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昌龄最唯美的一首诗,穿越时光感动了无数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04:11: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昌龄最唯美的一首诗,穿越时光感动了无数人                                                         2023-11-30 08:22                                            发布于:广东省
   

                                

在中国的语言文字里,有很多词语不仅优美,而且充满了力量。比如“活着”,它的优美和力量不是来自于无谓的喊叫,也不是来自于鲁莽的攻击,而是来自于坚强地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苦难、悲伤和平庸。

可惜,很多时候这些美丽的文字是被人们忽视的。只有当它们以另一种状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时,人们才能切身体会到它们存在的意义。例如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词,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反而迸发出强大壮烈的力量鼓舞。

就像这首千年前的冷门唐诗,很多国人都不熟悉。可今天,它穿越时光,惊艳了无数国人。它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绝美诗作《送柴侍御》:

更多王昌龄的名句:www.gujinshici.com/poets/wangchangling/mingju.html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是王昌龄贬谪龙标(即湖南黔阳县)期间所作。从诗题及诗作内容可知,此诗是王昌龄为送别一位柴姓朋友而作。这位朋友将由龙标到武冈(即湖南邵阳武冈市),可能也遭遇了贬谪。“同是天天沦落人”,王昌龄与友人依依不舍。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深情款款的送别诗,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岁月。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

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诗人与朋友人分两地、情同一心,这份深情厚谊是青山云雨、明月流水阻隔不了的。这样美的句子,今天读来,依旧感动人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9:58 , Processed in 0.0075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