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81年中办告诉李敏,你爸爸给你留了遗产,李敏:我不记得这回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30 18:08: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81年中办告诉李敏,你爸爸给你留了遗产,李敏:我不记得这回事                                                         2022-05-30 11:24                                       

                       李敏像往常一样打扫房屋,这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日。但是李敏不准备让自己放松休息,因为只要闲散下来记忆就会再次浮现。即便父亲已经离开五年之久,李敏也依旧不能释怀。她一直自诩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唯独这件事情让她不愿意坚强。
几个不速之客的闯入打破院子中的宁静,李敏闻声前去迎接。这并不是李敏的亲朋好友,而是穿戴整齐的同志。他们的手里分别拿着彩电和冰箱,李敏疑惑不已急忙询问来意。原来他们是中央的同志,前来将毛主席的遗产送给李敏。

李敏对这件事情毫不知情,再三确认下才将东西收下。遗产除了彩电和冰箱还有一笔钱,李敏看着这些物品思念不由地涌上心头。同志见状急忙进行告别,李敏将他们送走后瘫坐在椅子上。恍惚之间仿佛再次看到满眼笑意的毛主席,清醒过来发现只是一个梦。
李敏的父亲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李敏的母亲是杰出女性贺子珍。毛主席领导着中华民族走向正确的道路,负责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使得最终获得胜利成立新中国。而贺子珍才华出众且能力惊人,无论是指挥政治工作还是游击战都不在话下。

李敏正是毛主席和贺子珍爱情的结晶,虽然两人以离婚收场,但是曾经的感情浓烈而美好。贺子珍在长征过程中为了救下战友而负伤,浑身伤痕累累昏迷不醒。几番抢救之后,贺子珍才缓缓醒来,这次负伤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
后来贺子珍怀上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李敏。贺子珍前后一共生产过三男三女,李敏是唯一存活下来的。李敏尚在襁褓之中,而贺子珍却选择离开前往苏联。一来负伤加上生产的她需要治病,二来她与毛主席感情出现问题负气而走。

母亲决绝离开,父亲工作繁重,幼小的李敏只能交由女同志照顾。所幸组织氛围融洽,每个人都在尽力照顾着小李敏。小李敏像是明白同志们的辛苦一样,很少哭闹乖巧至极。谁会不喜欢如此可爱的小李敏呢?看着小李敏一天天茁壮成长,大家深感欣慰。
李敏四岁那年,被送到苏联陪伴母亲贺子珍。一路上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李敏总是不知不觉中睡着又醒来。这么远的路对于此时的她来说的确漫长而又乏累,但是她见到许多新奇的东西。四年以来只是常常听人们提起母亲,但是却从未见过母亲。

母女相见喜极而泣,四年陪伴的缺失,难免存在陌生感,但终究是血浓于水。李敏贪恋地依偎在母亲的怀中,感到温暖而又充满力量。起初李敏并不适应苏联的环境,一度因为水土不服而患病。后来逐渐慢慢好转,另外李敏需要学习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
李敏从小聪明伶俐,学习东西快速而又扎实。经过母亲的教导,李敏很快能够用俄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学习俄语只是为了交流,而学习汉语才是重中之重。李敏到了应该学习知识的年纪,倘若生活在国内怕是早已进入学堂学习。

苏联当然没有能够学习汉语的地方,李敏的老师就是她的母亲。李敏热爱学习,经常看书入迷而忘记时间。母亲外出的时候,她总是在家看书学习。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学习,李敏的知识储备非但没有被同龄人落下反而略高一筹,使得她回国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
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充足,为了维持生计母亲经常身兼数职。这一切李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主动承担家务将房屋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开始学习做饭,为了让母亲回家能够立刻吃饭。看着女儿如此贴心,贺子珍经常感动得默默流泪。

这段异国他乡之旅靠的是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直到十一岁时李敏才回到祖国的怀抱。母亲经常给李敏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李敏暗暗立志报效祖国。母亲生怕李敏因为没有见到父亲而自卑,将父母的分开向李敏阐述清楚,李敏得以阳光自信地成长。
李敏内心盼望着见到父亲,只是害怕母亲伤心不曾多问。直到建国那年她才被接到北京,与父亲团聚。起初李敏不敢相信自己日思夜想的父亲竟是毛主席,直到母亲给予肯定的答案她才不再怀疑。与父亲生活的那段时光让她刻骨铭心,她深深地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父亲总是为人民为国家百般思量,时常工作到午夜才渐渐入睡。李敏担忧父亲的身体屡次规劝,但是父亲却说国家的发展刻不容缓。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李敏更加刻苦学习不断努力。毛主席十分喜爱李敏,但是这份爱绝不是溺爱。
毛主席经常向李敏讲述人生的道理,引导她面对事情主动思考有所感悟。他鼓励李敏投身基层,切实地为人民服务。他告诫李敏不可以因为身份而骄傲自大,新中国是平等公正的,所以她的身份根本不值一提。这些谆谆教诲李敏全部记在心中,并且付诸实际。

李敏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得到不错的工作。与此同时李敏找到一生所爱,很快结婚生子步入人生下一阶段。李敏经常带着孩子看望父亲,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看着李敏生活幸福,毛主席感受到无比欣慰。从某一角度而言,李敏填补着毛主席内心的空缺。
李敏本以为父亲会陪伴自己很久很久,然而一切发生地太快让她不知所措。先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李敏夫妇受到有心之人的攻击,无法经常见到毛主席。后来传出毛主席得病的消息,李敏顿时心急如焚。五年之间李敏只能匆匆看望三次,最终没能陪伴毛主席最后一程。

面对毛主席的离世,李敏难以接受近乎晕厥。她开始每天早早地排队,只为见到毛主席的遗容。她多次跪地大哭,心情难以平复。从那以后李敏的脸上多了几分严肃,少了几分笑意。她多么希望父亲依旧活在世上,她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父亲已然离世五年。她总是梦到父亲在与自己交谈,而这次突如其来的遗产带给李敏莫大的安慰。她细心呵护着彩电和冰箱,就像呵护着与父亲的回忆一般。她将那笔钱精心保存起来,珍视着父亲留下的最后一点物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1 05:50 , Processed in 0.0071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