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2年前,毛主席下令枪毙一老太太,当地人民直呼主席高明,为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08:17: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2年前,毛主席下令枪毙一老太太,当地人民直呼主席高明,为何?                                                           2024-08-25 15:04                                        

发布于:天津市
   
“赵洪文国这个老太太,真是冥顽不灵,必须枪毙!”
这是毛主席在四川什邡的公判大会上下达的指示。
“主席高明!主席万岁!”
当地人民呼声阵阵,响彻云霄,纷纷赞同主席的决定。
1950年7月4日,赵洪国文被押赴什邡县公判大会执行死刑,时年71岁。
这位71岁的老太太究竟做了什么事,能让主席来下达处决决定呢?

?冯文姑
赵洪文国,1881年出生,满族人、汉军旗人,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原名冯文姑,丈夫姓赵,随夫姓赵,故叫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没上过学,是个胸无点墨的地道农村人形象,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赵洪文国家境贫寒,因为当时社会封建思想浓厚,所以十几岁就嫁入了赵家。
赵家几乎算得上也是破落户,他们一家该花的不花,该用的东西也不用,十分吝啬。
但在赵家赵洪文国勤俭持家,十几岁的孩子就能把赵家一家人照顾的很好,也得到了赵家的赏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纷纷赞扬。
没过多久,在赵洪文国和丈夫的努力下,家庭状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大家也不那么吝啬了。
虽然没有上过学读过书,但赵洪文国思想却很靠前,她要求极力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反封建反迷信,不能让封建思想祸害了后代的孩子们。
她支持男孩以求学业为主,要读书明事理,胸怀大志,志存高远。不给女孩灌输“三寸金莲”缠足的封建思想,只为她们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赵洪文国还经常帮助本地有困难的人们,流浪者乞丐都能够得到她的施舍。

就这样赵洪文国在村民心中树立了很好的形象,也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
?双枪老太婆

1931年,日本战火肆虐,在侵略完朝鲜半岛后,决定侵占中国东北。
一时间炮火连天,人心不宁。
看到这不得安宁一幕,赵洪文国怀着满腔热血,为了幼年的孩子们,为了无辜的老百姓们,也为了我们领土的完整,决定捍卫中国!熄灭日军的嚣张气焰!
于是,她发动村民,组织村民统一战线,修建碉堡,购买枪械,并且主动拿出家里的钱财支持抗战,卫中国的领土。
1931年,日寇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部分土地。
牡丹江警察署署长邓铁梅,自发成立了
“东北民众自卫军”
,打着“捍卫领土,打倒日寇”的响亮口号,参加抗日。

赵洪文国率领着村民们、次子赵忠和女儿赵理勇,用自己的家产作为经费,为自卫军提供粮食和弹药等物资。
赵老太和次子赵忠、女儿赵理勇与部分村民组成抗日游击队,长子赵侗为游击队领袖,领导游击队的军事安排,大伙都唯命是从,斗志昂扬,时刻待命。
赵老太等抗日游击队的成员,发现单枪匹马的鬼子就上前绞杀,有的用枪,有的用菜刀,还有的肉搏,缴获了许多武器,比如枪械、军刀、手雷等,用这些来武装队伍。
就这样,在赵老太的带领下,游击队伍逐渐庞大了起来,物资也变得充足。
日军肆意扫荡,抓捕游击队,老太太和儿子赵侗的关系很快便引起了鬼子的怀疑。
他们被奸诈的日寇给盯上了。
1934年8月,日寇将赵老太太一家六口抓进监牢,连同的还有乡亲三百多人。
即便如此老太太丝毫不慌,怒视鬼子,反而质问道:
“你们侵占我们的家园,抢我们东西,竟还说中国人的不对。”
在监狱里,日军每天都打压着赵老太的气焰,老太太受到了日军的严刑拷打,各种逼迫、质问和压榨,尽管如此,老太太意志坚定,爱国的意念始终如一。

两个月过后,敌人始终从赵老太身上得不到口供,于是残暴的日军向上级汇报,请求司令部将赵老太处死。
大难不死,奇迹发生。
日军接到司令部命令,于午时处决赵老太。
临刑前,日本士兵将赵老太转移监狱。
不知是日军的疏忽还是作战伤亡人数多,途中只派了2名士兵押送赵老太,并且还是这2名士兵在监狱外把守。
赵老太发现,站岗敌人会换班。
于是赵老太利用敌人换岗的空子,取下盘头的发簪,用它来撬锁。
不一会,赵老太将监狱的木门打开,成功越狱,并解救出了受株连的乡亲。
逃亡途中,赵老太发现有几名日军搜捕到此。
为了躲避搜捕,她安排同行人员趴下隐藏,自己躲到树后。
只见赵老太,找准时机,从腰裙下掏出两把手枪,扣动扳机。
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啪啪”几声,几名日本士兵应声倒下。

确认几人死亡后,赵老太利用地形翻滚,从倒地的日本士兵身上搜取枪械、军刀、手雷等物资。
正是因为这标志性的双枪,赵洪文国被称为“双枪老太婆”,家喻户晓。

一行人顺利到达了北平。
在北平,赵洪文国带着家人,控诉日军的罪行。
她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东北大好河山!”
她的斗志昂扬激起了许多人保家卫国的共鸣,纷纷要求加入游击队伍。
没多久,日本人占领北平,真是让人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百姓们不断的逃亡。
赵老太采购战争的枪械、武器等物资,组织游击队,跟赵侗汇合,决定将军火运送过去。

鬼子占领着城门,重兵把守,那么赵老太是如何运输军火的呢?
只见赵老太衣衫褴褛,装作弓腰驼背、步履蹒跚的样子,挽着一个破旧篮筐,里面装着破褥子,破衣服,但是在这些破旧衣物下面,藏得都是枪械和弹药。
不仅如此,赵老太还找了两名同行的老太太,每一次出城,军火就带出去一部分,城外有赵侗接送。
有一次,上级军官来审查城门的把守情况,正赶上赵老太运输军火。
警惕的军官拦住她们盘问道:“你们到哪里去?”
赵老太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不知道,逃难呀,到没有战争的地方去。”
军官说:“这话恐怕靠不住吧?”
赵老太机智的应答道:“我们三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婆子能做什么呢?倘若你要东西,就把我篮子里的破褥子拿去好了!”

就这样,赵老太骗过了军官。
没多久,军火全部运出。
城外的赵侗顺利完成交接,将军火送往了部队,为华北民众抗日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
?抗日女英
1937年7月,赵洪文国与日本反战作家绿川英子见面。

她对绿川英子说:
“以前,丈夫杀鸡我都不敢看,可是在你们的侵略下,我被磨练成了一个双枪老太婆,能带兵、能打仗。
中日是邻国,理应和睦相处,不该欺辱中国人。
希望你回去对你们的军官说,这样欺负人是不对的,是要遭天谴的
孩子,你要记住中国五千年都没有被打倒,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毅力。
我们虽然没有飞机、大炮,可我们有切菜刀、有割谷子的镰刀,有千百万不怕掉脑袋的中国人!
即使我们拼到只剩下一个人了,也绝不会放弃将你们赶出我们的土地!”

绿川英子在文章中赞扬赵洪文国:
“她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中国奶奶,中国之所以没有被军国主义打垮,是因为背后站着无数像她这样的伟大母亲,默默将她们的孩子送入战场,所以中国不会灭亡,日本军国主义不会得逞!”
1938年8月17日,《新华日报》专访赵洪文国。
她对记者说:
“这两天,在武汉看到的场面使我非常难过,是精神上的那种,昨天我在轮船上遇到一位妇女,她说要逃去湖南或者贵州。我想这人难道不知道如果国家没了,逃到哪都没用吗?国都要亡了,人还在考虑自己。我希望所有人都准备起来,动员起来,多一个人出力,咱们就能多打死一个鬼子。”
1939年,陶行知邀请赵洪文国,到嘉陵江三峡乡演讲,宣传征兵活动。

赵洪文国娓娓而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她的故事:
九一八事件以后开始抗日,为了保卫家园组织游击队,使用双枪打鬼子,被日寇俘虏不屈不挠等。
“我知道每一位父母都不愿让子女上战场,都希望将子女保护在自己身边,可是有用吗?没有用!鬼子的飞机大炮是不长眼的,一听到空袭警报,踩死吓死的都不少。为什么不能去前线与鬼子拼刀拼抢,死得有意义一些呢?我的大儿子就在前线呢!”
在座的听众纷纷投来了仰慕的目光,热情地鼓掌。
东洋出妖怪
中国出老太
老太抓妖怪
妖怪都吓坏
说起赵老太
谁个不崇拜
组织义勇军
动员抓妖怪
要想中国好
学学赵老太
这是陶行知为颂扬赵洪文国,在《陶行知日志》上所写的:《敬送赵老太太》

?投靠蒋介石
1945年8月14日,赵洪文国的丈夫客死异乡。
得知这个消息,赵老太内心难免悲痛,于是提议辞去国府军政两部和妇女指导委员会的职务,解甲归田,赵老太在北平隐居,再一次开始了清贫的日子。
赵洪文国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双枪老太婆”,凭借着双枪杀鬼子,十分有名气。
蒋介石为了拉拢赵洪文国,在重庆举行隆重仪式接见赵洪文国,亲自接见了这位抗日英雄,称她为“游击之母”,并且要求和她合影留作纪念。
为了配合内战,蒋介石挑拨赵洪文国和共产党的关系。
正如蒋介石所料,
赵洪文国中计了!
为了拉拢赵洪文国加入国民党,蒋介石给了她丰厚的奖励,还承诺加入了国民党你的孩子也会得到相应的保障,不光吃得饱穿得暖,还会享受到优于常人的物质待遇。
经历过四处奔波逃亡,背井离乡滋味的赵洪文国,便答应了。
然后,赵洪文国又被蒋介石授予
“冀辽边区第二路绥靖总指挥部”
的头衔。
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待遇。
为了感激蒋介石的恩惠,于是赵洪文国带领她的队伍效力国民党,为蒋介石卖命。

赵洪文国为了使国民党队伍变得更加庞大,开始进行演讲,目的是为了拉拢更多的人加入国民党,笼络人心,壮大队伍。

经过赵洪文国的蛊惑,沿途很多人加入了她的队伍里,组建的队伍叫
“剿共部队”

她们在晋察冀边区大肆破坏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
赵老太依旧不减当年风采,手持双枪战斗,着部队的作战,攻打县城,
然而终究邪不压正,“剿共部队”在攻打县城时,被共产党军队打败,伤员无数。
赵洪文国心狠手辣,沿途还杀了很多胆怯和不听话的土匪,另外还有许多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百姓也死在她的无情的枪口。

?恶有恶报,罪有应得
清剿行动从1月27日持续到2月24日。
我军派出三个团,前往龙门山围剿,激烈对战。

见不敌我军,赵洪文国部队利用狭窄地带,迅速逃脱。
我军乘胜追击,进入深山清剿。
终于,以赵洪文国为首的第三团全部歼灭,赵洪文国的司令部被捣毁。
赵洪文国趁乱逃跑。
赵洪文国阴险狡诈,聪明的的她乔装打扮成了一位年迈的无辜老人形象,
在村民家附近的水渠躲了起来。
但这终究逃不过共产党军队的追捕。
我军展开地毯式搜索,很快便发现了水渠旁一柴火垛里,躺着一位衣衫破旧,用头巾掩面的老人。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显得格外苍老。
红庙乡连长何建基拿出通缉赵洪文国的照片,赵老太试图用头巾遮掩。

但很快,经过红庙乡连长何建基进行比对后,确认眼前的这位古稀老人就是国民党大反派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被共产党军成功抓获。

?结语
赵洪文国是抗日英雄,《大美画报》曾经刊出她的照片,但赵洪文国从事反共活动,蛊惑人心,大肆破坏新政权,是反动的代表。

1950年7月4日,赵洪国文被押赴什邡县公判大会执行死刑,时年71岁。
人尽皆知的双枪老太婆,就此画上了句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05:52 , Processed in 0.00818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