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有一天,父母之中有一个人先走了,子女要做好这几件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04:05: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果有一天,父母之中有一个人先走了,子女要做好这几件事                                                              2024-08-08 08:24                                        

发布于:黑龙江省
   

《当爱情告别,亲情接力》
引言:
人生如戏,岁月如刀。当命运的舞台上演到生死离别这一幕时,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天长地久"不过是痴人说梦。正如网上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然而,当至亲离世,留下的那个人该如何独自面对漫漫余生?且听我娓娓道来,看看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又该如何在父母的人生暮年里,给予他们最温暖的陪伴。
当夫妻二人携手来到生命的十字路口时,总有一个人要先走,正如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一书中所写:
"死亡不是同归大海,而是各回各的源头。"
我的邻居王阿姨,就在去年经历了这样的生离死别。她的丈夫李叔叔因病离世,留下她一个人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家。每每想起,我都忍不住唏嘘。即便是想明白了一切,想清楚了原委,面对心爱之人突然地撒手人寰,再理智的人也难抵伤悲。面对余生剩余日子的孤寂,再乐观的人也难免会心生犹疑。
我常常看到王阿姨坐在小区的长椅上发呆,眼神中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有一次,我鼓起勇气上前搭话:"阿姨,您还好吗?"
王阿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哎,小张啊,人老了就是这样,说不好也不坏,就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子女作为父母之间的联结,既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彼此生命的纽带,既然父母中有一个人已经先走了,那么孩子作为他在这世上的唯一血脉,毫无疑问要承担起更大的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赡养老人层面,也体现在为父母提供情绪价值的方面。父母之中,有一个人先走之后,孝顺的儿女会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给予父母更用心的陪伴
在爱情的世界里,热恋男女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在亲情关系中也同样,父母之中有一个人已经不在了,剩下的那个难免孤寂难忍,作为孝顺的儿女,理应接下命运的接力棒,更用心地给予父母陪伴,更妥帖地给予关怀。
王阿姨的女儿小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每周都会抽出时间陪妈妈散步、聊天。有一次,我偶然遇到她们母女俩在小区的花园里。
小李正温柔地说着:"妈,你看这些花开得多好啊。爸走了,但他种下的这些花还在为我们绽放呢。"
王阿姨眼中闪过一丝温暖,轻轻点头道:"是啊,你爸爸总说,这些花就像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要努力绽放。"
这样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给了王阿姨莫大的慰藉。一个人的日子不好过,子女应当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
根据心理学的一项调查,很多老人在经历另一半离去之后,由于心情郁闷,长时间得不到开解,很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症,有些老年人更是因为常年离群索居,不得已走向失语,很是可怜。
面对这种情况,儿女们务必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更用心地陪伴父母,陪伴着他们顺利走出难关。给父母陪伴不只是逢年过节去看看而已,而是要时时刻刻惦记着他,常常记得去关心他。给予他情绪上的开解,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和关心。
二:给予父母更长久的耐心

关于父母与子女,曾经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有一个中年男人叫李明,他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再具备生活能力。李明每天都会教爸爸说话,可爸爸怎么都学不会,终于有一天,他耐心尽失,崩溃嘶吼,"爸,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我教了你多少遍了!"
忽然间,他看到爸爸哭了。泪水从老人浑浊的眼睛里缓缓流下,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委屈和无助。
那一刻,李明忽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他牙牙学语的初期,也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可是爸爸一次都没有嫌弃过自己,每天都说自己是最聪明的孩子。
与父亲的耐心教导相比,他无疑是那个最不称职的老师。好像父母对孩子的耐心是天经地义,可孩子对父母的耐心却很难长久。
我们总是将最坏的脾气发泄到最爱自己的人身上,因为被爱着,所以有恃无恐。等到有一天发现原来自己父母也已老去时,又追悔莫及,痛惜曾经。
老去后的父母,其实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尤其是当他们的伴侣离开之后,那种形单影只的感觉更容易将他们折磨得体无完肤。所以再耐心点好吗?就像你小时候,他们曾对你说的那样。
三:给予父母更真诚的理解
人老了,难免跟不上潮流,追不上时代的脚步。有时候一心为了孩子好,到头来却反而不被理解,宛若一个被时光抛弃的老顽固。
我的朋友小张就经常为此和他妈妈产生矛盾。有一次,他妈妈坚持要给他介绍对象,小张却觉得这种方式太过老套,两人因此大吵一架。
小张愤怒地说:"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相亲?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能处理!"
他妈妈委屈地回答:"我这不是担心你吗?你爸走了,我就你这么一个依靠了。"
面对这种彼此之间的不和谐,父母都健在的时候,尚还有一个人能帮着调节。可一旦父母中的一个人先一步离去,那个调节的人也就不在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子女不多加理解自己的爸妈,恐怕还要酿成更多的遗憾和委屈。
没有任何一种爱比父母对你的爱更纯粹,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人比你还希望你能过得好,那一定是你的爸妈。或许有时候他们脾气急,说话也词不达意,但是一切口无遮拦的背后,藏着的都是那颗爱你的心。
多给父母一些理解吧,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你们之间的悲剧。对于父母来说,或许人生没有哪一段路,比他此刻正在走的这段路还辛苦,多些理解,多些关心,让彼此都少点遗憾。
杨绛先生曾在《我们仨》里写道:"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往心上流泪。"
面对人生如此大的动荡,他的悲伤是你难以想象的。尽可能去多爱他们一点吧,让他们少点孤独,少点悲痛,多一些活下去的希望,多一些度余生的力量。
结语:
生命如同一场接力赛,当爱情的选手跑到终点,亲情的选手就要接过接力棒。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比赛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陪伴,用爱温暖,让生命的最后一程,也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让我们携手同心,为父母编织一张温暖的情感网,让他们在生命的暮年,依然能感受到爱的温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17:29 , Processed in 0.0070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