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首有关金谷园的绝句,繁华事散逐香尘,人间何处不伤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05:22: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首有关金谷园的绝句,繁华事散逐香尘,人间何处不伤神                                                         

2021-09-19 11:10                    
                          白居易和杜牧分别是中唐和晚唐的杰出诗人,他们的人生轨迹本无交点,但是毕竟都饱读诗书,而且还都在仕途中挣扎过,也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所以就会对一些问题有着相似的思考,更可能会关注相同的景物或人事。
比如白居易就写过一首《勤政楼西老柳》,短短20字,就抒写了百年的人世沧桑。而几十年后杜牧也写过一首《过勤政楼》,表达了对大唐盛衰的愁思,也算是对前贤的一种致敬。
这两位诗人虽然描写同一古迹,观点其实各异,又各自精彩纷呈,更让后世读者遐想无限。下面介绍两首有关金谷园的绝句,繁华事散逐香尘,人间何处不伤神。

和友人洛中春感
唐代:白居易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诗的大意是:别为早已消逝的金谷园中的月色而悲伤,也别叹息天津桥上春光不能长留。如果总是沉浸于往事,那么人间举目皆是忧伤。

金谷园是一座巨大的园馆,最早由西晋著名豪富石崇在金谷涧中修筑,园中曾发生过历史上有名的绿珠坠楼故事。金谷园后来毁于战火,虽然后世又进行过修葺,但最终还是找寻不到踪影。
天津桥是古代的一座浮桥,故址在河南洛阳的西南。隋炀帝迁都后,在洛水上修建此桥。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告诉人们,不要为了往事过分伤怀,而要振奋精神向前看,这也是人们凭吊古迹时,所应持有的态度。

诗人首先选取了两个极易牵动人们情感的意象,“
园中月、桥上春
”,又连续采用两个“莫”字,态度鲜明地劝慰人们,不必悲叹、莫要惆怅,人世间原本就是风云变幻、繁华易散。
石崇纵然富可敌国,最终也是灰飞烟灭;绿珠虽然青春易逝,但却永久地活在人们的心中。所以凡事应该辩证地思考,怀古伤今就容易多愁善感,需要理性和乐观地展望未来,才能快乐地活在当下。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诗的大意是:繁华往事,仿佛一缕香尘,飘荡无存;流水无情,芳草却年年迎春。薄暮时分,东风声声,啼鸟悲鸣;落花纷纷,恰似坠楼的绿珠。

杜牧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诗人,他才华卓越,文韬武略,更胸怀青云之志。杜牧在很多地方担任过刺史,每到一处都会寻幽探秘,游访历史古迹,并抒写自己的感悟,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怀古佳作,比如《泊秦淮》、《赤壁》等等。
诗人有一次路过金谷园,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全诗景中寓情,浑然一体,令人咀嚼不尽。

首两句感慨金谷园的红尘往事,作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以及人世的无常。往日的风流和繁华都已消失殆尽,就如
香尘和流水
,令人感慨万千。
一个“逐”字,非常形象,仿佛那些历史遗迹都纷纷化作颗粒,又追随着尘灰飞去。同时一个“自”字,也展现出碧草自生自长,根本对逝水东流毫不在乎,仿佛一位超凡脱尘的高士,默默地注视着尘世间的莫测变幻。

诗人感慨石崇的财富消失、以及绿珠的香消玉殒,后两句运用了“
日暮、东风,啼鸟、落花
”等意象,仿佛诗人跨越时空,来到金谷园,一边四处浏览,一边与前人对话,感受一种飘忽不定的人生氛围。
朗日晴空里,听着鸟鸣、闻着花香,本来是一件赏心乐事。但是夜幕下的荒园,略带凉意的东风,却显得如此悲戚,似乎也在无声地述说陈年往事,表达沉痛之情。

纵览这两首有关金谷园的绝句,白居易作为一位局外人,似乎非常清醒,他具有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古人,也更加关心现实,并祝福人们可以快乐地过上恬淡生活。
而杜牧则用情至深,诗人把绿珠比作落花,怜惜之情不言自喻。诗人仿佛看见这位佳人正在石崇面前吹笛、曼舞,可是转瞬间花容月貌就消失不见,如梦如幻,令人慨叹。而诗人同时也痛惜大唐的盛景和荣光,也如繁花坠落,更似绿珠的陨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04:50 , Processed in 0.0083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