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6年,孙毅中将在唐山大地震后让敞开大门,孩子一句话让他发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7 19:38: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6年,孙毅中将在唐山大地震后让敞开大门,孩子一句话让他发飙                                                        2023-06-14 08:55                                       
前言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的那段日子。一个又一个的震情预报,使人们经常处在极度紧张之中。
当时,孙毅将军家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地震又把后墙震裂了几道一指多宽的缝子。
在震情预报最紧张的一个晚上,孙毅把全家召集在一起,提出“要敞开大门”。随后,孩子的一句话,让孙毅发飙了。

孙毅被任命为总参谋部顾问
1978年6月的一天,在北京市一座普通的院落里,这家的主人,一边凝视着刚书写的“奋斗”二字,一边用手抚摸着那银色的胡须。
这位酷爱书法艺术的老头,就是赫赫有名的孙胡子——孙毅将军。时年74岁的他,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还带风。
这时,秘书走过来,交给他一个文件。孙毅停下手中的笔,打开一看,是一张中央军委的任命命令,上面写着,“任命孙毅为总参谋部顾问”。
孙毅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行字,许久,他对秘书说道:“我又可以工作了!”

孙毅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着为人民、国家、军队献出自己全部。在战争年代更是如此。
53年前,年轻的孙毅与二十六路军的起义将士们在古城宁都起义,随后投身于人民的怀抱,跨进了红军的行列。
在红军,孙毅从马列的书本里,从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逐渐弄懂了一个真理:共产党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民公仆。
红军刚刚开始长征的时候,孙毅担任师参谋长。那时,部队频繁转移,战斗不断。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员,组织上给他派了一匹马。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却说:
“孙毅是从白军过来的,配马不合适。”
于是,孙毅的马被杀掉了。

孙毅毫不在意地说:
“没有四条腿,还有两条腿。只要我能往前挪,就不会掉队。”
往后,孙毅与大伙儿一样,步行走完了长征。
白天,大家一起行军,晚上战士们休息,孙毅却不能睡觉。他需要勘察地形,起草报告,下达指令等。这就导致,有时行军实在太累了,孙毅就解下一条裹腿拴在腰间,让前面的同志拽着,边走边打会盹。

50年后的一次老同志座谈会,几个当年的领导握着孙毅的手,抱歉地说:“胡子,真对不起你,使你多吃了不少苦。”
孙毅笑着说:
“我还要感谢李德呢?他使我养成了走路的习惯,现在别看我上了年纪,日行20里是没问题的。”
在以后的战争中,孙毅的职务虽然节节高升,但在他的心里,位置不重要,能工作就行。孙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是:“乌纱帽可以不要,让我工作就行。”
1975年秋天,在邓小平亲自抓军队整顿的时候,总参谋部举办“全军教导队长”训练班,聘请孙毅担任训练班的顾问兼指导。

孙毅很高兴,第二天就带着简单的行李走马上任了。
当时,训练班的领导看他年纪大了,没有分配给他具体工作,但孙毅却是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诸如,起床号刚响过,孙毅就扎紧腰带,军容严整地来到操场与战士们一起出操。
此外,孙毅还经常到部队院校作调查。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嘱咐秘书:
“这次去院校,不是视察,是调查,不是去当先生,是去当学生,当学生就不能有架子,不然就学不到东西。”
不管到了哪个院校,孙毅一定会去看伙房和幼儿园。看看孩子们教育得好不好,伙食搞得怎么样。值得一提的是,孙毅还会十分仔细地查看泔水缸,看有无浪费的现象。
很多的学员看到这一幕,激动地在本子上写下:“老将军的言行,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面明镜。”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孙毅先后6次赴全军院校调查,足迹遍布石家庄、郑州、南京等40多所院校。
这些成绩对于年轻干部来说,不算什么,但对70高龄的老将军而言,实属难得!每次调查后,孙毅都要及时地写好报告,向总参领导提出建议,总参的领导们看后,对孙毅的报告批示:“孙毅同志不辞劳苦,深入院校,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1983年3月,孙毅将军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毛主席、朱德等老革命家写给他的信件原件,献给了军事博物馆。在任总参谋部顾问期间,孙毅组织、动员许多老同志撰写了上百篇的回忆录和历史材料。

据说,为了撰写赵博生同志的传略,孙毅亲赴宁都进行实地考察,受了不少罪。
由于过度疲劳,加之水土不服,孙毅患上了急性肠炎。这晚,他腹痛难忍,一连上厕所十几次,整宿没合眼。这样高龄的老人,怎能经得起如此折腾?随行的工作人员,瞒着孙毅向总参打了报告,并商定让他乘便机回京治病。
孙毅得知后,坚持不回,并恳切地说:“我们来一趟不容易呀,不能因为我的病改变工作计划。”
病情稍好后,孙毅就投入到了采写回忆录之中。总的来说,孙毅将军对待工作,必然会付出全部身心。
孙毅让敞开大门,儿子说了一句话惹恼了他
孙毅虽身处高位,但不脱离群众。与他生活在一条胡同的邻居,曾这样赞叹:“这孙老汉对咱群众的事,比他自己的事还上心哩。”
在孙毅的家门口,常有鱼、肉食品的卡车、三轮进进出出,不了解的人会以为那是个仓库。
尤其是,一到夏天,鱼、肉经太阳一晒,会冒出一股腥臭味,但孙毅家人没有一个说二话的。原来,孙毅早对家人说过:
“我们家院子有地方,副食店往这里放东西,是对我们的信任。这院要成为群众放心的仓库,全家都要做合格的保管员。”
春节来临,副食店的经理登门拜访,还没来得及说出感谢的话。孙毅就握着经理的手,严肃地说:“如果你们在院里卖东西给我们家里,就不准在往这儿放了。”
经理听后,深深地被打动了。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北京人民在听到一个个传来的震情预报,成了惊弓之鸟。
就在这时,孙毅心情沉重地说:“地震情况很紧张,我们家人少,院子大,怎么都好办,可是周围的群众呢,他们的房子挨着房子,楼靠着楼。到时候往哪里躲?我想,一有震动,就把咱们家的大门敞开,让群众进来躲一躲。”

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紧跟了一句:“门敞开了,不安全呀。”这一下可惹火了孙毅,他冲着孩子大吼道:“这一点你们放心,我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准备为了人民掉脑袋作牺牲的,怕什么!”
孩子被吓着了,大哭了起来。而孙毅并没有安慰他。后来孩子回忆:“千不该,万不该,真不该伤了父亲的心。”
孙毅的严肃态度,让孩子想起了以前父亲常讲的一个故事。
那是在抗战年代。有一回,孙毅率领几个八路军战士执行任务,被日寇围在了一个村子,与群众一块被赶到街头的一个空场上。
日寇诡计多端,为了将八路军战士和群众分离出来,耍起了当众认亲的手段。
面对日寇凶神恶煞的面孔、以及一把把冰冷血腥的刺刀,群众依旧紧紧护卫着孙毅他们,有的被认作“儿子”,有的被认作“丈夫”,一个个被领走了。

奸诈的日寇小头目吼叫着盘问起来,姑娘冷静而自然地回答:“他是我丈夫”。为了不惹鬼子怀疑,这位姑娘当众亲吻了我们的战士。
话说,每次小震之时,孙毅就指挥全家人行动,为群众提供帮助。这天,他却病倒了。孙毅的夫人猜想到,可能与孩子说错话有关系,就连忙说:“我们已做好了一切准备,一旦有震动,让群众进咱们院子防震。”
孙毅听了,这才笑着点了点头。
提起孙毅关心群众的事儿,他的司机小安总是一大匣子话。有一个故事,是小安经常说的。
1977年深秋的一天,小安的母亲从山东农村来北京看望儿子。小安知道首长家的房子紧张,就在单位找了一间。眼看着母亲已到了北京,马上要去接,小安就如实向孙毅报告了。
孙毅听了,说:“那怎么能行?你妈妈是你的老人,也是我们的客人,把她照顾好是我们全家的责任。”说完,他一边让小安把老人接回来,一边嘱咐家人给小安妈妈收拾房间。

夜里,孙毅在伏案工作,听到老人住的房间有动静。他想到老人初来乍到,上厕所容易摔着。于是,他急忙送去一个便盆,扶着老人进了屋。
小安妈妈住了几天,就准备离开了。临行前,她再三嘱咐儿子:“俺以为你在外边干的是侍候别人的事,这一来可明白了,这么大的首长侍候起俺来了,真叫俺心里过意不去。往后家里的事不用你挂心,你照看好这位首长,比孝敬俺还要紧。像他们这些老首长能多活几年,也是咱老百姓的福气啊!”
孙毅:不要紧,凭我这身子骨还能拼上几年
孙毅对群众和蔼可亲,对自己、对亲属却要求甚严。孙毅担任总参谋部顾问后,坚持只要一名司机,其他服务人员都不要。配给他的红旗轿车开来几次,他让退回去几次。
孙毅对配备的那辆专车,把得很紧。他多次对司机和家里人说:“车是给我办公用的,谁也不能随便坐。”
有一回,孙毅的一个外甥女从天津来看他,临走时带了不少东西,加之天还下着雨。司机满以为这是外地来的客人,可以用首长的车送一下。没想到,孙毅立即拦住了,说了声“我送她上火车!”
只见,孙毅扛着提包,挤上公交车,陪着外甥女去了火车站。
1982年5月3日,总参机关召开纪念“五四”青年节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总参政治部的领导同志将一张青年顾问“聘请书”郑重地送到孙毅的手上。
聘书上写着:“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您都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孙毅捧着“聘请书”,双手在微微颤抖。他激动地说:“我老汉今年七十多岁了,也要作些黄昏颂。虽已年老力衰,但余热尚存,把它献给青少年,为着美好的未来多做些事!”
此后,孙毅针对青少年的事情,可谓是走到哪里要宣传到哪里。
1977年春,由于工作劳累过度,孙毅的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了,经过家人的轮番劝说,他终于住进了医院。待病情稍有好转,孙毅就找年青的医护人员谈心,勉励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社会对培养教育青少年工作的重视,打电话或直接找上门来请孙毅作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可能,孙毅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据悉,1981年以来,孙毅已给军内外80多个单位的青年们作了上百场报告。孙毅的秘书回忆:
“孙老实在累了,就双手抱肩,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肚子饿了,就用白开水冲几块饼干吃。有时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上床休息。”

看到孙毅每天这样忙,总参有关领导来看望他时,总要关切地劝说几句:“孙老,您年纪大了,不能再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干,要多多保重才是啊!”
孙毅却乐呵呵地说:
“不要紧,凭我的身子骨还能拼上几年。十年动乱期间,想这样干还不成哩,多为青年们做些事,我就是去见马克思,心里也踏实了。”
多年来,孙毅在同青少年的交往中,不知给他们作过多少次报告,更数不清给他们讲过多少个英雄人物故事。
可是,他从未讲过自己的事。
一次,一个学生在军事博物馆里看到了毛主席写给孙毅的信,心想,这个孙毅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吗?学生半信半疑地跑来问孙毅。
孙毅微笑着说:“是我老汉,可那是过去的事了。”

有的学生不止一次地向孙毅提出:“孙老师,您为什么不给我们讲讲您自己,我们很想听听您的事。”
孙毅总是说:
“为着我们的今天,有很多同志牺牲了,有的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我只是一个幸存者,和他们比我算得了什么呢!没有什么可讲的,你们只要知道我是一个党员、一个老战士就行了。”
孙毅老将军战争年代驰骋疆场,和平年代致力于祖国建设、军队建设。由于极强的信念,孙毅对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事事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这样的老将军,值得人们为他怀念!
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多有一些孙胡子,那就了不起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19:57 , Processed in 0.0086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