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强老爸”梁启超的家教之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02:4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强老爸”梁启超的家教之道                                                         2020-09-06 09:12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要说中国最成功的父亲,梁启超当之无愧是其一。在“丧偶式育儿”越来越普遍、妈妈们为教育焦虑不已的今天,很多人可能会问,梁启超的教育秘诀是什么?
择校、请老师单独补课,乍一看,现在父母为了提升子女成绩所采取的办法,梁启超曾经也做过。但如果认为这样就能培养出满门才俊,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这也是我出这本书的原因,”《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的策划刘海滨说,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跟现在接近,他面临的很多情况至今还是难题,所以这本书可以为鲁迅先生在100年前提出的“怎样做父亲”提供一些借鉴。
刚刚过去的上海书展上,新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举行了首发仪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书展现场,最多的场景还是妈妈们带着孩子来选书买书,而少有爸爸的身影。

也有择校焦虑和烦恼
一直以来,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身份被关注得最多。去年,作家许知远还以他的早年经历为主,写了《青年变革者》一书。
“冠盖满京华”之余,梁启超还是九个孩子的父亲。而这九个子女,个个龙跃凤鸣,有诗词研究家、陆军上校、图书馆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等。其中共出了三名院士,分别是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五子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家九子为何个个成才?从梁启超留存下来的与子女的大量通信中,可以找到答案。梁启超一生给家人的书信,现存共650余通,给儿女的书信最多,达400余通,《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就精选了其中260余通。

从梁启超家书中,能看到很多现代家长的影子,比如他会给孩子“补课”。在日本时,为让长女梁思顺对西方社会学科有所了解,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给她请了几个日本家教补课。他也注意培养儿女的才艺特长,著名书法家魏铁栅指点过思顺、思成的字,还不时请名家给孩子们题赠字画,通常是每个孩子各有一份。
梁启超也有择校焦虑和烦恼。1912年从日本回国时,如何为孩子们选择学校,他也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操碎了心。本想让梁思成去青岛读书,但发现当地中国人开的学校学风很差,另有德国人专属的学校,却又很难转进去。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他说:“归国后为汝诸弟妹求学真一大问题也。”最后的决定是为儿女请家庭教师,甚至亲自给他们授课。
喜欢取“绰号”的父亲
晚清时期,苏格兰著名传教士韦廉臣夫人伊莎贝拉(Isabelle Williamson)在《中国古道》中写过一位路上偶遇的新娘子,回娘家后她父亲非常高兴,跑出来直接亲昵地把女儿搂进怀里。这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很多人一说到古代父亲,就想起《红楼梦》中贾政般的严肃古板,或朱自清《背影》里的含蓄隐忍。
但看了梁启超和子女的通信,会发现他和韦廉臣夫人笔下那位普通父亲一样,对子女也是充满温情。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业、恋爱,事无巨细都能在信中深聊,一和子女写信就变得“絮絮叨叨”,无法止笔,有时因为忙,一封信只写了几行,隔段时间有空闲了,又在后面继续写长信。
梁启超也从不吝言对子女的爱,喜欢和他们开玩笑,还给孩子们取了各种昵称,“大宝贝”是长女梁思顺,“小宝贝”是二女梁思庄,三女梁思懿被他戏称为“司马懿”。第九个孩子梁思礼出生时梁启超已经51岁,到了儒家说的知天命之年。老来得子自然是非常高兴,昵称梁思礼为“老白鼻”(即老baby)。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式学校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照搬西方模式。现代教育重知识,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传统教育重德育,以成“人”为目的,两者很不同。在意识到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学校逐渐成了“贩卖知识的杂货铺”后,梁启超转而在子女身上实现他的教育改革理想。
一方面,梁家九子全都接受了新式的现代大学教育,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深造,梁思庄在加拿大读了中学和大学,梁思礼17岁的时候就去了美国读大学。
另一方面,梁启超又在家庭教育中注入德育为本的传统教育。“传统德育有个很重要的特征是以实践为本,并且注重落实在实践生活中。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是以德育、做人为目的,但在和子女的书信里又看不到说教,更多是用自己如何做人的经历,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儿女。”刘海滨说。
读梁启超的家书,还能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刘海滨认为,除了梁启超确实身体素质好外,更主要的是他一生都很注重自我精神修养,为《易经》里的“君子自强不息”所感召,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将其转化成一种身体力量,在身、心之间互相影响。
两位夫人亦不可忽视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一书主要是展现梁启超的教育观,但实际上梁家九子的成才,母亲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梁启超有两位夫人。原配妻子李蕙仙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李端棻是梁启超的乡试主考官,对他非常赏识,就把堂妹许配给他。李蕙仙生了三个子女: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1924年因病去世后梁启超十分悲伤,写下《悼启》一文。文中说,梁家孩子不管是小时候的启蒙教育,还是大一些后的“选择学校,稽督课业”,“皆夫人任之,启超未尝过问也”。1925年李夫人正式下葬,梁启超又写了一篇《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并称这篇文章为“我一生好文章之一”。
梁启超还有一位侧室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王桂荃是四川广元人,身世坎坷悲惨,4岁父母双亡后被多次拐卖,最后卖到李蕙仙家做丫鬟。在与子女的通信中,梁启超对她的称呼不一,有“王姑娘”“王姬”“你娘娘”等多个叫法。王桂荃生养了六个子女: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1929年梁启超去世时,九个孩子大多还在读书,最小的梁思礼年仅5岁。王桂荃没有机会能让梁启超为她专门写篇文章,或是像苏轼为王朝云一样给她写副动情的对联。此后的中国很快进入20世纪最黑暗的时期,在抗战和内战的炮火纷飞、颠沛流离中,王桂荃继续庇佑着梁家的孩子,最终把儿女全部养大成才,不负梁启超在书信中对她的评价——“是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05 , Processed in 0.0091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