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英雄赖宁因救火牺牲,为何从教科书删除,照片也从学校摘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4 12:4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英雄赖宁因救火牺牲,为何从教科书删除,照片也从学校摘下?                                                         2020-10-14 15:13                    
                           
  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中的上阕写到:“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描写了一派意气风发,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少年英雄,勇毅力行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面对困难险阻,少年敢于站出来,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生气勃勃,充满希望的。

正如救火英雄少年赖宁,为了救火,他失去了生命,那年他才15岁。

当年全国上下各大报纸、教科书中都印满了这位少年的英雄事迹,希望所有少年都能学习赖宁身上的这种不计个人生死,誓死保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但到了现在,为何教科书中再也找不到赖宁的影子他的照片也被学校摘下,仿佛一阵风吹走了那段英雄往事,这是为何?

少年赖宁,意气风发

赖宁,于1973年10月20日出生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赖宁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志向是长大后成为一个像李四光一样的地质学家。

自从小学开始,赖宁就是三好学生的常驻户,他年年都会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深得同学和同学的喜爱。更优秀的是,在小学毕业后他选择放弃保送,以石棉县五千多名考生中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全县最好的重点高中——石棉一中。

但是赖宁不止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的优秀是全面发展的,他曾经获得过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还有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以及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

他还会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少年赖宁,可以说是一个前途无限的孩子,任谁看了都要叹一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可惜,少年赖宁永远都不能长大了,他的年纪永远远远的在他15岁的那年停住了。

大火怒起,情况危急

石棉村是一个火险区,居民们的生活区旁就是一大片的森林,一个用火不当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火灾。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三次上山灭火,但是他从来都不曾告诉家长老师,直到护林队的人把表扬信寄到了学校,他的英雄事迹才被大家知晓。

赖宁绝对是一个拥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少年,在他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给石棉县人民政府写信,信中强烈要求打击大渡河边的非法捕捞行为。

年仅十岁,可以有这样的是非观和大局管理意识,实在是难得。这样的一个孩子,在1988年3月13日下午的那一场火灾发生的时候,他当然会毫不犹豫的冲向火海。

那天下午石棉县海子山因为电线短路而引起山林火灾,火势借着风势,在一瞬间内就生出一座火山来,这还不是最危急的,更严重的是更大片的森林、附近的卫星电视转播台以及石油公司油库都在火势蔓延区内,如果不及时阻拦,将会造成无法估计的破坏。

明知山有火,偏向火山行

当时写完作业出门的赖宁,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漫天的火焰,当时的他脑海里完全忘记了妈妈刚才嘱咐的“外面风大,别走远了!”,来不及和家人招呼,他就直奔火海。

赖宁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拿着松枝努力想把火扑灭,面对有几个人叠起来那么高的火焰,赖宁完全没有后退躲避的想法,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往前冲,但是火势实在太大,后来负责救火的县领导强制的把赖宁以及他的伙伴们送下山。

在回去的车上,一个朋友打趣的说今晚看不成电视剧《偏向虎山行》了,赖宁却回道:“那就再向火山行!”天色渐晚,夜间的风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火势在山间也变得越来越猖狂可怖,时不时还发出爆裂声,救火工作变得难上加难,所有人都以为赖宁是在开玩笑,没有人把他的那句再向火山行当真。

但是心系大火的赖宁真的偷偷跑回火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救火,尽管他被一次又一次拉回去,但是他总会一次又一次地跑向火海,只要山火未灭,救火的行列中就一定有这个15岁的少年。

但火海终究无情,当人们终究扑灭了这场来势汹汹的怒火,保下了3500亩的森林、电视转播台以及石油库之后,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一个紧紧抱着松树,努力往上攀登的一具被烧焦的遗体,很不幸,赖宁在火海中丧生了。

教材被删,赖宁做错了什么?

赖宁的英勇牺牲,让所有人都在震惊之余感到由衷的敬佩,要知道,这不是一个被训练有素的救火员,更不是一个强壮的成年人,只是一个仅仅15岁的孩子!

他居然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面对呼啸的火海毫不退缩。赖宁走了,他的遗体被用队旗绣制的棉被盖着放在赖宁纪念堂中的水晶棺里,赖宁后来被授予了一系列荣誉称号。

但逝者已去,中国共青团和国家教委在全国发起了学习赖宁的号召:“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于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赖宁作为一个“见义勇为”的榜样被写进了无数教科书中,但是到了现在,教科书中再也找不到赖宁的影子,原本贴满赖宁照片的学校也把照片纷纷取下。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赖宁作为一个15岁的青少年,见义勇为而丧生的事迹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相冲突,赖宁的精神虽然值得感动,但是大肆宣扬赖宁也给了很多未成年人一种对于坏事敢于斗争的激进鼓励。

而其实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会给其自身带来很大的危险,就连《小学生日常行为行为规范》中也将“进行劝阻”改成了“主动报告”。

未成年见义勇为需谨慎

赖宁的精神无疑没有过时,如果除去赖宁未成年人的身份,赖宁身上的这种甘于牺牲,大我为重的精神,永远都有值得被大力弘扬的价值。

但是作为未成年人,面对危险,面对会对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破坏行动的时候,及时远离,及时报告,这才是正确的做法,用牺牲生命来换取的一切结果都是不值得的。

见义勇为不是莽勇,时刻都需要理性的权衡,而未成年人在考虑事情、看事角度、身体素质等方面,都不够成熟,这时候一味的鼓励他们面对危险挺身而出,本身就具有风险。

我们崇拜赖宁,我们惋惜赖宁,所以我们绝对不希望赖宁的命运再次出现在另一个孩子身上。不切实际的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做法,这是走进了教育的误区。

对于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远离危险。这才是智慧的教育。

小结:

《赖宁的世界》作者孙云晓说过:“学习赖宁绝不是倡导孩子救火,那不是赖宁精神。”赖宁精神是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惜自身安危保护国家财产的勇气,以及面对危险无畏无惧的气概。

虽然赖宁最后是一个悲剧,虽然赖宁眼中最后的场景是那片火海,虽然赖宁永远的离开了,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是无暇的惋惜、悲痛、敬佩!即便教科书抹去了他,他所代表的精神永远都是我们不朽的榜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2:32 , Processed in 0.00835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