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为何被西方教授说: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有何特别之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8 07:48: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为何被西方教授说: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有何特别之处                                                                                2025-04-28 04:00   发布于:天津市
   
       历史上曾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然而时至今日,中国成为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幸存者,而其他三个古国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在今天的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中国这样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并且延续至今。中国为何能够成为世界历史上最长寿的国家,一直是历史学界经久不衰地讨论话题。西方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写道:
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并以此论证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延续至今。

今天,本期节目就带您一起探讨亨廷顿眼中的伪装成文明的中国,发现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长寿的秘密。
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文明
亨廷顿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并且认为这是中国能在世界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保持长寿”的重要原因。那么,国家和文明究竟有什么区别?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给出过我们国家的定义:
国家,就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人类历史上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下的产物,在一定范围的土地内,具有对生产资料分配权力的政治实体,就能构成一个国家。有朋友可能会问,我的老婆拿着我的工资卡,能决定我一个月花多少钱,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
人类历史上国家的形成,就是从“老婆”拿着工资卡,分配男人能一个月能花多少工资开始的
:从最初由血缘关系构成的家庭,到由家庭构成的母系或父系氏族,再由氏族构成更大规模的政治体,实际上就是国家诞生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小集群到大集群,进行生产资料分配来切蛋糕的过程。国家的历史,就是一部切蛋糕,进行生产资料分配的历史。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力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切蛋糕的问题,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会不断延续下去。也是根据这一结论,历史学者指出:“没有不死之人,没有不亡之国。”但是,
文明就不同了。它是可能比国家更经历历史风雨考验的存在:
中国的古籍文献最早发现的是《易经》中的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而这句话中的“文明”,
实际上指的是和“野蛮”对立的一种观念,“文明”不一定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实体
,而是象征着一种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形态,这种形态包含着这一地域人的历史观、价值观,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形式,他根植于这一地域内每一个人的骨髓当中,更多地以精神的传承而实现代际延续。
比如,中国崇敬先祖的宗法观念,实际上就是中国作为华夏文明的一种表现,而以祭祖,分长晚辈为表征的宗法观念,从距今大约3000年前的西周就开始了。尽管历史上的西周已经灭亡,
但从西周开始传承的宗法观念,却时至今日被中国所保留,而这就是“文明的力量”,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在历史中可能实现永恒的力量。
华夏文明,为何能够延续至今
既然“
文明”可能成为在历史长河中实现永恒的力量,那么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又是如何将这种历史的“可能”,变成一种历史的“必然”
?亨廷顿等西方学者指出
,大一统的政治体,民族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可能是让中国作为文明延续至今的三大原因。

首先,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为中国作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创造了可供寄托的实体。虽然在前文中,我们说过国家和文明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国家依然是文明来得以存活,彰显自身的现实寄托。而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则能够成为文明得以延续的有力强心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但是,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对大一统格局的历史贡献,不仅仅在于秦始皇横扫六国
,而是他设立了一套巩固大一统格局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制,这套政治体制的直接表现就是地方的郡县制度,也就是管辖各个地区的长官均由中央政府进行任命
,而不是依靠地方家族的力量。这相当于,中央政府把控了地方人才的任免权,而任免权的集中,也让各个地方权力的执行必须以中央命令的应允为前提,这就使得一个国家进入到了空前凝聚的状态。

中国的万里长城,千里驰道,这样宏伟的工程之所以出现在秦朝,就离不开这样将国家上下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与之形成反例的,便是最初实行分封制的汉朝。刘邦为了犒赏功臣,曾一口气分封七个异姓王,管辖华夏各地,后在刘邦在世之时,便爆发了英布叛乱。在刘邦平叛后,刘邦又将各地分封的诸侯王指定为刘姓,并立下规矩“非刘不可称王”,但谁料刘邦病逝后没多久,汉朝便爆发了“七国之乱”。在对这场叛乱进行平定后,汉朝又不得不重新回到了秦朝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这才使汉朝的统治秩序得以安定,也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自此以后,秦朝的郡县制在历朝历代都得到延续,今天中国的地方制度,依然有秦朝郡县制的身影,这也让饱读诗书的毛主席曾不由得发出过感慨:
“凡中国历朝历代,皆有秦律踪影。”
而这也是中国的大一统格局,能够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但是,类似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在欧洲和其他世界各地也曾上演过,可这些国家却并没有像秦始皇这样实现成功,并将维持一统的制度保存下来,这又是为什么?这便离不开促成文明延续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民族问题。欧洲历史上,远到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近到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都曾一度征服了大半个欧洲,想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实现欧洲的统一。
但是,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却并没有将统治自己的帝国视为归宿,而是认为这不过是骑在自己头上的“压迫者”。
因此,一旦这些曾经征服欧洲的帝国走向衰落,那么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便会纷纷独立,让整个帝国土崩瓦解,重新变成一个小国,甚至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帝国在征服其他国家的民族时,并没有将这些被征服的民族视为本国的公民,比如罗马帝国在征服今天的法国地区,西班牙地区时,将生活在这里的高卢民族、西哥特民族统称为“蛮族”,使他们在帝国内并没有取得相同的待遇。而中国则不一样了,自始至终我们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到唐朝时期,这样的民族平等政策更是达到鼎盛,唐太宗李世民说过:
“自古以来,皆贵华夏,贱夷狄,朕爱之如一。”
在大唐长安城内来做生意的徽商,藏商,都和汉商一样享有同等的待遇,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皇家甚至也为此做出表率,这就使得华夏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6个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这是西方各国史学界所难以想象的。

而中国能够实现文明延续的第三个因素,便是文字。西方社会学者布尔迪厄曾经说过:
“文字是实现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之间都会有不同的口语和方言,这也能体现一方的风土人情,比如东北话的爽快,浙江的吴语,广州的粤语,天南地北的差别非常大,而这实际上是不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统一的因素。
但是,中国文字的统一,却克服了语音差异的不利影响,并将各个地区的人民通过同一种文字表达的方式,牢牢连接在了一起。无论是东北话,还是吴语,还是粤语,都能够用一撇一捺的方块字来进行表达,这就促成了各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上的畅通,更重要的是中央命令的顺畅下达。试想一下,假如中央向地方下达命令,每到一个省就要换一种语言文字表达方式,这里用东北字,那里用广东字,如果是这样的情景,那会不会意味着更高的行政成本?
而这也正是古代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所面临的困境,在拿破仑于1812年远征俄国时,为了调集部队,军队甚至不得不使用14种文字表述,而且还经常会有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也是造成拿破仑帝国最终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从文字对文明延续的重要性来看,我们或许更能体会到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伟大,以及对中国历史深远持久的影响力。

区别于“国家”的天下观,是华夏延续至今的灵魂
中国能够从千年历史延续至今的另一个原因,便是中国有着“国家”和“天下”的区别,这也同样是世界其他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
那究竟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天下?——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在他的书中曾这样辨析国家和天下的区别:国家可以灭亡,但天下却时时刻刻存在。所谓天下,就是在这个国家生活的千百万人民,是人民在一个国家中的生活状态,而心系这些人民,并让人民拥有幸福的生活,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有志向和良心的士子,应当承担的使命。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士”的精神,才让中国涌现出一代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他们或许是唤醒国人,给予人精神力量的文人,比如鲁迅;或许是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杀敌报国的军人,比如邱少云,黄继光;或许也正是每日辛勤工作,
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平凡而伟大的你,正是点点滴滴的力量,汇聚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汇聚成了贯穿千年历史的力量。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士”的精神,1949年后的中国即便曾历经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风雨沧桑,却依然能够用短短73年的时间,重新站立在世界的舞台中央:1950年,
140万志愿军英雄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击溃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军;
1956年前后,4万华夏儿女完成了中国的初步工业化,一批老工业基地拔地而起,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我们用五年,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时间来完成的初步工业化。

1998年,华夏各地降水频繁,但数万解放军战士,却团结人民,
用血肉之躯铸造了抵挡洪涝的钢铁长城;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共克疫情时艰;
2022年,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各国瞩目于这座具有千年的历史古城
,也注视这21世纪的中国,重新逐渐走向世界民族之巅的那一刻。如果有人追问,世界上最浪漫的奋斗史是什么,那么这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而这种代代相传,为文明,为国家增光添彩的星火,
正是华夏文明充满蓬勃生命力的源泉。

因此,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民族的融合,文字所形成的身份认同和天下的精神,共同铸造了华夏文明长寿的基因
,也是我们中国能够在历史长河之中傲然矗立的理由。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日渐富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13:22 , Processed in 0.0078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