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宋大文豪苏轼为何如此调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05:36: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北宋大文豪苏轼为何如此调皮?                                                         2021-07-07 11:29                    
                             苏轼作为北宋大文豪,其文学造诣之深世人皆知。闻名古今的《前后赤壁赋》便是最好的印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出了夜晚中的山水蓬勃之动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又道出了风轻水兴之绵柔感。

当然世间关于苏轼的传言佳话远不止这些,例如面对众多上门求官之人,通过巧引经典、叙述故事使得上门之人自感羞愧主动告辞,可谓既不失原则又不至于尴尬的推脱之法;在面对辽使出的“三光日月星”的“绝对”时,苏轼凭借其渊博的学识、文字拿捏之深厚功底,一连说出了好几个精妙的下联,着实让辽使钦佩不已、甘拜下风。
苏轼如此学识渊博、纵横文坛,时间久了难免傲气心生、飘飘然了起来,便做了堪称傲慢之举的事。

一日,苏轼翻遍了手头上的书之后,便心头一热、顿生傲气:普天之下的书籍文字也不过如此。心里想想还不过瘾,还很作死地想要贴出来,昭告世人。于是就在其家门口贴上一副对联:读尽天下书,识尽天下字。
面对如此挑衅味十足的对联,自然便有高人上门来教育他如何做人。果然,贴上去没多久便有一平凡素衣女子上门求教,苏轼也自然乐得“屈身高教”。当女子掏出一本破旧不堪的书交与苏轼识读时,苏轼顿时傻了眼,上面的字一个不识,于是幡然悔悟、收敛颇多。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虽然表面看似傲气,实则还是虚心学习之人,之所以有时心血来潮,干些挑战天下人耐心的作死之事,也是其性格豪爽、不受约束所致。
一日苏轼邀请其好友,也即北宋高僧佛印一起打坐。苏轼显然心不在焉,打坐的同时一直在将佛印的那副样子想象成各种搞笑的对象。终于按捺不住,便想着捉弄下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说:“我觉得你像尊佛”;苏轼便哈哈大笑说道:“你知道你在我眼中像什么吗?”佛印忙问答案。
“像坨大便”,苏轼说完笑得合不拢嘴。

苏小妹听闻后便想治治他这个调皮的哥哥,于是很是泼冷水地点评道:“心中有佛的人看别人也是佛,心中有大便的人看别人也是大便”。
由上可知:苏轼作为北宋大文豪,不仅好学读书、学富五车,更是性格随意、不受约束,其日常生活中应属于性格诙谐之人。此次本想调皮一把,嘲笑好友佛印为大便,但没想到被自己的妹妹点评后,反倒自取其辱。

为何作为宋朝一代文豪的苏轼在写出锦绣文章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为何如此这般诙谐调皮,着实像一个大顽童?
这又不得不提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初提出的“偃武修文”国家战略又着实大大提升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与征战沙场的武将相比,虽然文人因“手无缚鸡之力”而饱受诟病,并不如武将那样能发挥出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重大作用,但文人作为舞文弄墨之高手,在切磋文字技艺、调侃气氛方面无疑是武将不能比的,尤其像苏轼这样才高八斗、文采卓然的大文豪,既有文人之才艺,又有冠绝古人之底气,故其个性豪爽、性格诙谐调皮也是情理之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21:52 , Processed in 0.0071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