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捷:让“精致化的技法训练”来得晚一些,请用深爱的童话,引领孩子写作文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09:4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家关注 | 何捷:让“精致化的技法训练”来得晚一些,请用深爱的童话,引领孩子写作文吧          2020-12-21 07:00                    

我们爱童话有多深?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大多数人是读着童话书、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童话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住进了我们的心房,我们的人生“产权”里,早就登记“童话”两个字。然而,究竟影响有多深?很难说。可以肯定的是—— 儿童最为骄傲的,就是童话般的思维,童话般的表达。

童话故事很高级么?如果胆敢和今天的“作文”相比,它会显得逊色许多。童话故事中,总有着让人“遗憾”的地方。例如:故事中的人,几乎是没有什么真实的名字,要么称呼他们的职业,要么就是他们的社会身份,哪怕只是因为着装也可以。例如公主、船长、小红帽、熊皮人……即便有称呼道姓的,也都是最常用的杰克、玛丽、小明等。英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菲利普·普尔曼为我们点出了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特点。是啊,就像那位白雪公主,谁都不知道她的名字,还有身边的七个小矮人,没有人懂得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真实身份,更不用说喊出名字了,他们只有同时出现,成为一个群体——七个矮人。
说白了,童话故事中都活着“纸片人”。

其次,童话中的时间,都是神秘兮兮的,总是“很久很久以前”拉开时间的大幕。故事中很少给出具体的时间,大多是:从前、有一天、很久很久以前……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习惯这样去说故事,去写时间。我在执教《麻雀》一课时,和学生介绍屠格涅夫写时间的方法——以事件代表时间,写的是“打猎回来”。同学们理解时很费力。可见,童话故事的写法,对我们的影响太深。

当代小学生写的“作文”在童话面前,最大的优越感莫过于“用技法写出的精致细节”。要知道,在童话故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优质的细节描写。不是没有,而是少得让人惊讶。许多故事没有做任何的铺张,就直接推动着情节快速发展。例如,今天公主死了,明天王子就来救她;今天刚结盟,明天就可以宣战;今天才相聚,明天就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在童话故事中,看不到对人物外形的塑造,对环境的描摹,对器物的刻画。只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名词。例如,这里是皇宫,那里是厨房,这里是城堡,那里是黑森林。关于人物塑造,也吝啬地突出最为显要的特征。例如,写白雪公主,就一句话:皮肤像雪一样白,嘴唇像血一样红……
偶然出现的人物对白,似乎也为的是推动情节。例如,格林童话中的《猫与老鼠是一家》。猫和老鼠共同获得一块猪油,而猫总共希望独吞。猫骗老鼠要去看亲戚,偷吃了猪油。回来后的对话中,老鼠询问时,猫谎称看望的亲戚叫“上面没了”。第二次偷吃,说看望的刚出生的孩子名字叫“去了一半”。第三次将全部猪油偷吃完的时候,说去看望的那个孩子叫“全部玩完”……这就是对白,简单,直逼核心,毫无遮掩地推动着情节发展。

从“作文”的角度看,童话确实称不上“好作文”。而这样简陋的故事,却显得尤为诱人。以至于我们过目不忘,口耳相传,像约定了一样,经由一代又一代人将其流传下来。每一个讲述者都在分享的过程中添加了自己的意识,把自己讲进故事中了。例如,那《猫与老鼠是一家》,我们会说:“看呐,猫是多么狡猾,而老鼠则是淳朴的。”到了最后,猫把老鼠吞进肚子里后,我们还会说:“瞧啊,这就是相信骗子的下场。”不同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对故事有着不同的加工方式。童话就这样被传播,被传承。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如此喜爱童话故事?故事中诱惑的魅力来自哪里?抛开那些美轮美奂的描写,故事简洁而紧凑的构思,就是让童话熠熠生辉的高光。
每一个流传下来的童话故事,都有精巧的构思。我相信,无论是民间生产还是专业创作,作者都将精力投放在对故事情节的创意上,这是童话的生命气场。相对而言,其他诸如人物外貌描写,环境铺陈,器物细部刻画等,显得不那么上心,因为情节足够支撑起整个故事了,削弱其他细节,更让情节深入人心。入心后,才能得到传播,故事也才获得永生。
童话故事一直在提醒我们: 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情节,创造故事最重要的是构思。

也许你看到此处,认为我们受童话故事的影响很深吧,依然是——真的很难说。在教学生写作文时,我们完全抛开了童话给予的启蒙,向着学生不擅长的地方执着深耕。细节!技法!我们要的就是“一次性写成作家”,也许知道这样的功利主义太过煞风景,我们同时强调——小学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要知道,能写童话的,就是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过说,学生是天生的作家。
如写人,作文中讲究对人物的外貌进行细致刻画;写景,提出按顺序写,动静结合写;写心情,提出了“写出变化”,写出“我的心儿怦怦跳”的复杂而激烈的情愫;写情感,花样最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总是有借无还的……当然不用还。以为在我们的意念中,一旦用了这些方法,就能一步到位把学生打造成文学家,一出手就指向写作的最高境界,就瞄准心中文章最美的样子。
就这样,童话故事被我们封存在记忆的黑屋里,它竭力呼唤我们回家,但我们已经听不见了。不管这些知识、技法是否被学生需要,教;退而求其次,不管是否被学生喜欢,教;再退一步思考,不管是否能够在“习作”阶段抵达,教。谁还去在乎当初读童话时的那份欣喜,也许那样简陋的童话故事才是破坏我们丰收的“蚜虫”,而我们全心全意要的是“葫芦”。

结果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是希望“直捣黄龙”,越容易消亡在盲目冒进的路上。面对写作学习的黄金阶段,没有教学生如何去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如何去制造一次故事中的冲突,如何去化解故事中出现的矛盾,如何以讲述推进情节……就好像拥有一部汽车,只进行外部装饰,却不安装发动机一样。而构思,就是写作的发动机,构思到位,故事可以简洁,简洁则成了一种故事语言的风格。
我想这个道理每一位母亲都能明白。孩子小的时候,夜里要起身喂奶。夜半的折腾无比艰辛,如果只是“因为需要”,是坚持不了多久的。而母亲却能在长时间在做到精准定时喂养,那是因为心中有爱。写作文也一样,如果只是为了用技法写而教技法,这样的练习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即便在写,也只是一个稻草人在风中舞动没有灵魂的躯体。只有让成长看得见,让作者感觉到自己构思的故事很特别,被人推崇,受人喜欢,才能产生“如同亲生”一般的喜爱,才有继续往下写的动力。

我们不知道故事童话故事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其实,它就是我们的动力源。童话故事告诉我们—— 循着故事的足迹起步吧,让学生从爱上故事,爱上写故事开始,让写作最核心的构思能力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主力。
还记得《青蛙王子》么?公主丢失了小金球,青蛙帮助公主找回,要求公主许下诺言。公主想要反悔,国王却告诫女儿要信守诺言。当青蛙和公主在一起时,青蛙成了王子,他们幸福地生活下去。多么离奇的故事,可以说作者将99%的精力用在构思上,而剩下的讲述,只要听一遍,就会终生难忘。所以,让我们把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构思储存下来,那才是真正的“笔力”。而我们崇拜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那种入木三分的刻画,至少从中学开始吧。让精致化的教学来得晚一些。

所幸,统编教科书中开始有了这样的教学意识。例如,一次习作题为《围绕中心意思写》。真希望这样切中构思的作文指导多一些,真希望如“写冷不用冷”“写说不用说”一类的“粗制技法”“保证好用”“确保有效”的干涉少一些。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用童话喂养他们。不如,就让他们在童话的母乳中继续汲养,从构思入手,减少精致化的技法训练,实现缓慢生长。

成长,需要最能润泽写作生命的养料。童话故事中,有我们所有的需要。
内容来源丨语文榕
本期编辑丨其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4:39 , Processed in 0.0080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