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岭站”来了!第五座南极科考站这样命名有何深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7 18:11: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秦岭站”来了!第五座南极科考站这样命名有何深意?                                                         

2024-02-07 13:36                                            发布于:北京市
   

  今天(7日)上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被命名为“秦岭站”。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
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秦岭站”?这座位于南极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又有哪些设计和科研亮点呢?
取名“秦岭站”,有何深意?
在极地建设考察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显示度高,各国也都非常重视考察站的命名,站名大多是寄托美好寓意和体现本国传统文化。而今天(7日)正式开站的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被命名为“秦岭站”。
为什么如此定名?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中国地理、历史、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标志,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家喻户晓、知名度高,而新站所处区域同样也有一条作为南极洲东西地理分界线的横贯山脉。
二是秦岭水系发达、植物荟萃,是“南北生物物种库”“天然药库”,还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这与新站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相契合,可以展示我国重视南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考察”国际倡议的良好形象。
回顾过往的四个考察站站名,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这些站名反映出我国对考察站命名的哪些规律呢?
龙威表示,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命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体现时代特点、采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为主,逐步转变到体现南极地形特征、采用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国内知名山脉为主,基本形成了以国内山系命名的规则。按照这个规则,结合罗斯海新站所在位置的地理特征,在听取相关方面意见后,新站命名为“中国南极秦岭站”。

△俯瞰中国南极秦岭站(祝贺/摄)
“秦岭站”的设计和科研亮点有哪些?
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该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
据了解,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新站项目设计总指导刘燕辉介绍:
新站设计立足于南极考察的大尺度规划,综合考虑后勤运转、科学观测、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等要素,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达到300-500公里的范围;
新站采用了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数据管理和远程同步,设置自动检测、应急处置等智慧运维系统,以及智能通信、数据采集等专用网络系统,实现智慧化科考。

△中国南极秦岭站(张体军/摄)
同时,从秦岭站所处区域看,具有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特征。通过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陆地和海洋地质、鸟类等调查、观测监测,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刘燕辉表示:
新站的海洋实验室定位于具有国际水准的海洋研究平台,可以实现对特拉诺瓦湾冰间湖的长期持续观、监测,开展近岸海洋环境的在线监测与数据传输、样品预处理分析实验等;
新站采用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微网管理系统,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超过60%,并集成了微电网监控、能源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让考察站运转更加绿色环保。

△在风雪中施工
据介绍,建设中国南极秦岭站是正在进行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最突出的亮点之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预计将于2024年4月初返回,共历时5个多月。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介绍,秦岭站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考察队不但出色地完成新站建设任务,一系列考察活动也正在有序开展。
张北辰进一步介绍,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考察队依托“雪龙”号和“雪龙2”号分别完成了南极半岛邻近海域生物生态和水体环境等综合调查;阿蒙森海水文环境、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大洋科考任务。
依托考察站、内陆车队的各科研项目也正在有序展开。内陆队——昆仑站队和格罗夫山队两支队伍,克服高原、极寒和缺氧的挑战,安全抵达海拔超过2000米的格罗夫山区域和4000米的昆仑站开展综合调查监测,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

△中国南极秦岭站(祝贺/摄)
记者丨王泽华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16:00 , Processed in 0.0080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