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知青为了爱情留在延安,丈夫45岁去世,她一个人养育五个孩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04:56: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女知青为了爱情留在延安,丈夫45岁去世,她一个人养育五个孩子                                                         2022-12-25 14:18                                       

      女知青为了爱情留在延安,丈夫45岁去世,她一个人养育五个孩子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6岁花季少女段春娥,在时代的簇拥下,一头扎进陕北的大山里,成了一名插队女知青。
而在延安市延川县高家湾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知青来,山里爱,黄土堆堆真可爱;知青走,春娥留,黄土人家把家守。”这句顺口溜,就是高家湾最有才华的高智全写的,高智全可不是一般人,能歌善舞,尤其是唱陕北民歌和跳秧歌舞,逢年过节,少不了高智全的身影。而高家湾,是段春娥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和她一起来的知青,在这里插队七八年,但段春娥,为了和心爱的人儿一辈子生活在一起,没有回到北京,过幸福安逸的生活,而是留在陕北,和丈夫过着苦日子。

从1968年至今,段春娥已经生活了54年,所有的美好,都留在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所有的艰苦,也都留在了高家湾。
在1968年11月5日这天,段春娥从北京出发,和她一同去的,有9个知青,其中孙成辉和段春娥关系最好,这也是缘于父辈是世交,既是战友,又在同一个院子住。这天,风雪交加,寒风刺骨,但知青们的热情没有退却,而是满腔热血,期待着接下来到陕北插队生活。
舟车劳顿了11天时间,到了陕北延安,此时的老乡们赶着毛驴来接这些知青,110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三天三夜,累了就在路过的村庄休息,渴了就找一口井,喝点净水,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北京知青们,哪里见过这阵仗,不过在好奇心的促使下,也跟着老乡们一起吃喝。
到了永平乡的时候,段春娥9人被分成三波,去了三个不同的村庄,不过距离并不远,最远的也不过15里地,段春娥和孙成辉以及夏平被分在了高家湾,这个村庄只有不到三十户人,全村老少加起来,也不过140个人。

段春娥没想到,高家湾会如此贫穷,全村上下,没有一家能够每天吃上白面馒头,破旧的土窑洞,零散的分布在两公里长的村庄,全村只有一口水井,大家自发的排队挑水,不过,高家湾是在沟里,村里的柳树很多,很多都是超过直径一米的大树,不过此时处在农历十月,光秃秃的树木,像是一个垂老的老人。
到高家湾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第二天一早,大队书记就组织社员们开了欢迎北京知青的会议,也分配了住宿的地方,段春娥是唯一的女性,被分配到了高智全家,和高智全的妹妹高四娃住一孔窑洞,这孔窑洞是新建的,本来是准备给高智全以后结婚用,但现在高智全才19岁,还没有找到媳妇,所以就先让段春娥住了。
高智全读过几年书,是村里的知识分子,干活也是一把好手,是家里重要的劳力。高四娃只有11岁,平时喊段春娥姐姐,两姐妹熟络后,感情也是越来越好。

知青有自己单独的伙食,平日里高智全为了让段春娥多吃一点菜,把家里仅有的咸菜全部给了段春娥,这些咸菜,只需要拿开水冲泡即可,段春娥莫名的对高智全多了一份感动,但在陕北,这些插队知青可不是来体验生活,而是实实在在的干活。
段春娥被生产队长要求种小麦,夏天的时候打水坝的时候就负责做饭和送饭,这也算是一份轻松工作。
一场大雪过后,高家湾银装素裹,放眼望去,光秃秃的山顶,披上了雪白色的外衣,这种景象,是段春娥没有见过的,闲暇时,夏平和孙成辉也会来找段春娥玩耍,他们一起探讨在陕北生活的心得,分享彼此的快乐。

即使是冬天,陕北也没有停歇,大家一起开会,是每天的必修课,而夏平从未吃过苦,身材瘦弱,挑水的时候,弯腰驼背,村里人都说夏平需要锻炼,在大家的起哄下,夏平比别人挑水的次数就多了起来,一年多时间,夏平也不再是那个弱不禁风的小伙子,而是变成了结实的陕北后生。
生活,总是会把人磨砺成你不喜欢的样子,在陕北一年多时间,几位知青,没有了城里时的洋气,更多的是融入到陕北的大家庭中,身上的补丁,渐渐地多了起来。
刚开始,段春娥还刷牙,村里人没见过这种形式,有人说:“城里的女子就是不一样,还把嘴都要洗一遍。”后来,段春娥也不再刷牙了,毕竟这里的老百姓,觉得这种事情,没必要。

时间一天天过去,来时只有16岁的段春娥,俨然成了大姑娘,按照农村的说法,是时候找个对象嫁人了,但大家也都知道,这些城里的姑娘,就应该找城里的后生,陕北的小伙子是没福气了。
可谁能想到,段春娥早已爱上了高智全,两个人平时眉来眼去,高智全的父母看在眼里,但不敢说出来,觉得门不当户不对的,肯定不能成一家人。
夏平和孙成辉早已吃够了苦头,幻想着能够早点回到北京,1974年,返城热潮开始,夏平最早回去,此时的孙成辉情绪非常不稳定,总是念叨着北京的油条豆腐脑,念叨着在家听着收音机看着报纸,但段春娥不一样,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孙成辉很好奇。

有一次,在吃饭期间,孙成辉问段春娥:“你想不想回北京?夏平来信了,说自己已经参加了工作,是坐办公室的,下次有名额,我们一起回去,回去后咱俩就结婚,你看怎样?”
段春娥看着孙成辉笑得前仰后翻,在她心里,孙成辉和自己是青梅竹马长大的,这点没错,也一直把孙成辉当成哥哥看待,突然说到要结婚,肯定觉得好笑,此时的孙成辉内心也知道,段春娥早就爱上了高智全找个陕北后生,自己只是试探性的问一下。
随着知青们相继返城,段春娥迟迟不肯走,即使父亲来信几番催促,但段春娥有自己的想法,8年时间过去,已经成了24岁的大姑娘了,而此时的高智全27岁了还未婚,父母给介绍了不少对象,但高智全不为所动。他在等待,等待心爱的姑娘彻彻底底的留下来,然后结婚生子。

随着段春娥父亲一句“这辈子都别回来了”,段春娥也下定决心和高智全结婚,全村人很开心,这是唯一一个不嫌弃过苦日子的城里姑娘,高智全家不富有,结婚的时候全村人出钱出力,尽量让段春娥嫁的体面一些。
婚后第二年,段春娥生下了大儿子,这对夫妻俩来说,是非常值得庆祝的日子,可段春娥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早已回到北京的夏平和孙成辉,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过的很舒适,可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段春娥在梦中都想着父亲来看望自己,可在她生了三个孩子后,依旧没有来,段春娥心里明白,以后自己在陕北没有娘家人依靠,只能依靠自己的孩子,索性就又生了两个,已经是五个孩子母亲的段春娥,没有了城里人的灵气,多了一些淳朴。

原本幸福简单的一家人,却发生了意外!
1994年,外出做生意的高智全走夜路的时候掉下悬崖,不幸离世,段春娥哭了很久,但她心里清楚,自己不能倒下,五个孩子还等着自己养大,不管未来的生活多么艰苦,都要坚持下去。前三个孩子都没有读多少书,很早就外出打工了,而小儿子和小女儿,段春娥鼓励他们多读书,一定要考上大学。

当然,孝女儿不辱使命,最终考上了北京师范,此时的段春娥父亲,已经进入到耄耋之年,对于女儿的过错,早已不记在心上,看到外孙女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错了,但为时已晚。
几十年间,段春娥没有再回北京,而是一个人留在陕北,即使儿女们都成家立业,过上了好日子,可她不愿意离开农村,在她看来,这里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是和爱人生活的地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1-23 12:50:14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3-2-14 03:53:32 |只看该作者
佳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3-3-9 03:14:1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7:17 , Processed in 0.0098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