是高安家喻户晓的人物。7岁就能作“八股文”的“破题”,被族中长老称为“千里驹”。30岁考中进士,当了潜江知县,因为他做事“清吏治,正风俗”,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朱轼认为,考察官吏,没有比奖励廉洁、惩办贪污更重要的,大家要禁止奢侈,他带头做示范,取消巡抚衙门的“行头”,精简仪仗队人数,生活用品够用就行,他治理的地方个个井井有条,在“治水”方面很拿手,名气越来越大。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南方爆发了严重的水灾,康熙帝十分担心,于是派朱轼去浙江亲自治理水患,同时还派去了自己最器重的儿子胤禛(雍正帝),希望他们共同合作,同时锻炼儿子的能力。

胤禛一到浙江立马去找总负责人朱轼,却三番五次没有见到他,十分生气——原来是朱轼太忙了,根本没空回府招待胤禛。胤禛来到了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到了满头大汗、忙前忙后的朱轼,顿生好感,怒气早就消散了。
胤禛加入了朱轼的队伍,两个人通力合作,忙日忙夜,灾情终于得到了控制,灾民也安排妥当了,胤禛准备回朝复命。这时候朱轼想起了什么,叫胤禛别急着走,去他家吃顿饭,向前些日子对皇子的疏忽道歉,胤禛同意了。

来到了朱轼家,胤禛很吃惊,他原本就是个不铺张浪费的人,没想到这位浙江巡抚更节俭,家具简单就算了,整个府邸里1个仆人都没有,当时朱轼的夫人还生病了,全靠女儿照顾。
上菜了,都是朱轼的女儿亲自下厨做的,菜很简单,粉丝、肉皮、笋子,最“富贵”的菜是一盘腊肉,还是老乡们给朱轼送的,朱轼担心皇子嫌弃这种菜,非常不好意思,胤禛内心感动,毫不怪罪他。

回到朝廷,胤禛向父亲康熙汇报完工作,马上盛赞朱轼一番,康熙知道了,立马将朱轼调来京城,拜为左都御史。等到胤禛上位,成为雍正帝,更加重用朱轼了,他让朱轼当儿子弘历(乾隆帝)的老师。
朱轼可不管你是不是皇子,非常严厉,甚至雍正帝都觉得有些太严厉了,心疼儿子,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意思是我的儿子教不教,都能做王,何必那么严厉。

朱轼回答:“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意思是教育好他,他未来就是尧舜那样的贤君;不教好他,以后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从此,雍正再也不过问朱轼是如何教育弘历的了。
弘历也没有辜负朱轼对他的苦心教导,当上皇帝以后,清朝是一片盛世,和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并称为“康雍乾盛世”,这一切绝对离不开好老师朱轼的教导。

朱轼历经了康雍乾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却一生不骄不躁,勤俭节约。72岁那年他安安静静离开了人世,乾隆帝御赐他“帝师元老”的称号。要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相信是一辈子的幸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7:15 , Processed in 0.0078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