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清照:憔悴的老妇,身心装满人世的痛苦 2020-07-22 07:44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两部分:“靖康之变”前和“靖康之变”后。“靖康之变”前,李清照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出身官宦世家,衣食无忧,才华横溢。嫁给赵明诚后,夫妇二人志同道合,婚姻生活美满。身居青州时,李清照、赵明诚二人过着“神仙眷侣”般的日子。 可一切悲剧都在1127年,“靖康之变”发生,北边的金国南下攻宋,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李清照所有的美好化为乌有,国破、家亡、夫死,李清照流落到南方,承受着常人无法想像的苦痛。 纵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她的创作内容因生活变化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即前期以真实地反映闺中生活为主,后期以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为主,诗词风格也从清丽明快,转变为哀婉凄苦。 本期,小编通过三篇词作,来感受一下李清照晚年的心境与苦楚。 公元1129年,也就是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赴建康(今南京)途中冒暑感疾,未几病危。李清照得信,一日夜驰三百里探视。赵明诚已仅存喘息,不久即死,时年李清照46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的堆集,使李清照无法排遣,所以便写下了这首哀婉凄苦的《声声慢》。 / /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
此阕《声声慢》,就是清照当年的心理写照。什么都失去了,什么也寻不到了。一场风雨,几只大雁,一些落花,似乎什么都叫她伤心。当全部黑暗袭来,诗酒也不足抵挡,她便像一株小草只能任其碾压。 此词起三句被赞为“空前绝后”。连用十四个叠字,这种写法不仅填词,而且诗赋亦绝无仅有。整首词采用家常口语,貌似随意,然而在声律上十分精致。十四个叠字不仅在视觉和字面意思上,而且也在听觉上,堆积出满满的凄苦压抑。除了叠字,此词还大量用到双声,比如“黄花”、“憔悴”、“黄昏”、“点滴”等,还有叠韵,比如“冷清”、“乍暖还寒”、“得黑”等。《词论》主张的“词别是一家”“词应分五声六律、清浊轻重”,均在她自己的词作中体现出来。 《声声慢》本来大多压平声韵,乐调听起来较舒缓。清照改压仄韵,又用了很多叠字以及双声叠韵,即使不唱,仅读出来,亦觉有急促、凄厉之感。文字不仅通过字义而且通过声音来达意,声音本身即带有表情。尤其填词,本为演唱,文字的声音更须合于音乐,富有乐感。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最后一句。不用水流,也不用大海作比,“怎一个愁字了得”,戛然而止!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大病一场。安葬完丈夫之后,李清照在浙江的越州、台州、温州、金华、临安(今杭州)之间漂流转徙。种种非人的遭遇,令她每有“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空空荡荡。晚境孤苦,词风急转。如这篇《武陵春》,在国破家亡、孑然一身的动荡中,李清照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凄苦。 / /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
这首词作于金华,清照时年50岁。春天再次来到人间,依然美好,她依然想划船。《如梦令》里那个少女,“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的船多轻,她的笑声多好听。如今这位憔悴凋零的老妇,身心装满人世的痛苦,纵然双溪春尚好,轻舟怕也载不动许多愁了。 据不太可靠的史料,李清照至少活到72岁。她究竟活了多少岁,其实并不重要。48岁那年因走投无路被张汝舟骗婚,不到一年,清照告官离婚,并受牵连入狱。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很快得以释放。获释的那天,她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已经死了。 在某一个元宵之夜,大街上热闹非凡,有人邀请李清照出外游玩,但她却不愿意去,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听人家笑语。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通过对一个细小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词人晚年心境的悲凉。 / /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 /
上片写词人在元宵夜的感受。“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的是日暮之景。云彩绚丽,场景开阔。在这美景之中,词人紧接着发问道:“人在何处”,点出了自己的处境:异乡飘零。这凄凉的处境同节日形成鲜明的对比。“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这时候正值早春,细柳如烟;梅花以残,忽听一阵哀怨的笛声。词人心情忧郁,虽然春色正浓,但在她看来,那春色还远不是很浓郁的。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词人经历了太多变故,她已经不相信美好了,现在天气看上去很暖和,但谁能保证就不会突然降下一场大雨呢?其中包含了词人世事无常的感叹。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有朋友来邀请她去观灯,但她却拒绝了,此时的她已经没有了赏灯玩月,吟诗作赋的心情了。 下片通过写自己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节的回忆,来衬托当前境况的凄凉。“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中州”指北宋都城汴梁,即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当时,宋朝为了点缀太平,在元宵节极尽铺张之能事。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从腊月初一直点灯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灯火,处处管弦”。那时候词人正年轻,经过一番精心打扮后,词人与一群女伴过街赏玩,那情形至今仍旧历历在目,那欢乐至今也还留在词人心中。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但如今已是人老头白,憔悴不堪了,词人再也没有力气像年轻时那样去凑热闹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不如就坐在帘子后,听人家笑语聊以自慰吧。最后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词人巨大的人生伤痛与人生感慨。 春去春又回,但是清照已经不属于春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