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王“斗智”柳暗花明,霸王“斗力”山穷水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1:3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宋丞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每仰望历史的天空,遥望汉中”拜将坛”,总会令人想起历史上那些惊天动地的超凡人物。“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项羽《四面楚歌》,无奈地题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但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耀眼的影像。


那时战场的刀光剑影暗淡了,那时战场的鼓角铮鸣远去了,但历史的滚滚车轮依旧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秦亡之后,楚汉纷争。两军阵前,西楚霸王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刘邦却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刘邦最后与项羽决战时,和韩信、彭越相约合力伐楚。项羽可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上演了千古绝唱《垓下歌》,千百年来令后人感慨不已,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而定天下。


古往今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凡在历史上留过名声的人物,如项羽是历史上一个虽然“霸王卸甲”,却仍然被后世铭记,总有评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楚汉故事能令人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烽火画面同时在眼前涌现。


杜牧《题乌江项羽庙》诗云:“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很为项羽惋惜,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倘若当年项羽接受乌江亭长奉劝渡江,也许会象当年兴兵抗秦那样卷土重来,或许还会东山再起,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而北宋王安石与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王安石在《叠题乌江亭》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为刘邦夺得天下唱赞歌。但杜牧诗为项羽献挽歌。这两种立场历史观点对立,透露出两种不同的评说,孰是孰非?


“柳暗花明”的汉高祖之所以夺得天下,正如刘邦自己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山穷水尽”的西楚霸王之所以成了孤家寡人,正如项羽最后的“悲歌慷慨”,项羽把兵败更多的责任却归咎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除了桓楚、龙且等忠臣良将战死外,为何项羽帐下像大司马周殷及英布、彭越、韩信等多员战将后来都投靠了刘邦(三大战将后来也被刘邦或吕后借故杀之),最后连项伯也跑了,项羽陷入“四面楚歌”、“霸王卸甲”的英雄末路。


据《史记》记载:《鸿门宴》前:项羽和将军、谋士们正在商量怎么对付刘邦。范增说:“刘邦原来是个又贪财又好色的无赖。这会儿进了关,不贪图财物和美女,可见他野心不小”;《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后:等到张良向范增献玉斗礼物时,范增拔出剑来就把它打破了,自言自语地说:“唉!真是个小孩子!没法替他拿主意。夺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瞧着做俘虏吧!”


虽说楚汉纷争的金戈铁马声早已远去,但那残留着车辙印痕的古道至今令人深思,不经意间笔者似乎目睹了楚汉那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特别是那场《鸿门宴》古戏,刘邦“斗智”,海纳百川,八面威风,柳暗花明;项羽“斗力”,有勇无谋,四面楚歌,山穷水尽。开国领袖毛泽东告诫世人的精典诗句依旧气贯长虹:“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8-15 11:32:3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00:42 , Processed in 0.00796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