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岁月:一段现代人可能不理解,但有人会哭的记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6 17:1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知青岁月:一段现代人可能不理解,但有人会哭的记忆                                                       

2023-02-25 11:10                                       
                                       

运动风波的发起人陈独秀在一次年演讲中发表了自己对于青春的感想,他认为"青春就像初春,就像朝日,就像百卉之萌动,就像利刃之新发于硎,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而且青年之于社会,就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对于青春,陈独秀有着自己的理解,青春就是一个人的萌芽阶段,最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时期就是青春。和陈独秀一样,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着各种认识。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变成一个整体,青春的含义更加的广泛,青春期的人也更具有创造力。

有很多人认为:在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因素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国民生存环境堪忧,所以那时候的人们没有青春,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人人都有青春,特别是建国之后"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他们的青春是一段现代人可能不理解,但有人会哭的记忆。
时代大背景,上山下乡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中国人口也越来越多,但是城市建设还在进行过程中,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城市毕业学生,国家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毕业学生的去留问题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1955年,北京的两个年轻毕业生主动向工作机构发起申请,希望能够到新疆去帮助建设生产,这件事一经提出,就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这两个学生给毕业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同农村社员一起开展生产,既锤炼了品质,还锻炼了能力,还能帮助农村发展经济。这件事情很快被领导人熟知,他发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样的感慨,并且认为毕业生到农村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城市人口增加的办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上山下乡的知青正式被确立下来,1956年,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入了农村,数年的知青生活也给这些学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在这些回忆中,有美好,有悲伤,有高昂激情,有无奈愤懑,无数的知识分子把他们的青春留在了农村,这些岁月也在锤炼着他们,当他们老去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可能会泪流满襟。

现代人无法理解他们,但是听着他们的故事,感受着他们的悲伤和喜悦,也会有想哭的冲动。
最美奋斗者
邢燕子就是当年知青大军中的一员,她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天津市委书记、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位,为中国国家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每次谈起什么给了她为国奉献的动力时,她总会说到当年的知青生活。
邢燕子至今还记得1958年,她刚刚高中毕业和父亲争论的场景,邢燕子的父亲是天津市区一个工厂的副厂长,在邢燕子毕业的时候,父亲希望邢燕子可以回到工厂帮助父亲。
但是邢燕子在当时政策的感召下,一心想在农村"干点事",于是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在家乡大中庄乡做一名知青,这件事情她曾经后悔过,但是截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

来到乡下之后,邢燕子就很快感到了农村的落后。因为是高中毕业生,乡里唯一一个幼儿园教学就成了她的工作,要知道那时候的邢燕子才刚刚17岁,但是幼儿园里已经有了30多个学生。
幸好邢燕子对于学生的教学很有心得,再加上农村的村民都十分配合工作,不过短短数月,邢燕子就把幼儿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与学生的家长打成了一片。
现在的她想起当年的学生家长,眼里总是带着泪水,因为当年百姓的质朴让人感动,学生的父母不会说感谢的话,只会让学生把自家的吃食带来和老师一起享用,如今的时代,哪还有这样的温情。

搞生产,立下大志
但是在那个年代,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吃",邢燕子来到农村的时候正赶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年代,吃成了农村最大的问题。
孩子们总是吃不饱,但是他们正在长身体,邢燕子对此一直很担心。在与村里人沟通之后,邢燕子就联系了几位学生家长,准备一起给学生弄点吃的。
在冬天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在河里下网,而这需要凿开将近两尺厚的冰盖。在邢燕子的指挥下,每天都有人轮流去抓鱼,就这样,靠着这些鱼,邢燕子带领着幼儿园挺过了灾害期。

人与人的情感就是在同甘共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邢燕子的孩子们总是不理解母亲对于知青岁月的留念,每当这个时候,邢燕子总是对他们说"你们不懂"。
确实是如此,如果不是真的处在那段岁月,如何能够明白天寒地冻,一起干活的苦闷与喜悦,矛盾的情感最让人印象深刻,邢燕子的知青岁月值得年老时"哭一场"。
就这样,邢燕子度过了她的知青生活,虽然短暂,但是很充实,她在农村看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还在这里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她想要从政,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帮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知青中的农业专家
吕根泽也是一名知青,他是吉林省延边地区的农民出身,但是他又和邢燕子不同,他是一名真正的技术人才。他在高中时候就钻研怎么提高农作物产量,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但是也有了很多的心得。
作为农村人的吕根泽,一心想要提高家乡农作物的产量,知道可以上山下乡之后,吕根泽就动心了,他义无反顾的放弃了当时已经安排好的工作,再次走进了农村。
他是技术人才,一到农村关心的就是农业发展情况,同时也因为他的种地技术,村里的人都十分的看中他,都希望他能给村里的土地"实施魔法",让种植物高产。

之后,村里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小块土地,专门供他进行实验,可以说,吕根泽的到来使得农民们有了"希望",他们很想看这个"专家"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农村人的质朴让这个知识分子十分汗颜,夸张的说:每天有人端茶送水,做饭洗衣,吕根泽明白,这是因为他对于农村很重要。
他也明白,他必须做出点成绩来,所以他每天钻在田野里,日渐消瘦的吕根泽最为感动就是村长的劝说:不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慢慢来,不着急,村里人皮厚,饿不死。听到这些话,吕根泽当场感动的流下了泪水。

世界有名,粮食增产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1963年,吕根泽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试验,终于发现有一种肥料很适合延边地区的土地,短短三个月,他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就有了很大提升。
后来经过村委决定,在吕根泽的主持之下,全村的土地都开始使用新的肥料,并且特别聘请吕根泽作为农业指导人员,对村里的土地进行整体"规划"。
一年之后,粮食成熟,吕根泽所在的农村成为了"一枝独秀",和附近几个甚至全市的农村产量相比产量都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吕根泽成为了村里的"英雄"。

凭借着这些增产手段,吕根泽参加了世界青年大会,成为了国际上有名的农业专家。这些都是知青岁月对他的回报,如果没有村民的殷切希望、悉心照顾,每天陪着他打转,吕根泽怎么能在世界扬名呢。
两年后,吕根泽的知青岁月结束了,他离开了农村,但是他从没有忘记这些青春岁月。直到现在,他还在教育子女,要深入基层,要学会用农民的语言,知青生活留给吕根泽的从来就是感动与美好,子女虽然不懂,但那是他夜半回忆、总会哭的回忆。
这段知青岁月使得吕根泽进一步了解了农村现状,以及中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为他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农村生活很苦,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甜。

近代文学家李准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说:"青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它催发着青年人的躯体,启迪着他们的智慧。同时它也灌输着热烈的盛情和坚强的理智。"
青春能够对一个人的一生引发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熟,同时还有个人心理的建设。中国建国后的国家大战略使得上百万年轻人奔赴农村,成为了知青,与农民生活在一起,这一段岁月可歌可泣。
每一个知青都在农村度过了自己的部分青春时光。在这里,有汗水、有泪水、更多的是希望,他们有人收获了"亲情",有人收获了爱情,有人离开的时候充满对未来的向往,也有人就此黯然神伤,一蹶不振。

知青岁月试一把磨刀石,深刻的造就着他们。现代人"城市感"越来越重,出生的孩子们很多人不知道农村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这在侧面说明着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
但是也同样造成"城里人"缺乏锻炼,没有了农村的智慧与淳朴,所以,这一段你可能不懂的"知青岁月",如果让当代人经历、锻炼一次,大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3-3-18 03:33:3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3-4-12 00:13:46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23-5-13 02:42:5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7:59 , Processed in 0.0096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