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明湖怪事!从古至今青蛙来了都“哑掉”,这事还得从乾隆说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06:33: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明湖怪事!从古至今青蛙来了都“哑掉”,这事还得从乾隆说起                                    

            

        2020-03-22 08:40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往往都很喜欢去一些名胜古迹。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大明湖更是人们旅游的首选,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更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素有“泉城明珠”之美誉。

虽然深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但是济南大明湖历来都有“四大怪”。根据清代《历城县志》记载:一是恒雨不涨,无论怎么下雨水位都不涨;二是久旱不涸,很长时间干旱都不会枯涸;三是蛇不见,看不到蛇类;四是蛙不鸣,青蛙从来不叫,所以当地有一个歇后语说:大明湖的蛤蟆——干鼓肚,就是说青蛙能做鸣叫的动作——肚子一鼓一鼓的,却不能发出声来。

而大明湖四大怪之一的青蛙不叫,一直是人们关心和议论的话题。据老济南人讲,大明湖里确实很少见到水蛇,而大明湖的青蛙,不管春夏秋冬,从来不会叫,即便是夏季的雨后,也很少会叫。曾有人做过试验:雨季北园一带荷池水涨,蛙声震天,但大明湖内却是静悄悄的。即便把正在鸣叫的青蛙们放到大明湖里,它们也不再叫了,仿佛集体被湖水弄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得从乾隆皇帝的一道圣旨说起。

传说当年乾隆爷来济南游玩时就居住在大明湖旁,而湖畔的青蛙不分白天黑夜的叫个不停,乾隆爷烦了,就下圣旨;“蛇归洞,蛙不鸣”。这就是大明湖青蛙不叫的猜测之一。当然,这个民间传说自然有旁人杜撰的成分。要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象春就曾经对大明湖四怪进行了记载,因此这个说法,也仅仅是清朝人为了讨好乾隆牵强附会所做的杜撰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不为人知的,其源于一口万斤重的巨钟。在大明湖的北水门南侧,临湖曾建有一座“晏公庙”。1994年,在晏公庙旧址上修建了一座“明昌钟亭”,亭内挂着一口铸造于800多年前的万斤巨钟。对此有专家考证,巨钟临湖而置,早晚两次巨钟都会被敲响,“黄钟大吕之音乃与波声相上下”,钟声和波涛之声共鸣、共振,“日日缭绕于游客舟子之耳”。因此“金钟鸣,故蛙声退也”,因为共鸣、共振使青蛙声带和发育受到影响,所以无法鸣叫。

我个人认为最接近科学的解释是,由于青蛙叫是发情求偶的表现;据科学考证水温与青蛙发情是有必然里联系的,只有水温超过23℃,青蛙才会鸣叫,反之低于23℃就不会叫。然而大明湖是济南城里地下涌出的泉水汇聚而成,总所周至泉水水温低,大约在14℃-18℃。可想而知在这种水温下,青蛙是不会发情的,自然而然就不会叫了。

知道了大明湖背后这一层故事,相信大明湖对于来济南旅游的游客会更具有吸引力。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自古都是文人雅士的消暑游憩之地。大明湖由众多泉水汇流形成,它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被誉为“中国第一泉水湖”。

大明湖公园里历代的亭台楼阁众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超然楼被称为江北第一楼。

曾几何时,《还珠格格》里的一句:“皇上,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更是让大明湖火遍大江南北,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老城韵味,一睹大明湖风采。

那么,你来过大明湖旅游吗?对这里感觉怎么样?欢迎来说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6:32 , Processed in 0.0076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