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涨知识!这些唯美的词牌名原来是这么来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2:3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思雨 于 2016-10-9 05:06 编辑

涨知识!这些唯美的词牌名原来是这么来的!                                                                (2016-10-08 08:46:16)
还原社

唤鱼池边苏轼和王弗的石像

       苏轼一首《念奴娇》流传千古,可你知道“念奴”是谁吗?“踏莎行”的“莎”是念“shā”吗?柳永一曲《雨霖铃》凄婉动人,可你知道“雨霖铃”最初是唐玄宗在哀叹自己无法保护杨贵妃吗?


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因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古人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词牌有时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词最初伴曲而唱,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这些旋律与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本有上千余,在此随采三三予
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牌由来】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词牌由来】
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沁园春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词牌由来】
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雨霖铃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牌由来】
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玄宗感叹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牌由来】
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鹊桥仙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牌由来】
关于“鹊桥仙”这一词牌名的由来,一说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以上说法都表明了这一词牌与“鹊桥相会”的神话有关。古时关于“鹊桥”的神话,以东汉应劭《风俗通》中“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为最早。至唐时,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诗人多有吟咏,该调于此际产生。
踏莎行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牌由来】
踏莎行,原指春天于郊野踏青。作为词牌,相传为北宋寇准创制。据说,北宋寇准在一个暮春之日和友人们去郊外踏青,忽然想起唐代诗人韩翃(hóng)“踏莎行草过春溪”之句,于是作了一首新词,名为“踏莎行”。“踏莎行”中的“莎”字读suō,指莎草,亦称“香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读shā时多用于人名、地名。
菩萨蛮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牌由来】
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菩萨蛮”。
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牌由来】
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为名,逐渐演化为词牌名。
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牌由来】
“青玉案”出自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指放食物的小几。
浣溪沙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牌由来】
又名“浣溪纱”,典出“西施浣纱”。西施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浙江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又名“浣纱溪”。
望江南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词牌由来】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谢秋娘》,据说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等。
卜算子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词牌由来】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
采桑子
采桑子·当时错
清·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词牌由来】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就大曲中截取一段为之。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长相思
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词牌由来】
本为乐府篇名,后来才成为唐教坊曲。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蝶恋花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牌由来】
原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南梁简文帝萧纲,在历史上被称作“宫体诗”开山鼻祖。并且据宋人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在梁祝故事中的记录,是萧纲发现并推出了梁祝故事,才使这样优美的传说留记于世。心系蝴蝶,所以用“翻阶蛱蝶恋花情”这样的千古名句去形容蝴蝶。
定风波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
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
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
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词牌由来】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浪淘沙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牌由来】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渔歌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牌由来】
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此曲起源于民间的渔歌。渔歌也是民歌的一种,是沿海、沿江地区和湖泊港湾周围的渔民在打鱼时借以消遣的曲调。这些渔歌类似现在沿海地区的咸水歌,歌词一般是齐言体。
破阵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词牌由来】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词牌由来】
原为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名。调名来由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另一种说法是唐李白作应制《清平乐》三首,后来用为词调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杨宪益在《零墨新笺》中所说:“此曲乃南诏乐,因官得名;李白之有其辞,犹之有《菩萨蛮》辞也。”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牌由来】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少年游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清·纳兰性德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
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
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词牌由来】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摸鱼儿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词牌由来】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摸鱼即捕鱼,为宋代俚语;儿或子,为摹仿乐府曲名,故本调又称《摸鱼子》。
行路难
行路难·缚虎手
宋·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

【词牌由来】
又名《梅花引》、《小梅花》。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
一剪梅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
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
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词牌由来】
又名《玉簟秋》、《腊梅香》。最早见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周邦彦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
渔家傲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牌由来】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
鹧鸪天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词牌由来】
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相见欢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牌由来】
一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唐教坊曲。
西江月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词牌由来】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满江红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牌由来】
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
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牌由来】
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
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牌由来】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

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
一曲词令款款如墨,令多少人魂断肝肠。
古典诗词,美轮美奂。
手执一卷,含英咀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0-9 04:56:10 |只看该作者
学习!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03:50 , Processed in 0.0343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